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2022年>决策草案
巫溪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日期:2022-07-01

巫溪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时期是巫溪县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应急管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对进一步筑牢全县安全发展基础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重庆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巫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订本规划。

一、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进展与成效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坚决防控较大及以上事故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素质工作为主线,以突出行政执法检查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促进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持续好转十二五期间相比,十三五期间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9人,下降37.1%较大事故减少3起,下降60%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为开启应急管理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完成县乡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成立县应急局,乡镇(街道)设立应急办,相关县级部门明确应急管理内设机构。调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县减灾委员会,成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办公室、水上交通安全办公室、建设施工安全办公室、危险化学品安全办公室、矿山安全办公室、旅游安全办公室、城市运行安全办公室、消防安全办公室、工贸安全办公室、特种设备安全办公室,构建全县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组织指挥体系。制定《巫溪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巫溪县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专项指挥部工作规则》,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上下联动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格局。

2. 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持续向好

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十三五期间,31家加油站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开展防渗漏、防雷防静电改造,三级标准化达100%。非煤矿山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准入制度联合属地乡镇、规资、应急、生态环境、水利、林业、发改、文旅、经信、公安等部门对矿山企业进行联合选址,把控好安全生产源头治理。5家非煤矿山的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推动矿自动化和标准化改造,建设完成我县首家二级标准化非煤矿山。开展工贸企业标准化创建,累计完成三级标准化企业24家。开展智慧工地创建,累计完成智慧工地建设13家。完成2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整改搬迁。

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升级改造普通干线公路192公里,路面改造89公里,其中国道58公里、省道223公里。建设四好农村2210公里,在建142公里,2020年底实现有条件村民小组通达率100%,通畅率90%。基本构建外连内畅、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实施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安工程1064公里,消除危险路段300余处,改造危桥41座、渡改车行桥6座,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

消防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十三五时期,建成社区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110个,新建市政消火栓291个,新增沿河取水设施15套,有效改善消防用水条件。

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严格执行安全发展负面清单,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四小企业及落后产能一律淘汰。十三五期间,累计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26家,其中煤矿17家、采石点8家、氧气充装站1家。

启动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认真研判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积极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高层建筑消防专项整治、安全生产8+3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坚持以问题导向抓大排查,以目标导向抓大整治,以结果导向抓大执法,突出道路交通、建设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以及消防等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确保推动工作落实、隐患整改到位。

3.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新修森林防火道路120770公里防火水池6个容积4万方建成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3林火视频监控系统27套。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实现全县136条河流、26座水库一河(库)一长”“一河一策全覆盖。完成全县简易雨量站预警广播站自动雨量站建设和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立500人的地质灾害四重网格力量组建技防+人防的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地灾隐患点专业监测,其中三级专业监测401处、二级专业监测2处、一级专业监测3完成22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开展14个控制性勘查项目和6个应急调勘项目。启动全县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系列应急演练活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普遍增强。做好灾害救助,及时下拨中央、市级、本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坚决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就医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4. 应急救援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30人的县综合应急救援队,购置配备现场侦测装备、通信装备等应急装备。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招录专职消防员57建立健全消防救援大队、乡镇专职消防队、社区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站联勤联动联训机制,实现灭火救援力量全覆盖,切实提升灭火救援能力。建设救灾物资标准化储备库,加强救灾物资和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确保抢险救灾有物资、有装备、有人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实战实练,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面临的挑战

当前,各类突发事件处于易发多发期,全县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防控和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缺乏,事故总量依然较高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特别是大河乡10.21滑坡导致7人死亡、2人失踪,教训十分惨痛全民应急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急管理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大应急、大安全、大联动管理理念亟待加强,行政管理与专业指挥等协调配合机制有待完善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交叉,相关职能部门责任边界尚未完全厘清,新兴行业、领域和业态安全监管职责不够明确全社会关注、参与应急管理及自然灾害防治机制不够完善统一高效的事故灾难调度指挥机制仍需健全。

应急力量急需进一步增强。全县应急救援力量比较薄弱,及时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不足应急救援队伍与消防救援队伍的分工合作有待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应急能力仍有不足和欠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人才队伍薄弱,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装备保障、科技支撑、信息化建设滞后,应急能力建设待加强。

(三)发展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时期,也是应急管理改革后,全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的关键时期。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赋予应急管理重要职责使命,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我县应急管理注入新动力时期,我县将步入交通区位加速改善期、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期、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期、城乡融合提质增效期、现代产业培育突破期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特别是渝东北与川东北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我县应急管理注入了新动力。

安全发展应急事业提出更高要求。平安中国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持续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对应急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逐步提升,为应急管理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持续深化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持续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筑牢社会共治共建格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指挥全面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守生命安全红线,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事故灾害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防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防抗救相结合,强化源头管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推进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坚持依法管理、精准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水平。创新科技手段和方法,加强事故灾害全过程精准防控,实现精准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

