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51岁的农民老向读大学

2月9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巫溪县天元乡采访时,见到51岁的向吉贵正拿着手机上网课。向吉贵是天元村的致富带头人,也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高职扩招生班的在读大学生,今年已经是他上大学的第二个年头。
向吉贵的父母生了6个子女,他是老五,一家人过得捉襟见肘。向吉贵从小爱读书,但因家穷,读完初中后,父母便不再让他上学。少年向吉贵冒着危险翻山越岭,靠在悬崖峭壁上挖药材攒下学费,硬是读完了高中。后来,他在巫溪本地一家水电企业工作,2018年回到天元乡成立了仁贵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流转了几百亩土地,发展中药材、猕猴桃、魔芋等产业。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种地有啥难?向吉贵信心满满。但很快,他便遇到了难题。2018年7月,他在天元村流转100亩土地种下的魔芋突然出现了叶片腐烂的现象,成片的魔芋倒桩。他自己找来书看,判断为软腐病,还照书上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买来农用链霉素杀菌。但最后仍是没救回来,投入的30多万元血本无归。像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并不鲜见。天元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自脱贫攻坚以来,当地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但现代农业产业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仅靠当地农民依托传统种养业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如何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培养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9年4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在天元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天元分院,根据当地9个村的产业发展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后来,依托国家高职院校扩招的契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又在天元乡设置大专学历教学点,鼓励当地符合条件的村民报考读大学,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对农民及农村从业者实施系统教育,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技能。
2019年,天元乡43名村民通过考试被录取,向吉贵就是其中之一。学院设立了“学分银行”,村民通过三年的学习完成相应学分,即可毕业领取全日制大学专科文凭。这批农民学生大多二三十岁,都是天元乡的村干部、本土人才和种养大户,向吉贵年龄最大。最初几节课要在万州区的学校本部上,一把年龄的他穿着西服、背着书包、拿着书本,和十八九岁的年轻娃娃一起走在校园里,颇有点格格不入。进到教室后,他特意选了个后排不起眼的座位坐下,认认真真地听课、记笔记。亲友们跟他开玩笑:“老向,你一把年纪了还跟娃娃一起读大学,好意思不?”“勒有么哩(巫溪方言,意为“什么”)不好意思,年纪大一样可以搞学习!”他把头一甩,径直走开。向吉贵告诉记者,自己一把年纪选择读大学,一来是为了圆年轻时遗憾放弃的“大学梦”;二来发现现在要在农村搞产业,不经过系统的学习行不通。“现在种地可不比从前了!”向吉贵说,要从土疙瘩里刨出钱,不但要懂技术、懂管理,还要懂经营、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