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建好四好农村路  织就百姓幸福网

日期:2021-12-03

建好四好农村路  织就百姓幸福网

  

“十三五”以来,巫溪县建成四好农村路”2369公里公里,行政村通畅率100%、撤并村通畅率100%;村民小组通达率97.9%、通畅率88.9%。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7373公里,其中县道100公里、乡道443公里、村道6034公里。油化天元、九坪、黄阳等37个建制村旅游路、产业路350余公里。基本构成“外连内畅、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助推全县村民致富进入小康。

“快建”跑出“加速度”

该县由于多数行政村地处边远落后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建设难度大为加快建设进度,县交通局严格按照全市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政策标准和工作要求,逐路核实,科学规划,建立了四好农村公路项目库,由县交通局统一设计、统一财评、统一检测、统一监理,乡镇作为业主自主招标、自主管理、自主验收的四统一三自主建设模式,有效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统一了建设步调,调动了乡镇的工作积极性。

县交通局每年定期召开项目促进会、约谈会,督促加快工程进度;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明确“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要求督促、指导乡镇与村委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通过建立科学运行机制,统一建设步调,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加快了“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确保了“十四五”及“三年行动”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严管”保证高质量

“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巫溪县交通局狠下功夫推进建设管理改革,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质量。

近年来,该局推行“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改革,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程序不规范,质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实施严把“五关”狠抓质量管理。一是严把材料关。要求施工企业使用的水泥、砂石的强度、级配、含泥量必须合格,严禁使用混合料(合槽),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频率送检和独立抽检。二是严把设备关。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施工单位必须配置电子计量装置料斗、强制搅拌机、三辊轴振动梁、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抹面机、压纹机、槽钢模板等设备。三是严把工艺关。新硬化农村公路要路基平整压实、线型顺直、拌和充分、摊铺均匀、振捣密实、切缝及时、养护到位。四是严把监督关。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实行监理费与监理工程质量安全挂钩,根据质量检测报告的平均强度、厚度扣减工程费,并纳入信用评价。五是严把验收关。在抽芯检测时,凡抽检强度不合格的一律不予验收,责成施工单位返工重做。

建筑过程中,不少乡镇的老党员、群众代表不计报酬,主动担任义务监督员,长期坚守工地,监督工程质量,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协助监理单位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质量管理,为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养”保障路畅通

近年来,该县交通局争取县政府出台了《巫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养护标准、落实了资金渠道,完善了考核办法,为农村公路管护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制度、经费等保障。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来源,实行定额包干补助,硬(油)化道路每年每公里1000元,泥结碎石道路每年每公里2000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公路管养无米下炊之难题。

该局还把“四好农村路”管理养护纳入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评,实行履职尽责情况与项目安排、资金补助考核挂钩。定期不定期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按半年督查30%、日常管理30%、年终督查40%的比例评分,通过上述措施,全县农村公路养护情况总体较好,农村公路列养率达96%以上。各乡镇(街道)设置了养护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机制,部分乡镇在农村公路养护上也想了很多办法。如:上磺镇为养护工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菱角镇配备了养护管理反光背心,保障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古路聘请退休老干部参与养护监管,城厢镇、文峰镇部分路段由低保人员和森管人员进行养护,既增加了低保、贫困户的收入,又落实了管养责任。

2019年以来,全县还安排600余名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原则上为贫困户)负责养护,既助力当地贫困户精准脱贫,又保障了“四好农村路”安全畅通。

“优运”解决出行难

近年来,该县统筹城乡公交客运发展,推进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全县村民出行难问题。优化新增农村客运线路21条,新建招呼站411个;建设“四好农村路”安保工程1064公里,实现150个贫困村道路防护栏全覆盖;建设错车道4500个全县289个行政村通客车率100%

该县对资源禀赋好、在全县联网公路中发挥重要作用、沿线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性高的地区的公路,有计划进行升级改造,将道路宽度从4.5米提升至6.5米,扩大通行能力。针对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现象,合理调控农客市场。出台优惠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农村客运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根据线路的不同竞争状态、收益水平,划分线路类别,将农村线路划分为发展线、饱和线、延伸线、空白线,给予不同的税费减免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向农村客运发展,向农村冷线发展,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的问题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比如,上磺镇焦山的大米远近闻名,多年来因交通运输不便,一直无法走出大山,随着焦山路的全面完工,彻底改变了2000余人的出行条件。深山峡谷中的兰英乡“挂壁公路”、大河乡民主村令牌石村道已成了县内外游客打卡的“网红路”。(巫溪县交通局  李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