坚持协同融合、统筹推进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加强应急安全保障设施与其他行业、种类基础设施的融合联动,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动安全设施配套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增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提升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的预防抵御、应急反应、快速恢复能力。

坚持全员参与、社会共治落实党委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各方责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社会参与,组织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升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首要目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工作主线,构建更加严密的责任体系,推动更加严格的监管执法,建立更加完善的预防体系,实施更加精准的专项治理,筑牢更加坚实的基层基础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因灾死亡人数逐步下降,坚决防控较大以上事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 主要指标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目标

备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十三五”总量下降9.09%

约束性指标

2

5年累计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控制在2起内

预期性指标(与“十三五”一致)

3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亿元

0.09

预期性指标(较“十三五0.139下降35.25%

4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1%

预期性指标(十三五年均1.46%下降31.51%

5

年均因灾死亡率/百万人

4

预期性指标(十三五年均4.8下降16.67%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行业管理部门组织指导、乡镇(街道)属地管理的应急工作行政管理体系,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社四级网络体系。开展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改善装备配备条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明确村(社区)应急工作责任人和专(兼)职人员,整合基层网格员资源,明确应急管理网格工作内容,推动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

2.优化应急指挥体系

强化集中统一指挥。充分发挥自然灾害应急总指挥部作用,统一指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筹事故灾害救援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委会及10个专项办公室、减灾委及4个专项指挥部的职能,强化应急管理机构辅助决策指挥职责和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监测预警、善后处理与恢复重建等职能,明晰各部门职责边界。

优化应急协同机制。建立部门单位间灾情报送、会商研判、预警发布、物资共享、联合处置等联动协同机制。构建应急联动、协同指挥等工作机制,强化事故灾害信息和应急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与人武部门协调保障协同机制,提高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置效能。

规范现场指挥决策。推进现场指挥部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制定现场指挥决策规范,提高现场处置统筹协调和指挥保障能力。健全应急救援技术指挥官队伍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厘清行政指挥和技术指挥的职责边界,规范现场处置流程。

3. 深化行政执法改革

持续推进互联网+执法综合运用四不两直、异地交叉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施工、燃气、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对非法违法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依法从重、从严处理。对生产安全事故严格实施一案双查三责同追,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严格事故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追究。完善重大灾害评估和事故调查制度,加大对失职渎职和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完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责清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建立执法效果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执法人员交流培养和考核奖惩机制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4. 压实应急管理责任

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党委和政府主要责任人同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职责清单

压紧部门监管责任。按照三个必须要求,压实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城市管理、城乡建设、经济信息等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确保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覆盖。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压实水利、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自然灾害防治主管责任。建立完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权力及责任清单,衔接好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责任模糊地带。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主线,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推动企业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督促完善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团队。督促企业加强安全技术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动企业主体落实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标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全面推行两单两卡强化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通过教育培训、日常管理、严格奖惩等方式,使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对自身岗位知风险、明职责、会操作、能应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5. 培育应急管理人才

严格监管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选用标准优化应急管理队伍结构。配齐配强乡镇(街道)两级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提高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专业人才比例,构建结构合理、梯次完备、衔接有序的人才格局。加强应急系统人才交流,建立机关、基层双向挂职锻炼机制。拓宽应急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育供给渠道,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人才。

加强人才技能水平培训。完善人员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分级分类对应急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及应急救援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将应急管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等人员培训,推进考试考核规范化、信息化。

加强应急管理智库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专家库,完善领域分类,规范专家选聘流程,健全管理、使用、考核、培训机制。依托市应急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在技术服务、决策咨询、监督检查、抢险救援等方面的作用。

专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撑项目

①应急管理人才大培训工程。按照每3年轮训一次的要求,开展县、乡镇(街道)分管领导集中培训,县、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两单两卡推进工程。按照1年示范引领、2年重点推广、3年全面推行三步走的进度要求,在全县推行两单两卡,开展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专项培训。

(二)提升事故预防与救援能力

1.危险化学品安全

1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严格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安全准入,完善危化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安全生产规划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摸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底数、分布和安全状况,绘制全县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布电子图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重点监管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使用企业推广使用危险化学品风险分布信息系统。实行废弃危险化学品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清单化管理,完善废弃危险化学品收、运、处体系。

2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建设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库,实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报警远程可视化管理依托市级危险化学品监管执法系统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依托市级危化品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

