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巴绣(巫溪嫁花)展览暨论坛在重庆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日期:2023-12-18

近日,花继续开——“巫溪嫁花”的叙事与衍生展览暨论坛在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功举办。活动由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巫溪县巴绣产业发展指挥部联合主办。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孟小军、巫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丙合,重庆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谢亚平,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清泉出席。

开幕仪式上,谢亚平、唐丽娟、刘清泉、马丙合先后致辞,孟小军发言并宣布开幕。马丙合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巴绣的关注和研究表示真诚感谢。他说,巴绣发源于重庆巫溪宁厂古镇,绵延传承五千年,充分融合了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与巴渝文化、湘楚文化,展示着大巫山地区劳动人民朴素又非凡的创造力,寄托着女性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在长江流域具有重大影响。巫溪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对巴绣技艺进行研发和创新,同时希望通过人才培养、举办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巴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孟小军指出,嫁花是重庆市巫溪地区具代表性的刺绣类非遗,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做好非遗传承工作,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要坚定传承信念和保护意识,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工作,通过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等方式,做强生活化的特色产业,以产业的发展反哺文化的传承,提升等非遗产生品牌效应、经济效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手段,加强特色文化的宣传、研发和人才培训,提升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守住非遗文化的“根”与“魂”。

论坛上,应邀专家、教授围绕“巫溪嫁花”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未来发展方向、共同研讨、畅所欲言,为巫溪嫁花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策。

专家们表示,“巫溪嫁花”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生活方式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产物,针法工艺上讲究齐整严密、均匀一致;在图案构成上,讲求均衡和谐,形成多种花形,在绣幅中相互搭配,呈现出平衡又富有变化的图案造型,与当地居民的山居及农耕生活、婚嫁风俗息息相关,生动地展现着巫溪人民的风俗习惯及传统劳动人们祈吉避凶的美好愿望,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民间信仰、情感寄托、与文化记忆,极富地域特色,是发源于民间的手工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要深入挖掘“巫溪嫁花”潜力,提炼出具有辨识度、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做好文创产品的创作设计,突出地域特色、注入时尚元素,以走心设计、舒服色彩、优质材料、科技手段和品控管理,提升实用性、体验性、现代性和附加值,打造精品名牌,融入现代生活,让巫溪嫁花焕发新时代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