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38MB15033045/2025-00094 | [ 发文字号 ] | 巫溪水利许可〔2025〕105号 |
[ 主题分类 ] | 水利、水务 | [ 体裁分类 ] | 行政许可 |
[ 发布机构 ] | 巫溪县水利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8-22 | [ 发布日期 ] | 2025-08-22 |
关于巫溪县柏杨河(菱角至凤凰段)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准予许可的决定
巫溪县水利局
关于巫溪县柏杨河(菱角至凤凰段)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准予许可的决定
巫溪县金灿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你单位关于《申请审批巫溪县柏杨河(菱角至凤凰段)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请示》(项目代码:2310-500238-04-01-436232)及相关资料收悉。结合我局组织专家对该工程实施方案的评审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经研究,现准予行政许可如下:
一、工程位置及任务
本工程位于巫溪县凤凰街道、菱角镇,工程建设任务以防洪护岸和生态修复为主,兼有水土保持、美化环境、构建库区生态屏障区和促进经济发展等综合任务,减少洪水灾害,维护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一)工程标准、等级及使用年限
同意建筑物级别和洪水标准。工程河段防洪护岸防洪标准定为20年一遇,工程堤防级别为4级,主要护岸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工程河段排洪建筑物防洪标准不得低于两岸堤防。同意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同意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
(二)工程总布置
基本同意工程总布置。工程由河道治理工程、凤凰新城区域雨水、污水管网改造及凤凰新城区域河道两岸生态修复组成。
1.河道治理工程
(1)护岸工程
主要由护岸工程、疏浚工程、穿堤建筑物和拦河建筑物工程组成。柏杨河干流生态护岸工程共计长度5804m(其中:左岸2840m、右岸2964m),现有挡墙1397m,其余岸坡为天然岸坡。根据工程措施,柏杨河左右岸共有3626m(其中:左岸2239m、右岸1387m)岸坡采用C20砼矮挡墙镇脚+镀高尔凡加筋麦克垫护坡,781m受用地影响,采用新建挡墙方式护坡。其余段1397m维持现状(其中:受征地拆迁影响,右岸桩号Y2+250.00~Y2+570.00共320m)。冉家沟护岸工程共计总长2143m(其中:左岸1065m,右岸1078m),左右岸共有1971m(其中:左岸893m、右岸1078m)采用C20砼矮挡墙镇脚+镀高尔凡加筋麦克垫护坡,其余172m河段(冉家沟桩号支Z0+000.00~支Z0+172.00)因受到现状房屋影响,暂时维持现状。堤顶设3.0m宽步道,采用10cm厚碎石垫层+20cm厚C25彩色混凝土路面,临水侧设置1.2m高青石栏杆。
(2)河道疏浚工程
对柏杨河干流连心桥下游至凤凰社区柏杨桥河段、柏杨河右岸支流冉家沟小河子桥至七星村寨子包河段及巫溪县菱角镇半截沟至柏杨河干流连心桥河段进行疏浚处理,疏浚长度7.25km。
(3)穿堤建筑物工程
柏杨河干流左岸Z2+090.00、Z1+766.00、冉家沟支Z0+290.00、支Y0+350.00、支Y1+046.00处有5条天然冲沟,拟采用管涵穿堤后接入河道,在堤防合适位置选择设置16处下河梯道,梯道位置桩号为:Z0+604.00、Z1+465.00、Z1+842.00、Z2+070.00、Z2+457.00、Z2+808.00、Y2+944.00、Y2+570.00、Y2+117.00、Y1+777.00、Y1+331.00、支Z0+172.00、支Y0+292.00、支Y0+524.00、支Z0+907.00、支Y0+904.00。梯道宽3.0m,基础采用C20砼浇筑,镶嵌青石板,两侧采用M7.5浆砌石路沿。
(4)拦河建筑物
在柏杨河干流K2+450.00处,新建一座拦河建筑物,拦河建筑物采用钢坝闸结构。
2.雨水、污水管网改造
雨水管道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和混凝土管,共415m,检查井14座,八字出水口11个。污水管道主要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1105m进行就近迁改,污水检查井新建37座、提升60座。
