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部门>县农业农村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县级政策文件
溪委农组〔2023〕6号 关于印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4-01-05

溪委农组〔20236

中共巫溪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行动

计划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高标准农田改造

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优势特色产业培育

行动实施方案》《农民增收致富促进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此页无正文)

中共巫溪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2023720日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主要目标

2027年,改造提升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标准的农田1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等以上,建成区农田宜机化率达到100%2023年建成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1万亩,申报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3万亩。

二、重点任务

(一)做实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三到位”工作

做实三到位工作,全面落实土地流转、积极引进经营主体,提前规划产业发展,突出以用定建、建用一体,集中连片规划,整村整镇推进。

1.推进土地流转到位。拟纳入项目区的土地应全部集中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应与集体经济组织签署同意集中实施项目建设的协议;集体经济组织应与县薯光公司或经营主体签署土地预流转协议,作为落实土地经营权流转到位的依据。(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薯光公司等)

2.推进产业发展到位。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必须明确,要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烟菜轮作、粮药套作等高效利用模式,确保高标准投入、高效益产出,按项目分区域编写产业利用模式说明书。(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薯光公司等)

3.推进经营主体到位。积极引进产业经营主体,并与其签定相关的产业利用协议,对采用“投建用管还一体模式”的经营主体还应签订利息偿还协议,在协议中应明确经营主体未履行协议的将被视为不诚信行为,并纳入行业黑名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薯光公司等)

(二)实施高标准农田“四改一化”工程

坚持小面积、多主体、高产出、投建用管还一体新模式,按照亩均3000—5000元的投资标准,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和农业机械化为主要建设内容。

4.推进改大。对项目区因地制宜实施小改大、陡改缓、坡改梯,对现有田块进行归并,实现以条带状分布为主,长度不低于50m、高度不高于1.5m,满足70马力以上的中大型农业机械通行作业集中连片的田块,实现农田宜机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薯光公司等)

5.推进改水。开展农田坡面水系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合理配套田间灌排工程,水田设置抗机械碾压、宽度3m以上的下田坡道和埋深50cm以上的排水暗管,旱地区域充分利用高位水池、山坪塘等蓄水设施,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实现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水利局、县薯光公司等)

6.推进改路。根据项目区生产生活需要,在不打破田块原有格局基础上,合理配套田间道和生产路,确保田间道宽度在3m以上,最大纵坡小于12%,完善错车道、末端回车道、路肩等相关配套设施,实现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100%(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交通局、县薯光公司等)

7.推进改土。统筹实施深耕深松、水田犁底层构筑、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确保有效土层厚度达到50cm,水田耕层厚度≥20cm,旱地耕层厚度≥25cm。土壤有机质逐步达到20g/kg以上。实现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等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县薯光公司等)

8.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适合山地农机研发与推广,推动地机相适”“机艺协同,实现全程机械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等)

(二)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9.推进灌区建设。有序实施民主大堰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推进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依托咸水水库启动建设大型灌区的前期工作。依托通城饮水工程启动中型灌区规划。(责任单位:县水利局等)

10.加强农业节水改造。健全完善灌区量水测水设施,提升渠工程引水能力、渠系结构安全和输水能力,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22年的0.4934提高到2025年的0.4996(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三)实施土壤质量保护和提升工程

11.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启动农用地土壤调查采样、样品制备流转与检测化验分析,实现农用地土壤普查全覆盖。到2025年全面完成普查任务,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形成耕地质量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等)

12.强化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落实相关部门耕地质量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强化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到2027年,全面建成土壤环境监测体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等)

13.狠抓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深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强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7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县供销合作社等)

14.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安全利用技术,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台账。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等)

(四)实施耕地保护补充和质量提升工程

15.加强耕地动态监测监管。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人防+技防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落实网格员制度。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持续开展耕地数量及流向常规监测。强化耕地监管执法。(责任单位: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等)

