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统计信息 >数据发布 >统计公报

[ 索引号 ] 11500238765945700N/2020-0007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统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经济运行 [ 体裁分类 ] 年鉴;统计分析
[ 发布机构 ] 巫溪县统计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08-03-21 [ 发布日期 ] 2020-01-06

巫溪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紧紧围绕“135”工作思路,以“基层基础年”统揽全局,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呈现出发展提速、实力增强、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1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118万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420万元,增长2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660万元,增长17.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6.0:19.9:44.1调整为35.2:21.6:43.2,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0.8、0.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8%、33.2%和53.0%,分别拉动GDP增长2.1、4.9和7.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448元,比上年增长15.7%。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总量达到98635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占GDP的50.3%。

年末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31.6万人,其中,城镇6.26万人,乡村25.34万人,当年新增劳动力资源0.92万人。年末就业人员25.1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8.44万人,第二产业2.25万人,第三产业4.49万人。年末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69万人,社会劳动生产率7821元,比上年增长21.8%。

全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2815个,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35人, “4050”人员再就业72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59人,登记失业率为4.13 %,比去年降低了0.72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为8.48%,比去年降低了1.05个百分点。

全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2.2万人(市外转移10.39万人,市内转移1.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5亿元。

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落后,发展动力不足,财政运转困难,物价结构性上涨明显。

二、农业农村经济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71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4%,其中,种植业产值44107万元,增长3.46%;林业产值10190万元,增长5.12%;牧业产值53076万元,增长7.0%;渔业产值707万元,增长35.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30万元,增长2.34%。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6911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6年增长5.85%。全部农产品商品生产率为40.3%。

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66750公顷,比上年增长0.96%;蔬菜种植面积6039公顷,增长1.5%;烟叶种植面积2207公顷,增长35.98%;药材种植面积4362公顷,增长22.87%;魔芋种植面积1883公顷,增长0.5%;水面养殖面积297公顷,增长31.42%;茶园面积1121公顷,本年可采摘面积1025公顷,年末果园总面积达到612公顷。

全年种植业保持稳定,主要农产品实现恢复性增产(见表1)。



1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量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188117

2.48

其中:小麦

7950

5.0

洋芋

51552

-2.1

红苕

39813

6.1

稻谷

16956

10.33

玉米

64774

1.1

油料

5932

31.33

#油菜籽

3701

42.9

烟叶

4150

1.67

#烤烟

2750

17.62

茶叶

344

4.56

水果

3975

3.49

蔬菜总产量

135450

4.51

水产品产量

943

60.92



畜牧业有所发展,肉类总产量稳中有增,生猪存栏有所下降。全年主要禽畜产品和大牲畜出、存栏情况(见表2)。


22007年主要禽畜产品和大牲畜出、存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40430

4.41

其中:猪肉

33177

2.6

禽蛋产量

1950

12.1

蚕茧产量

953

-9.24

生猪出栏

461758

0.28

牛出栏数

8100

10.94

羊出栏

209760

6.29

家禽出栏

2021300

15.11

年末生猪存栏

394261

-6.12

年末牛存档

26705

16.69

年末山羊存栏

207377

-0.70

年末家禽存栏

1158900

-2.53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54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37.4平方公里,新增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784平方公里,本年新增32.6平方公里,年末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人口22.39万人,本年新增2.26万人,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41486万元。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公路、水利、沼气、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启动了13个推进村的村级公路通畅工程,共计硬化道路78公里,新修道路41公里,改造人行道路144公里。新修蓄水池34口,铺设供水管道16公里。改造住房1234户,完成“一池带三改”生态家园建设1255户。有14个村分别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实现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9%。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7863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实现工业增加值9925万元,增长18.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3)。

3  2007年全社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减%

原煤

万吨

61.8

24.8

水泥

万吨

25

4.2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40000

50.9

售电量

万千瓦小时

23752

46.3

刨花板

立方米

3963

-8.2

欧式门

立方米

7118

-9.0

电杆(县电杆厂)

18933

9.6

生丝

49.01

-13.1

丝织品

万米

38.1

-5.2

糯玉米

590

31.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3.3 %,比上年提高63.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029万元,增长105.4 %;总资产贡献率为4.6%,上升1.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8.5%,上升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1094元/人·年。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471万元,比上年增长17.4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家,从业人员1699人。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5327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0.8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5069平方米,增长27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924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全年跨区项目在巫溪投资54139万元,增长37.2%。 (见表4)

4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标名称

2007年(万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3924

45.1

100.00

一、按区域分




县内投资

119785

49.1

68.87

跨区投资

54139

37.2

31.13

二、按投资类型分




建设与改造投资

170486

43.6

98.02

#工业

93816

78.0

53.94

交通建设投资

35269

31.0

20.28

房地产开发投资

3438

215.4

1.98

三、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经济投资

98927

33.9

56.88

集体经济投资

970

-89.0

0.56

私营个体经济投资

11396

223.2

6.55

港澳台经济投资

0


0.00

外商经济投资

97

-5.5

0.06

其他经济投资

62534

126.1

35.95

四、按城乡分




城镇投资

152256

49.7

87.54

农村投资

21668

19.8

12.46

农村非农户

13709

55.0

7.88

农户

7959

-1.4

4.58

4户房地产资质等级企业全年共完成商品房屋施工面积602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8%,竣工面积17800平方米,下降49.5%;商品房销售面积44878平方米,增长20.7%,销售额3527万元,增长64.0%。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供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5%(见表5)。


