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厢镇基本情况简介
城厢镇位于县城腹地,2011年3月建制调整以前为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花栗乡、前河乡、双台乡、长渡乡合并而成,环绕县城周边,东南邻通城镇,西南接上磺镇,北连天星乡,东北接宁厂镇,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山大坡陡,土地贫瘠,耕地较少,最低海拔200米,最高海拔186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8℃。现有耕地8200亩,园地4382亩,林地129783亩,退耕还林地37146.67亩。现辖15个村,1个社区,79个村民小组,人口24480人,现有党员782人,其中农村党员661人。内设机构:党政办、党建办(纪检办)、综治办(安监办、信访办、群工站)、社会事务办(民政办、计生办)、经济发展办(农服中心、畜牧站、林业站)、财政所、社保所、文服中心等。现有县党代表6人、镇党代表80人;县人大代表10人、镇人大代表55人,人民政府驻宁河街道办事处先锋社区人民巷。
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9441亩,粮食总产量5347吨;发展商品蔬菜6000亩,总产1.2万吨,产值达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28元,是全县农民纯收入的排头兵。辖区内现有中心校4所,在校学生978人;敬老院3所,入院老人48名;水泥厂1家(渝溪水泥)、非煤矿山企业2家、电站1家(奥尔特电站)。
以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初具规模。我镇以核心蔬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城周保供蔬菜基地,小河沟核心蔬菜基地和杨家—白新核心蔬菜基地初具规模:2012年,全镇在地蔬菜面积达到6000亩,其中核心蔬菜基地面积超过1500亩,日供蔬菜达到20吨,为平抑县城物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以“魔芋、生姜、西瓜、土鸡、山羊、毛猪、蚕桑”为骨干项目的农村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壮大。特色产业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2012年,魔芋种植面积400亩;生姜900亩;辣椒600亩;西瓜400亩,山羊出栏1.8万只,毛猪出栏5万头,蚕桑生产完成放种5500张,肉兔出栏3万只。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镇交通方便,巫恩路、巫神路、两巫路三条省道过境,辖区内现有村级道路240公里,实现了100%的村级服务中心通公路;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公路的通畅能力不断提高,全部完成花栗片区、双台片区和长渡片区各村的通畅工程,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除花栗片区外,基本完成各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修建400立方以上人畜饮水池30余口,基本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消除了无电村、社,全镇100%的农户解决了用电问题。
民生工程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全镇16个村(社区)计生专干电脑化办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5%以上,村级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就医基本保障,看病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搞好全民健身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文化体制不断健全,全镇16个村(社区)组建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清扫保洁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城镇化建设步幅加快;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建立健全困难群众长效救助机制,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子女就学、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各类民政补助救助资金发放公正、及时。敬老院改建工程全面完成,管理规范,成为全县敬老院管理的示范;全面落实种粮及蔬菜直补、民政救济救抚、退耕还林、计生奖扶、城市及农村低保、生活定补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贯彻了党的“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随时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以平安工程成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城厢镇将紧紧围绕“建设城周特色经济圈”总任务,立足城郊优势,充分利用县城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三大产业”(蔬菜产业、畜牧产业、生态旅游业),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将城厢镇建设成为县城农副产品的供应地、休闲娱乐的目的地和劳务人才的输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城郊特色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