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38765945700N/2020-00077 | [ 发文字号 ] | 无 |
[ 主题分类 ] | 经济运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统计 | [ 体裁分类 ] | 统计分析;年鉴 |
[ 发布机构 ] | 巫溪县统计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09-03-31 | [ 发布日期 ] | 2020-01-07 |
巫溪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135”工作思路,以“项目推进年”为主题,沉着应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谋发展、促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较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249万元,比上年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970万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341万元,增长16.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3.2:22.3:44.5调整为31.9:24.6:43.4,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了2.3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3、1.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35.1%和51.0%,分别拉动GDP增长2.2、5.4和7.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74元,比上年增长16.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总量达到122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占GDP的52.1%,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32.55万人,其中,城镇6.30万人,乡村26.25万人,当年新增劳动力资源0.97万人。年末就业人员23.7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5.84万人,第二产业2.87万人,第三产业4.99万人。年末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83万人。社会劳动生产率9939元,比上年增长27.1%。
全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86人,指导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231人,帮扶“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01人, 全县“零就业”家庭户数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城镇调查失业率降低到7.70%,比去年降低了0.78个百分点。
全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2.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4亿元。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落后;发展动力不足,财政运转困难;城乡统筹难度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差距。
二、农业农村经济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96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种植业产值51779万元,增长14.4%;林业产值10388万元,增长9.5%;牧业产值53517万元,增长6.4%;渔业产值707万元,增长1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8万元,增长6.5%。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7524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7年增长7.0%。全部农产品商品生产率为40.8%。
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58602公顷,比上年增长0.71%;蔬菜种植面积6224公顷,增长3.06%;烟叶种植面积2726公顷,增长23.5%;药材种植面积4590公顷,增长6.3%;水面养殖面积124公顷,与上年持平;茶园面积1160公顷,果园面积615公顷。
全年种植业保持稳定,主要农产品实现平稳增产(见表1)。
表1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量 |
比上年±% |
粮食总产量 |
吨 |
193171 |
8.99 |
其中:小麦 |
吨 |
5860 |
3.83 |
洋芋 |
吨 |
46685 |
7.09 |
红苕 |
吨 |
46077 |
11.2 |
稻谷 |
吨 |
18113 |
10.06 |
玉米 |
吨 |
70507 |
8.85 |
油料 |
吨 |
7120 |
67.25 |
#油菜籽 |
吨 |
5484 |
102.36 |
烟叶 |
吨 |
4598 |
39.33 |
#烤烟 |
吨 |
3700 |
97.74 |
茶叶 |
吨 |
359 |
4.36 |
水果 |
吨 |
5442 |
6.04 |
蔬菜总产量 |
吨 |
139650 |
5.34 |
水产品产量 |
吨 |
684 |
持平 |
畜牧业有所发展,肉类总产量稳中有增,生猪存栏有所下降。全年主要禽畜产品和大牲畜出、存栏情况(见表2)。
表2 2008年主要禽畜产品和大牲畜出、存栏情况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吨 |
40828 |
10.18 |
其中:猪肉 |
吨 |
36573 |
8.48 |
禽蛋产量 |
吨 |
2120 |
8.72 |
蚕茧产量 |
吨 |
700 |
-26.55 |
生猪出栏 |
头 |
501000 |
10.73 |
牛出栏数 |
头 |
3500 |
49.83 |
羊出栏 |
只 |
75200 |
32.51 |
家禽出栏 |
只 |
1995400 |
23.2 |
年末生猪存栏 |
头 |
503132 |
22.29 |
年末牛存档 |
头 |
8651 |
16.86 |
年末山羊存栏 |
头 |
60600 |
7.90 |
年末家禽存栏 |
只 |
1683128 |
27.00 |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1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39.8平方公里,新增3.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799平方公里,本年新增15.1平方公里。年末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人口29.53万人,本年新增7.14万人。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17447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8263万元,比上年增长60.2%,实现工业增加值26014万元,增长35.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3)。
表3 2008年全社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原煤 |
吨 |
611943 |
38.9 |
水泥 |
吨 |
254537 |
10.5 |
发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40604 |
96.8 |
售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34702 |
55.9 |
刨花板 |
立方米 |
6182 |
46.1 |
电杆(县电杆厂) |
根 |
12819 |
-32.3 |
丝织品 |
万米 |
24.13 |
-36.7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3.1 %,比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8339万元,增长61.4%;总资产贡献率为7.8%,上升1.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1.1%,上升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4922元/人·年。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882万元,比上年增长26.0%。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8家,总产值达到30406万元,从业人员3336人。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6998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1.4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1050平方米,增长18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258万元,比上年增长41.0%。全年跨区项目在巫溪投资42658万元,下降21.2%(见表4)。
7户房地产资质等级企业全年共完成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5728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1.3 %,竣工面积48814平方米,增长174.2 %;商品房销售面积58045平方米,增长29.3%,销售额6405万元,增长81.6%。
表4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
指标名称 |
2008年(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比重(%)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245258 |
41.0 |
100 |
一、按区域分 |
|
|
|
县内投资 |
202600 |
98.6 |
82.6 |
跨区投资 |
42658 |
-21.2 |
17.4 |
二、按投资类型分 |
|
|
|
建设与改造投资 |
237932 |
39.6 |
97.0 |
#工业 |
112989 |
20.4 |
46.1 |
交通建设投资 |
30472 |
-13.6 |
12.4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7326 |
113.1 |
3.0 |
三、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
|
|
|
国有经济投资 |
138035 |
39.5 |
56.3 |
集体经济投资 |
6000 |
518.5 |
2.4 |
私营个体经济投资 |
25730 |
125.7 |
10.5 |
港澳台经济投资 |
|
|
|
外商经济投资 |
|
|
|
其他经济投资 |
75493 |
20.7 |
30.8 |
四、按城乡分 |
|
|
|
城镇投资 |
178359 |
17.1 |
72.7 |
农村投资 |
66899 |
208.7 |
27.3 |
农村非农户 |
50260 |
366.6 |
20.5 |
农户 |
9313 |
17.0 |
3.8 |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供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36万元,比上年增长23%(见表5)。