5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名称

2007年(万元)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7497

16.5

一、按单位所在地分组



1、县

41713

18.2

2、县以下

35784

14.5

二、按行业分组



1、批发业

2786

20.1

2、零售业

64944

16.2

3、住宿和餐饮业

8813

18.4

4、其它

954

10.0


六、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各类交通运输经营单位共完成货运量167万吨,客运量356万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和8.9%;货运周转量1241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客运周转量13830万人公里,下降4.0%。

2007年末,全县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2792公里,其中,省道3条259公里,县道8条293公里,乡道66条552公里,村道313条1687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1623公里(二级公路149公里,三级公路89公里,四级公路1384公里),等外级公路1169公里;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69.28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人口总数计53.16公里/万人。全县拥有营业性载客汽车405辆,营业性载货汽车1889辆,有水上机动船45艘,其中,客船38艘,货船7艘。

全年各类邮电通讯经营单位共实现邮电业务总量9721万元,同比增长24.9%。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7万户,年末达到7.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数11.7万户  ,互联网用户数0.65万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9.7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7.2部/百人。

至12月底,全县入境旅游人数12.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经济收入3780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1%和10.6%。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968万元,同比增长2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30万元,同比增长23.8%;基金预算收入4038万元,增长42.0%。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168万元,增长38.6%。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总计72237万元,同比增长28.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5422万元,增长27.1%;基金预算支出6815万元,增长40.3%。

年末全县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9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6亿元,比年初增长20.2%;期末各项贷款余额11.24亿元,比年初增长1.7%。

八、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全面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扎实推进,全年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零星四旁植树160万株,森林覆盖率43.8%。

全年扩大建成区面积0.83平方公里,达到4.95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04万人,达到8.1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18.6%,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43公里,供水量330万吨。赵家坝开发初出形象,马镇坝开发有序推进,文峰镇广场、上磺镇三期开发工程、徐家镇一期开发工程全面完成,尖山、古路、通城、峰灵、蒲莲、塘坊等集镇开发稳步推进,土城、乌龙、胜利等场镇启动建设。

启动“四城同创”工作,改革县城环卫清扫机制,实施市容市貌、环卫治脏、市政设施、园林绿化、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有所改观,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九、安全生产和移民

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事故总量、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8起,死亡人数30人,分别比2006年下降17.6%、25.0%;死亡人数比市政府下达我县全年死亡控制指标少8人;全县没有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食品药品安全实现了年度事故零目标;亿元GDP死亡人数1.53人。

三峡移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完成移民工程投资2335万元,其中,本年投资781万元,共完成移民生活安置386人,生产安置510人,在全市率先完成三峡库区调规后移民安置任务。

十、教育、卫生

年末全县有职业中学2所,普通中学19所(初级中学15所,完全中学4所),小学27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招生1187人、在校生1928人、毕业生282人、教职工176人、专任教师151人;普通中学招生12047人、在校生34156人、毕业生8530人、教职工1785人、专任教师1672人;小学招生5904人、在校生43897人、毕业生9255人、教职工2811人、专任教师2786人;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工人数10人,学生人数56人,随班就读人数158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29.1%。 教育“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1236人,实现高考上线、重点本科“两个翻番”,从代课教师中招录公办教师513人。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2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5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7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580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109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12人、管理人员8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93人、执业医师248人、注册护士150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全部乡镇,参合农民达到38万人,参合率达到81.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3.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18.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统计(公安局人口年报),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29948人,比上年末增加4742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1.4;全年出生人口6939人,其中男性3630人、女性3309人,出生率为13.15%;死亡人口1810人,其中男性1147人、女性663人,死亡率为3.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2%(见表6)。

62006年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人)

比 重(%)

户籍总人口

529948

100.0

其中:非农业人口

59838

11.29

农业人口

470110

88.71

其中:男性

279207

52.69

女性

250741

47.31

其中:18岁以下

124321

23.46

18-35岁

142000

26.80

35-60岁

191632

36.16

60岁及以上

72265

13.64

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164元,比上年增加2804元,增长2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61元,增长14.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10元,比上年增加381元,增长18.8%,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96 元,比上年增长14.1 %;人均家庭经营收入992元,增长35.6 %;人均转移性收入115元,下降25.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5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3.8%,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0台,电话机64部,移动电话机51.5部,洗衣机52台。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县社会保险累计参保达到48893人次,比2006年增加3272人次,增长7.0%。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5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06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463个,参保人数17121人,比去年增加451人,增长2.0%。工伤保险参保单位达到185个,参保总人数达8120人,其中农民工3812人,比去年增加1215人,同比增长18.0%。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45个,参保人数6030人。

年末有农村贫困人口76845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8029人,低收入人口48816人。实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5677户,13873人,全面启动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县享受农村低保12976户,28551人。城乡医疗救助人口33562人,新建农村“五保家园”21个,成立“稻草援助中心”15个。

2007年末,全县共有20个乡,10个建制镇,298个村,25个社区居委会。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巫溪统计年鉴—2008》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电话普及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报相关指标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