3.河道两岸生态修复
对凤凰新城区域1.4km河道两岸,修复生态面积约17.8万㎡。
(三)主要建筑物设计
基本同意主要建筑物设计。
1.河道治理工程
(1)岸坡防护工程
采用C20砼矮挡墙护脚+镀高尔凡加筋麦克垫护坡5597m:挡墙脚宽1.0m,高1.5m,护坡坡比不陡于1:2.0,护坡采用镀高尔凡加筋麦克垫,坝顶设置锚固沟固定,护坡底嵌入挡墙内,镇脚挡墙顶1.0m范围内采用φ300-500mm的块石护脚,形成自然驳岸,兼做防冲刷设施。护坡顶高程按能满足20年一遇洪水位加安全超高确定,并与现有边坡或堤顶道路顺接。堤顶临河侧设置1.2m高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采用青石结构,堤顶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20cm 厚彩色混凝土+10cm厚碎石垫层。
新建重力式挡墙781m:挡墙采用C20砼埋石砼结构,为仰斜式挡墙,顶宽1.0m,迎水面坡比1:0.5,背水面坡比1:0.25,墙后设置随时反滤包。
(2)穿堤排洪建筑物
护岸内侧设置30cm×30cm排水边沟,对5处天然冲沟进行改造,采用成品C30钢筋砼涵管,向河道放2%坡比,排水管进口为跌水井进口,出口为浆砌石八字出口。
(3)下河梯道
在护岸工程合适位置设置16道,梯步采用内嵌式设置,梯道宽3.0m,采用C20砼浇筑,其上铺设青石板。
(4)河道疏浚
对工程河段全线进行清淤疏浚,清淤疏浚长7.25km,清淤厚度为0.2~1.0m。开挖的淤泥就近在临时堆渣场就近堆放,用于后期凤凰新城陆域回填的材料。在堆场界限外侧设置混凝土截水沟收集雨水及污泥水,截水沟断面尺寸底宽0.3m,顶宽0.3m,深0.3m,截水沟内水直接排至河道内。
(5)拦河建筑物设计
钢坝闸的堰顶高程为234.60m,闸门净长为30m,闸门净高为3.0m,由进口段、闸室段、出口段、管理操作房及附属建筑物五部分组成。
进口段:钢坝上游河床采用铺盖,分别为0.3m厚钢筋砼铺盖和0.6m厚黏土铺盖(中部设0.3mm厚复合土工膜),铺盖长为10m,底板顶高程为231.60m,两岸采用衡重式翼墙+麦克垫护岸分别与防洪护岸相接,墙顶高程237.60m。铺盖上游接5m长、0.5m厚M7.5浆砌块石护底。铺盖前缘为长4.9m的拦石槽,为梯形断面,底宽1.5m,顶宽3.5m,槽深1.0m,结构为0.4m厚钢筋砼。
闸室段:长11.6m,底板顶高程为230.70m,底板和闸框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基础置于C20埋石砼回填基础之上,设备安装后二期砼采用C30细石砼浇筑。启闭机室为封闭式结构,检修孔采用密封止水盖板,盖板尺寸为1.96m×2.46m。启闭机室地面高程为230.535m,顶高程为237.60m,启闭机型式为2×1000KN,集成液压启闭机。闸室段设有1孔3.0 m×30 m的钢坝工作闸门,闸室底板顺水流长11.60m,宽39.20m。底板为厚1.2m钢筋混凝土结构,启闭机室边墙为0.8m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板为0.2m厚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活动盖板。启闭机室顶部设置密封进入孔,并布设排风机和电灯等设施,内部还设置集水井及抽水设施。
出口段:河床设池长为10m的平底钢筋混凝土护坦,护坦厚0.3m,两岸采用衡重式翼墙+护岸分别与新建护岸相接,翼墙结构为C20埋石混凝土,墙顶高程230.70m。衔接护坦后是海漫,海漫全长5m,海漫采用M7.5浆砌块石护底。铺盖、拦石槽采用C25钢筋砼,出口段铺盖预埋Φ100UPVC排水管,孔(排)距2.5m,梅花形布置。挡墙为衡重式型式,采用C20埋石砼,埋石率25%,墙高7.6m,顶宽0.8m,迎水面铅直,上墙背坡为1:0.3,下墙背坡-1:0.35。挡墙置于基岩或换填基础之上。墙身预埋φ100PVC排水管,间排距3m,墙背与填土间设土工布和300mm厚碎石反滤层。
管理操作房:布置在右岸侧防洪堤后,为砖混结构。基础高程237.80m,建筑面积为46.14m2,共1层,层高5.2m,由控制室兼值班室、柴油发电机室组成。
附属建筑物:包括两岸绿化设施、连通人行步道。
绿化护坡采用麦克垫护坡护至现状堤顶,底部为C20砼路缘石,尺寸为0.3m×0.35m(b×h),护坡置于砂卵石碾压回填之上,共2层,之上而下分别为0.15m厚草皮护坡(含种植土)、0.2m厚级配碎石垫层。人行步道宽3.0m,道路靠岸侧设置C20砼路缘石;闸室段人行步道为启闭室顶部钢筋砼。路面临河侧设置1.2m高栏杆防护。
梯道设计:梯道宽3.0m,梯道材料皆采用C20混凝土,梯步尺寸为300mm×150mm(宽×高),外侧设置250mm宽梯。
2.雨水、污水管网改造设计
(1)雨水系统