16.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完善耕地流向其他农用地的用途管制措施,实施退耕还林和土地流转项目联合审查机制。完成恢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库,稳妥推进耕地恢复。(责任单位: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17.积极拓展新增耕地来源。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建立资源数据库。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核定到入库全程监管机制。稳步推进垦造水田工作,修订完善旱改水潜力一张图,出台旱改水项目规划指南和验收标准。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核定,并及时纳入补充耕地指标库进行交易。(责任单位: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18.加强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开展全县耕地质量变更调查评价,增密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位,每3.5万亩耕地设立1个长期监测点,加强监测网络运行维护,做好全域耕地质量定位监测,开展全市及县域耕地质量变更调查评价,加强补充耕地等专项调查评价。(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等)

19.大力推动耕地质量提升。积极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地力提升投入,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与技术推广。开展耕地质量全要素集成示范,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土壤退化、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污染、耕地质量、综合效果。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面积达到粮食播种面积的6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等)

三、推进措施

    (一)抓基础,强保障。一是抓好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院坝会等方式,把项目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预期效益等讲清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增强群众建好项目的信心和决心,引导群众签署土地流转协议。二是积极落实三到位。由项目实施地人民政府将土地流转给经营主体,建立产业化联合体,以县薯光公司为龙头,带动经营主体,利用烟菜薯轮作、烟豆套作等模式。三是明确还息办法。由县薯光公司牵头,主要从大户种植补贴(每亩约补贴230元)、土地流转收益和新增耕地地票交易三方面共同偿还。

    (二)抓建设,强协调。一是搭建协调平台。由县农业农村委牵头,搭建以县农业农村委、项目实施地人民政府、县薯光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参建各方统筹协调的联络平台,小事多沟通、大事多会议,积极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严格把控施工进度,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由县农业农村委牵头,组织当地有经验的经营业主或者村民成立施工质量监督小组,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现场监督并及时反馈。专班成员将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对项目的资金拨付、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扎实开展项目工程问题自查自纠工作。三是落实5管理。明确专人负责、专事调度、专业监管、专项结算、专款使用的5措施。薯光公司明确分管领导及科室负责人负责项目统筹管理并安排现场代表负责项目现场管理;遇到设计变更、矛盾纠纷等事项,由参建各方共同协商解决;由专业监理人员进行项目监管,同时农业农村委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专家不定期检查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单项工程完工后,立即完善资料,进行收量,控制任务量与资金量的平衡;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三)抓利用,强效益。一是探索综合种养,提升产业效益。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基础,积极推广烟菜轮作、粮药套作等综合种养模式,提高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耕地综合产能和农业综合收益。二是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对引进的经营主体进行政策扶持,增加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如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智慧农业建设等,提供农业生产技术、产业发展、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品牌建设指导,进一步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经营,加快设施兴农、技术兴农、品牌强农,全方位提高农产品质量。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水利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合作社、县薯光公司等)
附件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重点举措

序号

工作举措

主要目标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三到位”与“四改一化

2023年改造提升1万亩高标准农田。

2027年,改造提升10万亩高标准农田。

1.三到位。做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申报所需的土地流转、产业规划、主体引进等前期准备工作;

2.改大。长度不低于50m、高度不高于1.5m,满足70马力以上的中大型农业机械通行作业集中连片的田块,农田宜机化率达到100%

3.改水。合理配套田间灌排工程,水田设置抗机械碾压、宽度3m以上的下田坡道和埋深50cm以上的排水暗管,旱地区域充分利用高位水池、山坪塘等蓄水设施,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实现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

4.改路。根据项目区生产生活需要,合理配套田间道和生产路,实现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100%

5.改土。统筹实施深耕深松、水田犁底层构筑、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确保有效土层厚度达到50cm,有机质逐步达到20g/kg,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等以上

县农业农村委、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供销合作社、县薯光公司等

2

抓好灌区配套设施建设与节水改造

2023年开工建设民主大堰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

2027年,完成民主大堰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

1.新建、加固或改建灌区骨干渠道、渠系建筑物和排水沟等;

2.健全完善灌区量水测水设施,提升渠首工程引水能力、渠系结构安全和输水能力;

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96

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3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2023年全面铺开普查工作。

2025年,全面完成普查任务。

1.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完成普查任务;

2.抓好普查成果运用。

县农业农村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等

4

强化土壤环境质量监管

2023年新建耕地质量监测点。

2027年全面建成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1.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2.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

3.落实相关部门耕地质量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强化数据库建设和应用。

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等

5

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2023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

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

1.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安全利用技术;

