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统计信息 >数据发布 >统计公报

[ 索引号 ] 11500238765945700N/2021-0002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经济运行;统计 [ 体裁分类 ] 统计分析;年鉴
[ 发布机构 ] 巫溪县统计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05-03-15 [ 发布日期 ] 2020-01-02

巫溪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鼓干劲、添措施、促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建设渝东生态明珠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综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保持较高水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7644万元,比上年净增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4%。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706万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45万元,增长12.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393万元,增长14.7%。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2.3:25.8:31.9调整为42.1:25.5:32.4,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4498元,增长14.0%,人均GDP为2457元,增长14.5%。

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太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落后;重点产业支撑作用乏力,兴县支柱产业尚未形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城镇就业再就业困难,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大。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3706万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52.5:12.7:32.3:0.4:2.1调整为2004年的51.1:10.8:35.6:0.6:1.9 ,粮经作物比由上年的 61.5:38.5调整为65.2:34.8 。全部农产品商品生产率39.0%。

种植业。粮食生产在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9.88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夏粮产量5.71万吨,增长14.2 %;秋粮产量14.17万吨,增长1.2%。实现种植业产值36915万元,比上年增长9.4%,所占一产业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种植业商品生产率为33.0%。

  

                  主要农产品产量


品   名

单  位

2004年

2003年

±%

粮食总产量

198800

193495

2.7

其中:小麦

7271

6741

7.9

洋芋

50417

43759

15.2

红苕

42953

44491

-3.5

稻谷

18755

18755

持平

玉米

73890

72796

1.5

油料

4340

3072

41.3

#油菜籽

1972

1692

16.5

水果

3849

3847

0.1

烟叶

2159

2064

4.6

#白肋烟

857

1583

-35.9

茶叶

327

326

0.3

  

林业:退耕还林工程稳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推进。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7228万元,增长0.2%,林业商品产值734万元,商品率为10.1%。当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7万亩,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11.1万亩,治理风沙64.67平方公里。全县现有林地面积250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9.9%。

畜牧业:草食牲畜有了新的发展,肉类总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8541万元,比上年增长28.1%,所占一产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达到45.6%,实现畜牧业商品产值18458万元,商品生产率达到47.9%。

  

主要畜产品和大牲畜出、存栏情况

  

品名

单 位

2004

2003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36742

35600

3.2

其中:猪肉

31399

30693

2.3  

禽蛋产量

1591

1610

1.2

蚕茧产量

1293

1103

-14.9

肉猪出栏头数

万头

45.98

45.81

0.4

羊出栏只数

万只

19.62

17.98

9.1

年末生猪存栏

万头

41.75

44.94

-7.1

羊存栏

万只

21.81

19.77

10.3

大牲畜出栏

7160

6841

4.7

存栏

24585

25405

-3.2

  

渔业: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渔业总产值完成364万元,比上年增长54.9%。水产品产量达到580吨,增长69.1%。

服务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88万元,比上年增长41.2%。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水利资金总投入4474万元,年末累计水利工程991处,本年新增3处;蓄引提水能力7019万立方米,新增11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52万亩,新增0.3万亩;保灌面积5.36万亩,新增0.2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97万亩,新增0.23万亩。本年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2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2004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42万千瓦,全年使用化肥折纯量11.43万吨。全年通电的村332个,通汽车的村325个,通电话的村324个,自来水受益的村181个,农村安全水饮用人口达到16.6万人,新增1.03万人。2004年末,农村改厕达到无害化标准的有2204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1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8亿元,实现增加值4284万元,增长11.6%;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及全部个体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2亿元,实现增加值16877万元,增长22.4%。全部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下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品名

单 位

2004

2003

比上年±%

原煤

万吨

35

16

118.8

生丝

92

114

-19.3

硫酸(折合量)

3344

2218

50.7

磷肥(折合量)

954

535

78.3

水泥

万吨

19

17

11.8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1000

16944

23.9

碳化钙(电石)

1148

4332

-73.5

自来水

万吨

120

120

持平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与生产不同步,效益下滑。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62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9%,比上年减少26.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196万元,实现税金1160万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2,比上年下降了82.4个百分点。电力、煤炭、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仍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支柱,共实现总产值9762万元,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76.5%。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384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全县有新资质等级的8家建筑企业施工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有了新的突破,达到60004万元,比上年增长25.2%。

各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1389万元,比上年增长26.9%;更新改造投资2667万元,下降7.8%,房地产开发投资2489万元,其他投资13459万元,增长8.5%。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投资39788万元,增长25.0%;集体投资5668万元,增长17.0%;城乡居民个人投资7941万元,增长5.0%,其它及外商投资6607万元,增长79.7%。

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以赵家坝、马镇坝新城片区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巫十路等四条出境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中良水利枢纽、双通调蓄水库等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奉溪高速公路、金三角旅游支线机场、刘家沟水库、湾滩河水库电站、南水北调大宁河剪刀峡补水方案等重大项目的规划、论证、评审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总量284万人,比上年增长15.0%,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47万吨,增长44.1%;完成货物周转量7835万吨公里,增长38.5%,旅客周转量11104万人公里,增长13.2%。

