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巫溪文旅>山水巫溪>诗词里的巫溪
诗词里的巫溪(五)
日期:2023-12-18

万峰悬鸟道,一径入云台。

怪石穿林出,飞泉灌顶来。

问天楼咫尺,贴地雁徘徊。

踏雪何时到,相期重访梅。

——清·敬德科《登云台观(一)》


注: “万峰悬鸟道,一径入云台”,描绘的是云台观地理形势,在千山万峰的嶙峋奇石中,一条“鸟道”岖崎而上。一个“悬”字,写出山之高、陡,路之险、难。要登上云台,领略其美色,只此一“径”直通,必得经过艰难跋涉方能到达。

“怪石穿林出,飞泉灌顶来”,又从视、听觉方面写出登临云台观时的感受。上句写山石,在悬崖峭壁上,古木葱茏,遮天蔽日,时或矗现着峥嵘嶙峋怪石,更显阴森幽暗,险不可测。下句写泉水,在陡峭的山崖上,泉水飞瀑直泻,如向人头顶劈头盖脑轰来。一个“穿”,一个“灌”,写出了这种险境,非身临难以体味领略。

诗人抓住云台观一带的景物特点,传神地描绘出云台观的险、奇,读后使人如身临其境,聆睹声色,领略其险,感叹其奇。


捧日构虚亭,飞桥擘巨灵。

狮头千树绿,龙背一峰青。

远水茫于线,孤城小若星。

仙人归也未,化鹤试呼丁。

——清·敬德科《登云台观(二)》


注:此诗描绘云台观的地理位置高远,高可“捧日”,看大宁河“茫于线”,观大宁县城“小若星”。因此产生“仙人归也未,化鹤试呼丁。”的感慨,表达客居异地,对家乡亲故的思念。

敬德科,四川省三台县人,举人,清代道光年间大宁训导,训导是明清地方学校之学官。云台观即今云台寺,在今巫溪通城镇。


云台寺

巫溪县云台寺前身为云台观,位于巫溪县城东南22公里的大宁河北岸,海拔1212米的通城镇云台村。原云台观有祖师殿、玉皇楼、观音殿等楼阁13幢,房屋38间,正殿呈四合院,观形奇巧,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由于巫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道教的发展,从建观历史上看,比重庆道教最早的渝中区神仙口文昌宫还早百年,在渝陕鄂久负盛名。自古以来,每逢正月元宵、二月六月九月观音会、三月蚕子会、重阳节、释迦牟尼佛诞和老君圣诞等会期,来此登高远望者甚多。

据清《大宁县志》载:“云台山,在县城南三十里。高峰屹立出众,山上俯瞰县城,衡宇可数,上有云台观”,山上古木郁郁葱葱,山下宁河碧波荡漾,“万峰悬鸟道,一径入云台”。原山门有“履险如夷”金光闪闪的大字和“云归远处山疑赴,风撼危岩寺欲飞”的楹联。

相传千仞绝壁上建观,工匠们心惊胆寒,头昏目眩,不敢登临。然每动工之际,云雾弥漫,方使人恐惧顿失,镇定自若,化险如夷,使古观得以顺利施工,人们说,“乃天助其成”。云台古观东到北岩槽,南到竹林沟,西到尖峰子,北到黄金坡,共有庙田5000多亩,云台观属典型的道佛杂糅场所,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吸收了诸多佛教内容,不仅主峰正殿里有韦驮、十八罗汉等,明万历间(公元1610年)还在另一孤峰上建观音殿,不远处还有阿弥陀佛湾、白马寺。因其地势奇险,风光秀绝,历史上有“小武当”和巫溪“南天门”之称。置身此地,颇能感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云台以其天然形成之高、险、奇特著称于世,历代皆誉为“川东古刹之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