2.健全区(县)、乡(镇、街)、村(社)三级工作台账。

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等

6

提升耕地质量

2023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占粮食播种面积比稳步提升。

2027年耕地质量有效提升,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面积达到粮食播种面积的60%以上。

1.开展县域耕地质量变更调查评价,增密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位;

2.积极增加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地力提升投入,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措施)推广,开展耕地质量全要素集成示范。

县农业农村委、县财政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等


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2027年,力争形成综合产值上十亿级的产业集群3个。打造年产值上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2023年,各重点产业集群综合产值增长5%以上,新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种业提升工程

1.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加强大宁河鸡、板角山羊、巫溪独活、马铃薯、老鹰茶、巫溪晚李、巫溪洋鱼等地方特色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建立种质资源保种场、保种基地。开展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及品种选育提纯工作,维护和保护原有地方品种标准及品牌、积极制定新的地方种源标准。(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

2.实施良种繁育工程。以保种场、保种基地为基础,选育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品种,积极开展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打造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及良种繁育基地、巫溪晚李育苗基地、老鹰茶繁育基地、巫溪洋鱼及鲟鱼繁育基地等。加强生猪、山羊、肉牛、蛋鸡等畜禽保供基地生产、繁育指导,加强与重庆市畜牧学科院的合作,试点开展荣昌猪的扩繁工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科技局等)

3.加大新品种市场推广力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成果推广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制定落实重大品种研发和良种推广补助政策,建设优势产业的品种展示园、示范推广田,加快优良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推广。(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等)

(二)实施基地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

4.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支持,建设国家级“青脆李”产业集群,马铃薯和中药材市级产业园;高山蔬菜、老鹰茶及茶叶、水果及核桃、畜牧及蛋鸡,稻渔综合种养等县级产业园及“一村一品”、“一乡(镇)业”镇级产业园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发展改革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科技局等)

5.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平台,围绕一主两辅特色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规范,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到2027年,全县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10万亩,建成全产业链标准化集成应用基地3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市场监管局等)

6.推动农业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数字农业试点,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建设一批数字种业、数字种植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等应用推广基地。到2027年,新建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0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等)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7.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强与西南大学、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中药研究院、重庆市畜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组建产品研发团队和研发中心,重点开展中药材、老鹰茶、畜禽产品、果蔬等产品的研发,研发制定产品加工类型、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标准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科技局等)

8.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标准化原料基地等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洗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分产业制定农产品初加工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整体提升。到2027年,农产品初加工产值突破50亿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等)

9.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10户农产品加工业领军企业和10户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上市(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等)

10.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积极争创市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农产品加工、体系化物流配送营销网络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培育一个50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责任单位:县经济信息委、县农业农村委等)

(四)实施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

11.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帮扶专家团队力量,积极建设一批创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推进全产业链科技协同攻关,提升全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到2027年,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1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13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科技局等)

12.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围绕烤鱼、西部小吃之都、中药材、土豆及蔬菜、蚕桑和核桃、老鹰茶及茶叶、畜禽、酒类、烟叶、乡村旅游等关键环节开展联合攻关,策划实施科技项目。(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等)

13.强化产业技术培训。依托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及县农广校力量,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村社、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五)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14.培育“头雁”企业。引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 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区县级、市级、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三级联创体系,实施亿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到2027年,全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家3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67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等)

15.壮大“雁阵”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构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动发展机制, 共同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7年,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000家以上,其中家庭农场数量1200家;创建国家、市、县三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家,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供销合作社等)

(六)实施农产品品牌及市场营销提升工程

16.打造优势特色品牌。持续加强巫溪臻品农产品公用品牌培育、宣传和推广,积极维护巫溪洋芋”“巫溪独活”“大宁河鸡”“巫溪洋鱼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到2027年,巴味渝珍授权产品保持在4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合作社等)

17.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施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到2027年,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00个,肉类、果蔬、水产品等适冷商品冷链处理率分别达到 85%30%85%,集中屠宰肉制品冷链运输率、适冷果蔬冷链运输率分别达到 70%50%(责任单位: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等)

三、推进措施

18.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完善发展布局,重点培育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19.创新投入方式,通过项目补助,产业基金、贴息贴费、农业保险、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立产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定期对接、定向推送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性农业担保支持,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环境。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

