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统计信息 >数据发布 >统计公报

[ 索引号 ] 11500238765945700N/2020-0008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统计;经济运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统计分析;年鉴
[ 发布机构 ] 巫溪县统计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07-03-09 [ 发布日期 ] 2020-01-04

巫溪县2006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中央、重庆市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奋力抵御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 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950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804万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248万元,增长10.3%。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8.6:18.1:43.3调整为36.0:19.9:44.1,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升了1.8、0.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6.9%,比上年提升了0.9个百分点。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6383元,比上年增长6.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3598元,增长8.6%。

年末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32万人,其中,城镇6.29万人,乡村25.71万人。年末就业人员24.9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8.71万人,第二产业2.1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4.18万人。年末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192人,登记失业率4.85%。

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太小;产业空虚问题突出,缺乏骨干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落后;财政困难,发展动力不足;城镇就业再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增大;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在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奋力开展抗灾自救,将灾害损失减低到最低限度。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56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实现增加值57453万元,增长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3.8%、9.7%、44.2%、0.6%、1.7%。全部农产品商品生产率为38.8%。

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006年末,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6家;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15家,从事农业种植、畜牧业的企业6家。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增强。


主要农产品产量


品   名

单  位

2006

2005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183563

199185

-7.8

其中:小麦

7571

8929

-15.2

洋芋

52665

51243

2.8

红苕

37530

43067

-12.9

稻谷

15368

19055

-19.3

玉米

64067

71206

-10.0

油料

4517

4651

-2.9

#油菜籽

2590

2504

3.4

水果

3841

3852

-0.3

烟叶

4082

2547

60.3

茶叶

329

331

-0.6



主要畜产品和大牲畜出、存栏情况


品   名

单 位

2006

2005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38722

37884

2.2

其中:猪肉

32234

32217

0.3

禽蛋产量

1740

1610

8.1

蚕茧产量

1050

1043

0.7

肉猪出栏头数

460485

460253

0.1

羊出栏只数

197341

198350

-0.5

年末生猪存栏

419968

428650

-2.0

羊存栏

208847

219850

-4.4

大牲畜出栏

7301

7350

-0.7

存栏

25061

25047

0.1

家禽出栏

万只

175.6

120.2

46.1

存栏

万只

118.9

95.6

24.3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1个示范村、29个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启动了示范村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继续得改善。年末拥有水利工程999处,本年新增3处;水利工程年实际供水能力5665万立方米,新增2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17万亩,新增0.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5.22万亩,新增0.27万亩。本年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2.81万人;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2006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8万千瓦,全年使用化肥折纯量1.9万吨。通公路的村323个,通电话的村332个;自来水受益的村198个,年末农村安全饮用水达标人口20.13万人,新增2.81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加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778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0187万元,实现增加值5827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1%和11.7%;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及全部个体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600万元,实现增加值14280万元,增长23.0%。非公有制经济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2%。全部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下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品  名

单 位

2006

2005

比上年±%

原煤

万吨

49.5

41

20.7

生丝

56.4

77

-26.8

水泥

万吨

24

21

14.3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6655

23820

11.9

水电

万千瓦时

24300



售电量

万千瓦时

16231

16178

0.3

鲜冷藏冻肉

389

36

9.8

丝织品

40.2

36.7

9.5

人造板

立方米

12134

11360

6.8

纤维板

立方米

7819

7275

7.5

刨花板

立方米

4315

4085

5.6

    注:售电量指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网上售出电量。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比上年增加3户,其中,亏损企业4户,亏损面比上年下降8.4%。12户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6%;实现利润总额-667万元,比上年减亏1670万元;实现税金1858万元,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3.1,比上年提升了42.9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697万元,比上年增长35.6%。全县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家,其施工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824万元,比上年增长53.9%。各类投资中,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18734万元,比上年增长56.2%,其中,工业投资33821万元,增长98.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90万元,同比下降41.8%。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投资73867万元,增长62.3%;集体投资8843万元,下降16.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8690万元,下降3.7%;其它及外商投资28424万元,增长了1.23倍。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以赵家坝、马镇坝新城片区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巫十路、巫城路、巫神路、两巫路等四条出境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中梁电站、新田坝电站、青龙电站、东溪河水电梯级开发等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奉溪高速公路顺利实现进场道路开工,孔梁水库已全面建成投产。通信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取得了新突破。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扩建工程、赵家坝片区管网工程、道仕迁湾公路建设顺利推进。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总量327万人,比上年增长4.1%,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56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货物周转量12847万吨公里,增长7.5%,旅客周转量15589万人公里,增长11.7%。

