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溪减办〔2020〕14号
巫溪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0年汛期巫溪县自然灾害
趋势分析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管委会、红池坝景区管委会,县减灾委成员单位,有关单位:
根据预测,今年我县气温总体较常年和去年均偏高,高温较常年和去年略偏重,全年降水量总体均较常年和去年偏多,汛期旱涝交替、涝重于旱,暴雨洪涝较常年和去年略偏重,气象干旱接近常年、较去年略偏重。汛期在即,县减灾办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在年度趋势分析基础上(《巫溪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我县水雨旱情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的通知》巫溪减办〔2020〕4号),进一步对今年汛期(5-9月)全县自然灾害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工作建议。现将《2020年汛期巫溪县自然灾害趋势分析》印发你们,认真做好部署安排,细化落实应对措施。
巫溪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5月11日
2020年汛期巫溪县自然灾害趋势分析
一、2020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一)总体预测
预计2020年汛期(5~9月)我县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均略重于常年和去年。
气温偏高:全县汛期平均气温总体较常年同期偏高约0.4-0.8℃(图1),较去年同期偏高0.4℃。
图1 2020年汛期(5~9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测
降水偏多: 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较去年同期偏多1-2成(图2);预计汛期有9~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略多于常年和去年。
图2 2020年汛期(5~9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
干旱偏重:盛夏7月中旬开始,大部地区有30天左右中度气象干旱。气象干旱天数较常年(20~30天)偏多约5~8天。
表1 2020年汛期气温、降水分片区预测一览
时段 |
平均 气温 (℃) |
同比 |
降水量 (mm) |
同比 | ||
较常年 |
较2019年 |
较常年 |
较2019年 | |||
汛期 (5-9月) |
24.1-27 |
偏高 0.4-0.8 |
偏高0.4 |
580-1050 |
偏多2成 |
偏多1~2成 |
主汛期 (6-8月) |
24-28.5 |
偏高 0.4-0.8 |
偏高 0.2-0.5 |
400-700 |
偏多1~2成 |
偏多1~2成 |
二、汛期主要灾害趋势预测
气象灾害
预计2020年汛期我县旱涝并存,暴雨洪涝略重于常年和去年,气象干旱和高温略重于常年和去年。
1.汛期暴雨洪涝较常年和去年略偏重
汛期(5~9月)有9~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略多于常年和去年。其影响略重于常年和去年。主要多雨时段在5月中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
2.气象干旱较常年略偏重
从盛夏7月中旬开始,大部地区有30天左右中度气象干旱。总体气象干旱天数较常年偏多,较去年偏多。干旱影响较常年和去年略偏重。
3. 高温较常年略偏重
盛夏(7~8月)期间我县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1℃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数大部地区为30~35天,较常年和去年偏多。
表2 2020年汛期主要气象灾害预测一览
暴雨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
1-2次 |
2-3次 |
1-2次 |
1-2次 |
1-2次 | ||
干旱 |
盛夏7月中旬开始;持续30天左右;较常年偏多5-8天。 | |||||
高温 |
超35℃高温天数 |
具体地域分布 | ||||
30-35天 |
大部地区30-35天 |
(二)洪水灾害
2020年汛期全县总体降水正常偏多,但局地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引发多次极端暴雨洪水。梅溪河流域、大宁河有可能超过警戒水位或接近保证水位。柏杨河、羊桥河、东溪河、西溪河、汾水河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中梁水库、孔梁水库、刘家沟水库防洪调度对河段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小河流将出现小洪水,个别河流可能出现中洪水,可能发生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洪水,大部分中小河流最高水位可能出现时间在6-8月。受长江下游洪水影响,三峡重庆库区将发挥拦蓄、调峰、错峰作用,库区水位偏高,受长江顶托影响,大宁河防洪压力较大,防范重点时段在6-8月。峡谷地带、冲沟地区易发生山洪灾害,应注意防范。
2020年巫溪控制站汛期最高水位预报表
河流 名 |
站 名 |
警戒水位(m) |
保证水位(m) |
2020年预报 |
2019年实况 | ||||||
最高 水位 (m) |
最大流量 (m3/s) |
出现时间 |
历年均值 (m) |
预报趋势 |
水位 (m) |
报汛流量(m3/s) |
出现时间 | ||||
大宁河 |
巫溪 |
210.3 |
211.8 |
208-210 |
1130- 2120 |
7-8月 |
209.59 |
正常 |
205.82 |
511 |
10月 |
地质灾害
2020年全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较常年及2019年偏高。5—9月,局部地区的强降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群发。同时要注意防范5月、9—10月连阴雨天气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活动中的边坡、隧道等地下硐室不规范工程作业诱发边坡失稳、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森林火灾
7月-9月是我县高温伏旱期,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是森林火灾多发期,从发生地点看,高温伏旱期内中低海拔地区为林火高发地。从森林火灾发生分布地类型看,全县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为离城镇村社较近的林区以及海拔在500-1000米左右的林农交错地。从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概率看,在低海拔区发生的森林火灾极易引发重特大灾害事故。从森林火灾发生火源种类看,九成以上为人为引发,管控火源成为森林防火的关键。
表5 2020汛期森林火险等级预测
时段 |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
范围 |
5月-6月 |
1-2级(低度危险和中度危险) |
全县 |
7月-9月 |
4-5级(高度危险和极度危险)持续20-40天。 其中:5级(极度危险)持续时间可达10-13天。 |
全县大部地区(海拔较高地区除外) |
盛夏7-8月 |
沿江河谷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持续时间长,易发生森林火灾。 |
大宁河及其支流沿线、 |
农业病虫害
预计2020年汛期高温干旱均略重于常年和去年,农业自然灾害可能偏重发生。全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稳中有升,松材线虫侵入风险进一步加大。过境洪水可能会影响沿河两岸农业生产,冲走浅滩土壤,毁损部分耕地,强对流天气易造成高海拔地区农作物大面积倒伏,造成农业经济损失。伏旱和高温热害不利于作物产量形成,甚至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六)生产生活重点领域影响