20.扩大招商引资,分类制定招商计划,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招商推介活动,联动县级相关部门、外省市商会、各类协会,深入挖掘招商资源,扩大招商引资成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财政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银保监组、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等)

附件

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计划表

序号

产业链名称

发展目标

重点任务

责 任

单 位

1

预制菜产业链

2023年全县预制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 达到30亿元。

2027年,全县预制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10%、达到50亿元。

1.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数字化、融合化建设,打造集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冷链配送、中试研发、电商金融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集群;

2.建设一批畜禽、水产、调味品等预制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3.组建预制菜产业协会,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

4.打造一批驰名预制菜品牌

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科技局、相关乡镇等。

2

畜牧产业链

2023

全县生态畜牧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2亿元。

2027

年,全县生态畜牧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达到16.8亿元。

1.巩固发展生猪产业,聚焦草食性牲畜、家禽、蜜蜂等,打造山地生态畜牧示范区;

2.培育壮大生猪产业集群,到2027年出栏量达100万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3.在田坝、文峰、菱角等地重点布局肉牛肉羊产业基地,打造全县牛羊等优势产区;

4.大力发展蛋鸡、生态鸡,建设全县家禽保供基地和巫溪蛋鸡产业集群;

5.发挥全县蜜粉源植物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全县影响力的中华蜜蜂产业和蜂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商务委、县文化旅游委、相关乡镇等

3

薯菜产业链

2023年全县薯菜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

2027年,全县薯菜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达到20亿元。

1.注重稳面积、推良种、提品质、攻单产,稳定提升优质商品薯菜和加工薯菜产能;

2.补齐加工销售短板,健全信息物流体系,推进三品一标建设,联合推出巫溪洋芋·云涧雾薯品牌;

3.创建市级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和全市高山蔬菜保供基地县,加快推进马铃薯主题公园和美食街、高山蔬菜长廊建设;

4.建设尖山马铃薯园区AAA级景区和筛锣坪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2条薯菜产业主题观光旅游线路,促进农旅融合,助推绿色崛起。

县农业农村委、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县文化旅游委、县商务委、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合作社、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县融媒体中心、相关乡镇等。

4

蚕桑和核桃产业链

2023年全县蚕桑和核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亿元。

2027年,全县蚕桑和核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0%、达到8亿元。

1.推进蚕桑和核桃全产业链标准化、数字化、融合化建设,打造集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冷链配送、中试研发、电商金融于一体的蚕桑和核桃产业集群;

2.建设一批蚕桑和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

3.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4.打造蚕桑和核桃品牌

县林业县局、农业农村委、县科技局、县经济信息委、相关乡镇等。

5

中药材

产业链

2023

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

12亿元。

2027年,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16%、达到20亿元。

1.做大中药材主要品种,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独活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独活区域良种繁育基地;

2.围绕兰英乡、双阳乡、文峰镇、通城镇、长桂乡等乡镇打造标准化独活生产基地、太白贝母、大宁党参标准化生产溯源基地、巫溪独活种源繁育基;

3.支持县内有发展潜力的中药材经营主体大做强。培育两家市级龙头企业,力争培育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策划地理商标、驰名商标、三品一标等知名品牌,培育企业注册商标。开展巫溪独活品种选育,积极争取在我县召开全国独活产业高峰论坛国家级中药材会议,推进长江三峡特色道地中药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落地巫溪。建立巫溪独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5.与研院(校)所、大型中药企业合作,建立科研教学实践基地,并围绕品种、标准种植技术、初加工、中药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6.在巫溪县建立渝川陕鄂中药材批发市场,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成都荷花池等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设立固定窗口。鼓励县内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中药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实现订单种植、合同销售

7.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县农业农村委、县科技局、县经济信息委、县商务委、相关乡镇等。

6

休闲制品产业链

2023年全县休闲制品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

2027年,全县休闲制品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0%、达到15.7亿元。

1.推进休闲食品全产业链标准化、数字化、融合化建设,打造集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冷链配送、中试研发、电商金融于一体的休闲食品产业集群;

2.建设一批茶叶等休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3.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休闲食品龙头企业;

