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住房城乡建委:把民生工程建到老百姓心坎上

城市发展,既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坚实。
老城、赵家坝片区建成时间长、新旧建筑时间跨度大,老旧自建房、商住纵横交织,城市排水系统破损、老化、堵塞问题频发,雨污水管线混接、乱接,生活污水跑、冒、滴、漏,人民群众心里堵、意见大。
老城、赵家坝片区排水问题既是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也是县住房城乡建委一直以来的操心事。经过多方努力,2025年以来县住房城乡建委累计筹措资金1.3亿余元,启动老城、赵家坝片区雨水管网老化更新改造工程,下定决心要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
民生工程,民心为大。建设项目开工以来,县住房城乡建委牢牢把握“人民期盼、人民重视、人民满意”三个关键,有力有序躬耕民生工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需求,努力把民生工程建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协同施工“一盘棋”,力避“马路拉链”扰民生
市政道路反复开挖是干扰市民出行的“痛点”,也是网民热议的“槽点”。工程建设之初,县住房城乡建委就统筹考虑区域内各类管线需求和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联合供水、老旧小区改造等建立统一协调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进度同步、协同施工。
“一次开挖,多管齐下”。在计划开挖路段,协调供水单位同步施工雨污水、供水管线,并协调接入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雨污水管网,最大限度减少重复开挖次数。“精准时序,无缝衔接”。科学排布不同工序,采用分段流水施工工艺,不同施工队伍、施工专业依次进场、紧密配合,降低施工影响的同时,提高施工进度。
在各方共同协调下,赵家坝片区给供、排水工程施工有效解决“马路拉链”问题,有效降低施工噪音、扬尘及长期占道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长期干扰,道路施工更“安静”、更“高效”、更“节省”。
精准溯源“清源头”,守护碧水“长清流”
新建雨水管网的目标之一是实现“雨水入河、污水进厂”,根治雨污混流顽疾,保护城市水环境。为此,县住房城乡建委组织开展精细化溯源排查行动。
地毯式“把脉问诊”。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管道机器人、社区入户调查等手段,对工程沿线及上游排水单元(包括小区、商户等)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排查1000余个污水接入点。精准“截污纳管”。对发现的错接、混接、私接排污口,建立详细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污水全部正确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杜绝污水入河。
安全防护“无死角”,交通疏导“有温度”
占道施工,安全与畅通是首要关切。县住房城乡建委坚持“安全第一、畅通为要”原则,将精细化管理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筑牢安全屏障。所有施工区域严格按照标准设置硬质围挡,夜间加装醒目警示灯带,关键点位增设防撞设施。特别在校园、医院、市场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巡视人员不间断检查围挡情况,确保围挡完整、稳固、安全。强化交通疏导。在高峰时段,增派交通指挥员在关键路口引导,确保市民“绕行有路,心里有数”。畅通生命通道。建立专属保障通道和应急联络机制,确保紧急情况下救援力量能第一时间抵达。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好的工程。城市雨污水管网,不仅是城市抵御内涝的“地下长城”,更是连接政府与百姓的“连心管”。县住房城乡建委将持续聚焦民生关切,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以协同施工减少扰民,以严密防护保障安全,以精细溯源呵护生态,把每一项工程都打造成经得起时间和民心检验的精品。让雨污分流的清水,流淌进城市的脉络,更流淌进百姓的心田,把民生工程,真正建在老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