表5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分类情况 | ||
指标名称 |
2008年(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95336 |
23.0 |
一、按单位所在地分组 |
||
1、县 |
52023 |
24.7 |
2、县以下 |
43313 |
21.0 |
二、按行业分组 |
||
1、批发业 |
4249 |
52.5 |
2、零售业 |
77647 |
19.6 |
3、住宿和餐饮业 |
12328 |
39.9 |
4、其它 |
1111 |
16.5 |
六、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各类交通运输经营单位共完成货运量196万吨,客运量435万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4%和22.2%;完成货运周转量1458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5%;完成客运周转量1786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2%。
2008年末,全县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2934公里,其中,省道319公里,县道245公里,乡道544公里,村道1825公里。按等级分:等级公路2093公里(二级公路149公里,三级公路89公里,四级公路1854公里),等外级公路842公里;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72.81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人口总数计55.37公里/万人。全县拥有营业性载客汽车345辆,营业性载货汽车1668辆,有水上机动船45艘,其中,客船38艘,货船7艘。
全年各类邮电通讯经营单位共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0583万元,同比增长8.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数12.8万户 ,互联网用户数0.86万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0.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9.2部/百人。
至12月底,全县入境旅游人数13.0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经济收入4046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6%和7.0%。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785万元,同比增长2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73万元,同比增长25.2%;基金预算收入5112万元,增长26.6%。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384万元,增长23.5%。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总计96261万元,同比增长33.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9024万元,增长36.1%;基金预算支出7237万元,增长6.2%。
年末全县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4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亿元,同比增长25.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03亿元,同比下降1.9%。
八、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天然林管护、退耕还林、森林工程有序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6.2%。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04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78公顷,比上年增长18.7%,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建成农村沼气池3936口。
城乡规划不断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市政府审批,编制了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一些专项规划,完成了7个乡镇、8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实施了滨河路绿化亮化改造、东西干道绿化和灯饰工程、标准体育场建设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带动项目,行政中心搬迁到马镇坝新区,县城建成区面积4.9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口8.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0.1%。开通5条城市公交线路,投放公交车和出租车各20台,城市公共交通得到改善。
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5起,死亡人数41人,分别比2007年上升25%、36.7%;超事故控制指标9人;亿元GDP死亡人数1.74人。
十、教育、卫生
年末全县有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19所(初级中学15所,完全中学4所),小学254所,幼儿园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招生1373人,有在校生2854人、毕业生170人、教职工144人、专任教师124人;普通中学招生12381人,有在校生34854人、毕业生9802人、教职工1866人、专任教师1747人;小学招生6374人,有在校生41011人、毕业生9066人、教职工2894人、专任教师2830人;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工人数11人,学生人数84人,随班就读人数189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31.1%。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2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5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7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704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115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53人、管理人员9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31人、执业医师262人、注册护士162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全部乡镇,参合农民达到415426人,参合率达到88.3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3.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0.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统计(公安局人口年报),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35151,比上年末增加5203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1.5;全年出生人口8093人,其中男性4231人、女性3862人,出生率为15.2%;死亡人口1326人,其中男性853人、女性472人,死亡率为2.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71%(见表6)。按居住人口统计,全年符合政策生育率89.18%,节育率92.32%。
表6 2008年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 ||
指标名称 |
年末数(人) |
比 重(%) |
户籍总人口 |
535151 |
100.0 |
其中:非农业人口 |
62917 |
11.75 |
农业人口 |
472234 |
88.25 |
其中:男性 |
282065 |
52.71 |
女性 |
253086 |
47.29 |
其中:18岁以下 |
120927 |
22.60 |
18-35岁 |
140817 |
26.20 |
35-60岁 |
196936 |
36.80 |
60岁及以上 |
77101 |
14.40 |
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800元,比上年增加3636元,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27元,增长12.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比上年增加393元,增长16.3%。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11元,比上年增长8.9%;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196元,增长20.6%;人均转移性收入185元,增长61.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7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8.5%,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3台,固定电话机65.5部,移动电话机70部,洗衣机60.5台,汽车1台,摩托车32台。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县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累计达到50681人次,比2007年增加1788人,增幅3.7%,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为89.7%。其中: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950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65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00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50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9020人。
年末有农村贫困人口68853人,比上年减少7992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8029人,低收入人口48816人,全县农村贫困发生率为14.6%,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2008年末,全县共有20个乡,10个建制镇,298个村,25个社区居委会。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巫溪统计年鉴—2009》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电话普及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报相关指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