4.打造一批休闲食品品牌

县商务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农业农村委、县科技局、相关乡镇等。

7

茶叶产

业链

2023年全县茶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亿元。

2027年,全县茶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20%、达到5亿元。

1.在红池坝镇打造全县早市名优茶产业,在蒲莲打造老鹰茶产业;

2.加强标准化茶园建设,示范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新装备、新技术,推动茶园机械化、数据化、智慧化,培育一批连片作业的20—30亩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3.利用夏秋茶资源,创新红茶加工工艺,打造西部夏秋茶示范加工区,发展一批100亩以上加工能力的现代化茶厂;

4.推进现有加工企业和品牌整合,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商务委、县县文化旅游委、相关乡镇等。

8

烟叶产业链

2023年全县烟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亿元。

2027年,全县烟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5%、达到1.5亿元。

  1. 加强标准化烟叶基地建设,示范推广烟叶生产的机械化、数据化、智慧化确;
  2. 培育一批连片作业的20—30亩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3.推进现有产地初加工的整合,培育一批骨干加工企业。

县烟草公司、县农业农村委、县科技局、县经济信息委、相关乡镇等。

9

酒业产业链

2023年全县酒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亿元。

2027年,全县酒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0%、达到1.6亿元。

1.建设一批酒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2.研究制定酒业生产技术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行业标准;

3.推进酒业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的商标注册和授权许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县经济信息委、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县科技局、相关乡镇等。

10

乡村旅游产业

2023年全县乡村旅游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

2027年,全县乡村旅游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20%、达到49.7亿元。

1.立足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赏花、采摘、体验等乡村休闲农业;

2.培育做大乡村民宿经济、生态康养经济、后备箱经济和民俗文化经济等;

3.因地制宜开发民间手工艺品、特色民俗商品、特色纪念品生产等乡村特色经济;

4.打造春、夏、秋、冬等多条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建设多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点。

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商务委、相关乡镇等。


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2023—202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县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居民收入增速。到2027年,农民收入达到2.79万元左右、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1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工资增收促进计划

1.增强外出务工经济。实施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对接好优质企业围绕发达地区就业产业,订单定向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强本地农民技能,提升外出务工水平,组织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户精准到岗,落实好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政策。到2027年,累计培训5000人次以上。培育一批农民工工匠、技师,全面提升农民工技能致富能力,技能型农民工工资稳步提升。(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2.拓展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深入打造渝创兴农等返乡创业服务品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一批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培养一批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扶持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特色企业。支持发展就业帮扶车间,拓展工作岗位,支持就业就近优先,脱贫户优先。到2027年,力争每年开发乡村就业岗位200个。(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3.合理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集体收益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加大设置公益性岗位,可以用于保洁、保安、护路员、护林员及照顾孤寡老人等。到2027年,新增公益性岗位200个。(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4.组建乡村工程队。支持乡镇组建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乡村工程队,鼓励乡村工程队参与涉农项目实施,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本地农民务工。到2027年,组建乡村工程队32个。(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5.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到2027年,累计开展500人次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育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超龄农民工、返巫农民工等及时就业。逐年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为农民工提供500个新增就业岗位,确保全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常年稳定在5万人左右。(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等)

6.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帮带作用。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类、农民合作组织类、农业企业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类等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发挥致富带头人带动就业作用。到2027年,培养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150人以上,带动1万农户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

(二)实施经营增收促进计划

7.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通过流转、代耕、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5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30亩以上的经济作物种植和饲养200头以上生猪(当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到2027年,培育适度规模经营农户2000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农户收入与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基本相当。(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

8.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坚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户为主体,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与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相协调,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围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重点方向,谋划一批经济重点项目,细化实施方案,加强各项政策支持,推广落实多年生种子、种苗补贴,其余以户为主体,整村推进小额信贷、富民贷,继续落实贷款贴息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增加农民收入。到2027年,全县庭院经济经营总收入达到10亿元,带动1万农户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县文化旅游委等)

9.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作为助农增收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农民队伍,到2027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

(三)实施财产增收促进计划

10.放活农民土地权益。落实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扎实做好确权赋权,引导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按“固定+二次分红”方式,全方位盘活利用农村土地。到2027年,农村土地入股经营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等)