2004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63公里,其中,省道3条260公里,县道3条132公里,乡道44条571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775公里,等外级公路188公里。按路面类型分,高级路243公里,次高级路39公里,中低级路681公里。公路绿化里程367公里。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每百平方公里23.89公,以人口总数计算每万人18.64公里。全县拥有客车378辆,客位2471个,货车1230辆,总吨位2482吨。有水上机动船80艘,其中,客船62艘,货船18艘。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5309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879万元,增长35.6%,电信业总收入4430万元,增长18.5%。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65万门,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54783部(不含小灵通),新增16144部,其中农村电话用户32715部,新增610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0400部,本年新增12757部。全县电话普及率为20.2部/百人。

  

六、消费市场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活跃兴旺,市场物价有所上扬,群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3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分行业看,贸易业零售总额为32324万元,增长6.8%;餐饮业为5003万元,增长20.5%;其他行业为1154万元,增长8.7%。分地区看,县的零售额20010万元,增长8.5%,县以下的零售额为18471,增长8.5%。

旅游业:旅游业在困境中前进。《巫溪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宁厂古镇保护与开发》通过市上评审,红池坝景区开发成效显著,云台寺复建工程启动,钟楼主体工程完工;旅游宣传促销实现新突破,组团参加了三峡国际旅游节并取得圆满成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2万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435万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支出下降,累计净结余赤字7661万元,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2004年全县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243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4.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80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3.7%,同口径增长5.8%。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各税完成1846万元,比上年下降6.4%;农业四税完成1336万元,下降9.4%。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数34890万元,比上年下降12.3%。其中,生产性支出11758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教育事业费支出7240万元,增长27.5%;卫生事业费支出1265万元,增长12.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816万元,增长40.9%。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双增。200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0848万元,比年初增长2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2844万元,比年初增长18.2%。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0754万元,比年初增长18.6%万元。

保险业持续发展。2004年末,全县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有5家,保险从业人员89人。全年保费收入17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承保额12.01亿元,增长20.6%。承保额中,财产险4.14亿元,增长26.3%,人身险7.87亿元,增长17.8%。全年各保险分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564万元,比上年增长27.9%。

  

八、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水务和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文化广电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招商引资、对口支援及横向经济协作取得新成效,成功引进外来企业5户,资金1亿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巫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大宁党参节、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和首届迎春商品展销会。

  

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两基攻坚稳步推进,2004年,有8个乡镇通过县上两基验收,全县实现两基达标的乡镇增加到45个,人口覆盖率达85.3%。教学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学校建筑面积613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652平方米,完成广厦工程8499平方米。教学教育管理得到加强,巫溪中学创重通过市专家组评估验收,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85.3%。

全县有各类学校396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74所。全县在校中学生2665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31人,在校小学生54288人。全县共有教职工人数4042,其中专任教师总数3697人,全年招收中小学生17695人,中小学毕业生人数16077人。有幼儿园13所,幼儿在园人数10456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政府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16个乡镇卫生院排危,启动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疾控中心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有25个乡镇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了部分医药减免。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持续下降,住院病人治愈率、好转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2004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65个,卫生技术人员949人,病床数522张。医疗设备万元以上总台数92台,其中50万元以上10台,新增3台。全年总诊疗70.0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15万人次。其中,门急诊人次70.02万人次,入院治疗13225人,出院人数13217人,住院病人治愈率38.35%、好转率55.16%、病死率0.95%。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广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全县2万多户农民能够收看到30多套电视节目,电视收视率达84.0%。完成县体育休闲中心规划,启动两馆建设前期工作,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职工运动会和第三届巫文化艺术节,文化市场及新闻出版市场整顿、扫黄打非网吧整治、禁毒禁赌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县共有150526户,户籍人口为519551人,比上年增加3143人,其中城镇人口51398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4.3%,比2000年提升了1.9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57,死亡率5.91,人口自然增长率6.6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7元,比上年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55元,增长5.3%,恩格尔系数为37.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03元,比上年净增218元,增长14.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9元,比上年增长29.0%,恩格尔系数为49.0%。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居住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私有房屋产权76.7户,固定电话98部,家用电脑10.8台,摄像机、照相机16.7架,钢琴0.3架;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电视机71.5架,电冰箱2.5台,洗衣机24.5台,固定及移动电话机33部。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2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征集养老保险费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31.5.5%,参保职工7923人;共征集职工医疗保险额901万元,增长27.3%,参保人数达到1634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4758户、11920人;农村定期救济13745户、28719人,农村临时救助12000人次,农村医疗救助28562人。全年社会捐赠款20.1万元,衣被8.7万件,受益8万人次。年末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数650张,新增273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5个,新增2个;当年解决温饱人口1.8万人,年末尚有相对贫困人口9.9万人,绝对贫困人口4.1万人。

2004年末,全县共有行政乡镇57个,行政村348个,有社区居委会24个。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我县的GDP依此改为巫溪县生产总值,其核算口径、范围、内容不变。

3.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