交通运输。今年旱涝并存,降水偏多,特别是汛期极端天气必然对交通行业安全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建设领域复工复产较晚,风险叠加、监管难度将持续加大。
建设施工。5-9月,在建涉水和位于地质灾害点影响区域内的在建工程项目易发生坍塌、高坠、溺亡等事故。内涝易发期,县城内涝点周边的在建工程项目易发生触电、溺亡、坍塌等事故。从7月中旬开始,我县较常年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在建工程项目易发生中暑、高坠、物体打击等事故。
城市内涝。汛期重点隐患区域以部分城乡结合部和相关重要排水设施为主。汛期频繁的短时强降雨天气极易引发道路积水,造成交通缓堵。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泵站、配套沿河箱涵、管网通常沿河靠河而建,地势较低洼,易因暴雨引发内涝,发生次生灾害。
文化旅游。今年汛期雨水偏多,我县红池坝、大官山、宁厂古镇等高山峡谷景区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灾风险较大。强降雨、洪涝、大雾、大风等极端天气给大宁河漂流、游船、庙峡神谷旅游区等带来较大风险。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风险娱乐项目如水上游乐园、公园游乐场、大型充气设施、室内游戏厅等特种设施设备长时间停运,安全风险隐患较高。
三、对策建议
(一)压实责任,加强排查整改。坚持防疫、防灾两手抓,严格落实党政领导、部门监管、企业单位主体责任。常态开展“日周月”排查,严格落实各级尤其是基层监测巡查人员责任。
(二)强化值守调度,加密会商预警。严格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增强值班值守力量。发挥好“1委4指”综合协调作用,气象、水利水文、规划自然资源、林业、科技等部门,定期通报监测信息,有序会商,科学研判、及时预警。
抓好重点关键,做好灾害防控。
防汛抗旱。水利部门要严防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严密关注柏杨河、羊桥河、东溪河、西溪河、汾水河等干流支流水位超警、超保情况,对市、县两级防洪薄弱点和重点区域尤其要加强防范。6~8月要重点加强监测防范。县防办在加强汛期工作统筹部署的同时,要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做好水库联合调度、组织群众避险等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降水期,统筹做好蓄水抗旱工作。
地灾防治。县规划自然资源部门要压实“四重”网格员岗位责任,按照要求开展巡查排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要严密关注降水、地灾信息,遇突发险情、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开展先期处置,科学实施抢险救援;要加快推进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和详细调查、精细化调查项目,提高监测预警精度准度,提前发现潜在隐患点并纳入监测预警体系;要加快威胁学校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进度,做好施工期间安全监测和安全监管。大包滑坡、巫中后山滑坡、花台乡后龙滑坡3个影响学校的地灾点治理工程要在9月前完工,马儿岩危岩带、徐家小学后山滑坡要加快前期工作力度,尽早进场施工。
森林防火。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建设不低于30人的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实现重点林区森林火灾初期处理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统筹推进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至少建设5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全年至少完成3个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建设,增设若干森林防火卡点。
气象灾害。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用长期、中期、短期、短时、临近预测预报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做好滚动订正预报预警,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号,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动会商,共同做好防范工作。针对冰雹和雷电灾害,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消雹和重点场所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要加强对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督导,解决预警发布及响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业病虫害。农业部门要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加强核灾查灾力度,强化灾后技术指导。
(四)落实安全责任,保障生产生活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严密关注气象信息,积极参与、开展雨情会商,及时做好防控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要重点强化针对暴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发布和应急救援准备,尽力防控灾害次生事故,减少损失;建设施工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根据灾害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管控措施,预防发生次生事故;要特别针对今年防汛严峻形势,开展重大在建工程专项检查,在主汛期到来前,充分利用近期水位低、晴好天气和临时设施设备出水的优势时机积极开展洪峰过境防范应对工作;要对城市管网截流干管进行全面普查清理,特别是加强截流干管的地质、洪涝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因灾致损导致的安全事故。文化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游客集散地等重点区域、场所的管理,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与提示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高温汛期特点,高温天气,规范经营行为降低安全风险,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认真落实防洪、防汛工作要求,加强危化企业地灾、洪灾风险监测,及时处置和避让地灾、洪灾。
(五)提升业务素质,提高防减救能力
各领域各行业应针对防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急专家、受威胁群众等不同培训对象,组织不同培训内容的培训会议,提升“专常群”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加强专业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配足配强技术装备,坚持需求导向,推动防治装备现代化。要结合“5·12”主题宣传日,广泛开展防灾识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增强全社会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巫溪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5月11日印发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