雨水管道主要布置在河道绿线及道路红线范围之间,为规划市政雨水管道预留排出口,排口共设置11处,管道规模为d600~d2000。雨水管坡向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最小坡度i=0.005,最大坡度i=0.017,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8m/s,雨水管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2.0m。共设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和混凝土管415m,检查井14座,八字出水口11个。
(2)污水系统
对受护岸及生态修复工程影响的现状截污干管进行就近迁改,迁改管道规模为d300。位于护岸坡度调整区域的检查井,采取检查井井筒提升的方式进行改造。污水管管道坡向与原管道坡度保持一致,最小坡度i=0.005,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6m/s。共设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1105m,污水检查井37座、提升井60座。
3.河道两岸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工程全长约1.4km,生态修复面积约17.8万m2。设计从人文、生态、自然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打造生态人文长河,营造自然野趣绿岛,打造回归乡野之旅,体验自然绿色斑块”的设计理念,以生态、休憩、宜居为功能,以人文特色来打造的综合治理河流,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滨河生态修复。
在河道整治的基础上,进行水文化节点的深度打造。项目按一轴(以柏杨河滨河带为基底,形成滨河饶水生态修复)、三区(野趣湿地区、滨水风情区、驳岸改造区)、八景(趣水花岸、凤花叠水湿地、凤台探泽、林荫剧场、游船码头、柏杨揽胜、水镇广场、童趣乐园)进行建设。
(四)防洪非工程措施
基本同意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等非工程措施。
(五)安全监测
基本同意工程安全监测项目设计。
三、工期
本工程工期为20个月。
四、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
核定工程静态总投资7998.82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7836.64万元,专项部分投资162.18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较可研批复8002.78万元减小3.96万元,减幅0.05%。最终投资以县发展改革委概算审核批复为准。资金来源为国家专项补助资金2700万元,其余资金由业主自筹解决。
五、其他
(一)本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由你单位负责。在完善相关审批手续后,尽早开工建设,并在工程开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开工备案。
(二)请你单位按照审查意见要求和许可的设计文件、投资规模,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标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工程开工前,按规定向我局实行安全质量属地监管备案,抓紧开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三)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河道管理及水保、环保各项措施,保障河流行洪安全和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方案,严格按照重庆市和当地配套政策和标准,做好征地补偿和安置工作。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将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降至最低。
附件:巫溪县柏杨河(菱角至凤凰段)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护岸工程部分)专家评审意见
巫溪县水利局
2025年8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