2006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764公里,其中,省道3条260公里,县道5条293公里,乡道44条546公里,村道1665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75公里,其中,山区急流河段航道35公里,库区航道40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7780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9176门,固定电话用户62474户(不含小灵通),其中农村电话用户50402户,新增17687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0万户,本年新增3.5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30.9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388户。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兴旺,市场物价有所上扬,群众的消费心理进一步成熟。家用电脑、商品房屋、私人轿车逐步成为市场消费新的亮点,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的速度加快。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6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分行业看,贸易业零售总额为58220万元,增长13.8%;住宿餐饮业为7442万元,增长14.6%;其他行业为867万元,增长7.0%。分地区看,县级零售额35286万元,增长15.0%,县以下的零售额为31243万元,增长12.4%。

旅游市场平稳。全年共接待游客12.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600万元。旅游发展及项目开发规划、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服务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基本支出得到保障。全县财政收支实现当年收支平衡,并结余533万元,累计净结余赤字6900万元。2006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98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1%。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各税占56.2%,非税收入和农业三税占43.8%。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数51492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906万元,企业挖潜改造及科技三项费用212万元,农业支出1746万元,林业支出5917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019万元;教育支出1367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514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316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2233万元。

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1.30亿元,比年初增长29.2%。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2.3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69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37.6%和24.8%。全县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1.06亿元,比年初增长23.8%。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9.91亿元、中长期贷款1.15亿元。

保险业持续发展。2006年末,全县有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9家,保险从业人员179人。全年保费收入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6.3%;承保额17.89亿元,增长18.7%。承保额中,财产险6.85亿元,增长25.7%,人身险11.04亿元,增长14.8%。全年各保险机构共赔付各类保险金64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八、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达到新水平。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上磺煤矿等8户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全县企业改制任务,创新了企业体制,增强了发展活力。综合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公共财政体制、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义务教育体制、水务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农业服务体系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环境进一步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对口支援、横向经济协作及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

         九、安全生产、环保及移民

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4起,死亡40人,比2005年分别上升3起、3人。亿元GDP死亡人数2.51人,与上年持平。全县没有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安全事故及重大火灾及群死群伤事故,死亡人数比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下降了4.8%。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287.5万元,其中,治理废水投资704.5万元,治理废气投资170万元,治理固体废物投资205万元,治理噪声及其它208万元。各类废弃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良好。全年执行环评制度项目数58个,环评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全年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起,直接经济损失0.6万元。

三峡移民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至2006年末,累计完成移民工程投资1554万元,顺利完成33户162名外迁移民任务,就地后靠工作有序进行,移民后期扶持和“两个零目标”工作顺利推进。

         十、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力推进“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市政府的“两基”达标评估验收。教学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建校舍13万平方米。继巫溪中学之后,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成功创市级重点学校。教学教育管理得到加强,素质教育水平有所提升,各类教育发展协调发展。高考上线人数取得新突破。

全县有各类中小学学校数326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03所。全县在校中学生32005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16人,在校小学生47670人。全县共有教职工人数4136,其中专任教师总数3920人,全年招收中小学生18663人,中小学毕业生人数18730人。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人数4109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政府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348个行政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的户、人数由年初的10.23万户、33.11万人增加到年末的14.11户、37.01万人。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持续下降,住院病人治愈率、好转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2006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65个,卫生技术人员755人,病床数551张。医疗设备万元以上总台数149台。全年总诊疗95.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4.29万人次。其中,门、急诊人次95.14万人次,入院治疗17008人,出院人数16989人,全县出院病人治愈率65.36%、好转率30.96%、病死率0.34%。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76.13元,比上年减少16.77元;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342.1元,比上年减少0.12元。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广电、计生、气象、妇女儿童、宗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县共有166292户,户籍人口52.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6万人。常住人口44.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2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17.2%,比上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3.66%,死亡率5.30%,人口自然增长率8.3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3205元,在岗职工工资1336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4%和13.8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2元,比上年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94元,增长10.0%,恩格尔系数为37.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29元,比上年净增101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4元,比上年增长4.6%,恩格尔系数为51.9%。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居住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五大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45621人次(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三职干部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增加4310人次;共征集各类保费3977万元,比上年增加769.5万元。其中,征集职工养老保险费2540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参加市级统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7621人,参保企业49个;征集职工医疗保险费1188万元,参保人数16700人;征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费110万元,参保人数6905人,其中,农民工参保3700人;征集职工生育保险费33万元,参保人数5954人,其中,女职工1122人;征集失业保险费114万元,参保人数844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5717户、14684人,发放低保金951万元;农村特困户救济10992户、25966人,农村临时救济6986人次,农村五保户供养4919户、5258人;民政部门医疗救助67931人次,其中医疗救助 城市低保人员367人。全年社会捐赠款78.6万元,受益6523人次。年末社会福利收养单位32个,收养单位床位数1080张;有城镇社区服务中心9个。年末有农村贫困人口90565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9547人,低收入人口61018人。

2006年末,全县共有行政乡镇30个,行政村348个,`有社区居委会25个。


       注:

1.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巫溪统计年鉴-2007》为准。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报相关指标计算。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的增长速度,按市统计局调整后的基数计算。

        5.能耗指标待市统计局评估认定后再行公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