11.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经验,在有条件的区域全面推开。到2027年,改革覆盖90%的行政村,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5000万元以上、农户闲置房屋300套。(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等)

12.激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2027年,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高于5万元、其中高于1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80%,把集体经济组织打造成为引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委组织部等)

(四)实施政策增收促进计划

13.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节本增收。大力实施农机技能人才培训,完善农机购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等补贴政策,提升农业生产服务组织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到2027年,统耕统收、统防统治、统销统结、土地托管等服务面积达到15万亩、覆盖50%以上的小农户,亩均节本增效150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供销合作社等)

14.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聚焦农村路、水、电、讯、物流等短板弱项,未来五年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委等)

15.完善农户补贴政策。及时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担保贴费力度。探索实施农机购置市级累加补贴。继续按照每亩230元标准实施种粮大户补贴。逐步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财政局等)

16.提升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按照上级规定,逐步提高农村居民低保和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对参加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按规定发放培训生活补助。(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农业农村委等)

(五)实施以城带乡促增收计划

17.做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2023年基本建成覆盖所有涉农乡镇的统一交易平台,到2027年,逐步融入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权交易大市场。推动农村各类产权入场交易,引导城市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到2027年,农村产权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引导农户入场交易500户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

18.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加强县域商业建设,提质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到2027年,建成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3个、乡镇商贸中心超8个。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到2027 年,肉类、果蔬、水产品等流通环节腐损率降到14%以下。持续推进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到2027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6亿元。(责任单位: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等)

19.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支持民营企业到联系村发展特色种养、产地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力争每年签约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到2027年,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达到60家,累计投资达到300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1000户。(责任单位:县工商联、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等)

20.畅通金融支农通道。建立完善涉农信用信息归集治理体系,拓展信用数据应用场景,聚力打造“信易贷·渝惠融”平台,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引导金融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到2027年,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信易贷·渝惠融”平台覆盖涉农主体超过1000个、涉农金融新产品10个、“三农”融资授信金额超过 1亿元。(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委等)

三、推进措施

针对脱贫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研究制定防返贫保增收计划,确保脱贫户和低收入户收入增速不低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制定农民收入追赶计划,瞄准全国农民收入平均水平,逐年稳步缩小差距;制定的增收计划要强化政策集成、注重资金整合、体现精准施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级有关部门在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切实履行行业部门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和工作协同。各乡镇(街道)要把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落实重要任务,制定出台相应的文件,明确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和责任分工。要保持工作队伍稳定,明确职责。
    (二)强化考核调度。把农民增收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农民就业、经营等增收政策落实情况。建立农民增收督导机制。纳入乡村振兴督查内容统筹推进。加强农民增收动态跟踪,适时开展绩效评估。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农民增收相关支持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广泛宣传社会各方创业、就业的生动事迹,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重点举措

序号

工作举措

主要目标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增强外出务工经济

2023年培

训农民工2000人次。

2027年,

累计培训农

民工5000

人次。

1.集成发布一批线上课程,扩大优质培训资源供给;

2.推动培训供需对接,加强就业联动,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3.打造一批巴渝工匠乡村驿站,着力培养一批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

4.深入打造渝创渝新”“渝创兴农返乡创业服务品牌;

5.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

县人力社保局、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等

2

推动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就

2023年全

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稳定在5万人左右,全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2万 人 以上。

2027年,全县农村劳

动力非农就

业常年稳定

5万人左右。

1.全面落实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重点支持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企业

渡过难关,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

2.深化鲁渝、川渝劳务协作,强化北京、上海、广东等传统劳务输出地对接;

3.组织一区大中型企业定向吸纳我县农民工就业;

4.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就业带动强,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劳务品牌;

5.保持劳务经纪人队伍稳定在20名以上,面对面服务农民工就业。

县人力社保局、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等

3

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帮带作用

2023年认

定农村致富带头人30名,带动150户农户 增收。

2027年,累计认定农村致富带头150名,带 动750户农户增收。

1.培育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队伍,推动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到2027年,家庭农场达到1000家;

2.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增强服务成员能力,5年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6家;

3.加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指导。

县农业农村委、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合作社等

4

发展农业适度

规模经营

2023年培

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户200户。

2027年,培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含家庭农场)农户2000户,规模经营农户收入与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基本相当。

1.加大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实施力度,引导农户通过流转、代耕、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5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

2.鼓励农户发展30亩以上的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支持农户发展设施农业;

3.支持农户建设饲养200以上头生猪(当量)的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

县农业农村委等

5

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2023年培

育高素质农民500人。

2027年,

全县高素质农民队伍达到1.5万人。

1.推动农民职业教育,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地;

2.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种养能手技能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

3.全面铺开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数据采集和分类评价。

县农业农村委县教委等

6

盘活农村闲置

资源资产

2023年农

三变

改革覆盖

50%的行政村,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800万元以上、农户闲置房屋50套。

2027年,农村三变改 革 覆盖90%的行政村,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5000万元以上、农户闲置房屋300套。

1.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强承包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常态化管理;

2.总结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经验,在符合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开;

2.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以土地、资产、资金等入股,实现有效盘活利用;

4.健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县农业农村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局等

7

激活新型农村

集体经济

2023年经

营性收入5万 元 以上 的村占比稳定在81%以上,经营收入高10万元 的 村 占比 达 到50%

2027年,

所有村级集

体经济组织

年经营性收

入高于5万元、其中高于10万 元的村占比达到80%

1.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

2.三变改革、三社融合为抓手盘活集体资源资产;

3.指导开展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使用权入股等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经营活动;

4.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跨区域、跨层级联合发展;

5.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用地保障和税收优惠政策;

6.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经营或参股项目的信贷支持;

7.及时为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或参股设立的市场主体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8.支持城市社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对发展。

县农业农村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人力社保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银保监组、县供销合作社、县税务局等

8

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节本增效

2023年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20%以上的小农户。

2027年,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50%以上的小农户。

1.提升200个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能力,规范服务主体名录管理;

2.逐步完善不同产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发展服务市场;

3.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小农户、家庭农场提供耕种防收等生产性服务;

4.提升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能力。

县农业农村委、县发展改革委、县供销合作社等

9

做大农村产权

交易市场

2023年基

本实现县级交易平台、乡镇(村级)服务窗口(点)全覆盖,农村产权年交易额达到500万元。

2027年,

农村产权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

1.分层整合流转交易市场,实现区县平台组织交易、乡镇服务窗口收集核实信息的交易体系;

2.优化完善交易机制,规范交易鉴证流程;

3.梳理农村产权交易品种清单,分类推动各类农村产权进场交易;

4.完善交易市场服务功能,围绕交易前端的项目评估、政策咨询、法律服务、招商撮合以及交易后端的融资担保、管

理咨询、农产品销售等延伸服务。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委、县银保监组等

10

完善城乡商贸

流通体系

2023年建

成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个、乡镇商贸中心超3个。

2027年,

建成1个大

型特色专业

市场,建成

县级综合商

贸服务中心

3个 、乡

镇商贸中心

8

1.建设改造一批规模适度的乡镇商贸中心;

2.开展标准化智慧化菜场建设试点;

3.壮大农村网商、微商群体;

4.制定全县智慧监管农贸市场建设运行地方标准。

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等

11

深入实施

企兴万村

2023年参

万企兴万村的企业达到20家,累计投资达到500万元。

2027年,

参与万企

兴万村

企 业 达到60家,累计投资达到3000万元。

1.引导企业通过企业+农户+基地,建立农业特色产业种植示范基地;

2.引导企业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投资建立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生产基地;

3.引导各级各类知名电商销售平台围绕特色农产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特色电商产业园;

4.优化农业农村营商环境,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招商引资;

5.引导企业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县工商联、县农

业农村委、县乡

村振兴局等

12

聚力打造信易贷·渝惠融平台

2023

信 易

·渝惠融平台的三农专区涉农主体注册

数 量 超100个、涉农金融新产品2个,三农融资授信金额2000万元。

2027年,

信 易

·渝惠融

平台的

专区涉

农主体注册

数 量 超1000个、涉农金融新产品10个,三农融资授信金额超1亿。

1.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涉农数据归集体系;

2.研究制定信用评价标准;

3.推动涉农信用信息与农产品追溯体系对接;

4.完善“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功能,支持金融机构研究开发适用我县农产品种植养殖与生产特色的融资产品。

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委、县银保监组等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