3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

依法监督检查化工(含石油化工)、医药、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油气输送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情况强化危化品违规生产、储存、成品油非法经营及非法违法小化工等重点环节、领域的打非工作持续开展加油站卸油、摩托车规范加油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六严禁零售点两关闭”“三严禁纳入重点监督检查内容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使用企业动火、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仓库、烟花爆竹批发仓库等储存场所安全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规范企业动火和受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明确作业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对作业全过程实行视频监控并录像保存。对工贸企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工艺设备、储存设施开展安全评估,整治无正规设计、安全设施不完善以及危化品超量、超范围储存等突出问题。对使用具有燃、爆、毒等理化性质的渝溪产业集团、鸿驰鞋业等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开展专项整治,聚焦重大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4提高执法力度与信息化水平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执法清零和执法强度提升,全面推广运用互联网+执法系统。

专栏:危险化学品安全支撑项目

远程可视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报警工程。对全县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实施在线监控,购置所需软硬件设备。建立并使用危险化学品风险分布信息系统。

2. 矿山安全

1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重点危险岗位视频监控智能化建设。

2)强化关闭煤矿后续监管。

落实国家相关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煤矿产业关闭退出成果,压实乡镇属地监管责任开展煤矿安全监督定期和随机检查,严厉打击私挖采行为

3推进非煤矿山(含地质勘探)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非煤矿山采掘机械化,鼓励露天矿山企业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机械和工艺,破碎加工、开采作业等重点岗位、危险作业机械化率100%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60%。实现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专栏:矿山安全支撑项目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完成10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重点危险岗位视频监控智能化建设重点岗位、危险作业机械化率100%

3. 消防安全

1加强消防风险评估管理

组织开展全县消防安全状况评估,结合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细化治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消防安全风险研判,落实每半年1次全县消防安全形势综合分析每半年1次行业系统消防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民政、商务、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民族宗教等部门)、每年1次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全面提升城市消防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2深化重点领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持续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0—2022年),深入推进打通生命通道、重点场所治理、重点行业管理等工作,集中整治地下工程和交通隧道、大型商业综合体、电动自行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城乡结合部、物流仓储等消防安全重点领域。落实《巫溪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升计划(20202022年)》,围绕责、规、建、管、防、改、宣、救8个方面,持续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解决高层建筑人上不去、水上不去、车进不去等消防安全突出问题。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总体安排,同步开展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整治。从2022年起,根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度提升计划,将消防设施改造纳入全过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问题逐步解决,全面提升城市抗御火灾整体能力。

3统筹农村地区火灾隐患治理

通过人居环境改造治理、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民房恢复重建等工程,结合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进一步解决农村地区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足、电气线路老化等问题。紧盯农村新兴产业和扶贫产业中的新问题、新风险,强化产业园、特色小镇、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直采电商、农家乐及民宿等单位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重点整治城中村”“出租屋三合一场所等火灾隐患,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居住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农村地区消防安全。

4提升消防救援能力

夯实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对照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职能定位,配齐配强洪涝、水域、山岳等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装备,确保各类遂行任务处置科学、高效。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按照全面覆盖、注重实效、标准适当、就近可及的原则,加快壮大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志愿消防队伍和微型消防站力量,并加强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联勤联训,构建多元互补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推动乡镇、农村按标准建立志愿消防队,街道、社区全面普及微型消防站,社会单位按要求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提高初期火灾扑救能力。

专栏:消防安全支撑项目

消防救援能力建设工程。更新大功率水罐消防车1台,山岳、水域救援器材等救援装备200套(件)。争取建设下堡镇、通城镇政府专职消防队,落实站房、人员、装备、薪酬、保险、抚恤等保障措施。

4. 道路交通安全

1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对全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多发路段、车辆安全技术不合格、驾驶人违法驾车上路行驶等风险进行全面排查辨识、科学评估分级,并按照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2)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常态化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控住重点路、看住重点企业、管住重点车、盯住重点人。提升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不利气象因素、地质灾害等条件下的交通安全预警与管控。

3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

加快长下坡路段、农村道路临水临崖和急弯陡坡隐患路段的治理加强事故易发路段安全设施设备的安装。巫溪上海、巫溪广东、巫溪浙江、巫溪福建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线路行政许可到期之后,不再延长行政许可时限,计划转为包车客运。严格治理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常压液体危险货物不合规罐车、非法夹带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我县所有在用两客一危车辆和公交客运车辆安装使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新增的两客一危车辆未安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不予办理登记业务。严格落实农村客运班车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依托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危险货物电子运单,推动部门共享相关数据,推进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管理。严格管控4.5吨以下的货运车辆,严格落实治超一超四罚措施,加大治超工作力度。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与卫健、消防、救助基金管理等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的四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医疗、消防单位,积极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部门联合实战演练,全面提高快速救援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的死伤比率。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置相关救援设备。

专栏:道路交通安全支撑项目

①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在全县道路隐患路段以及人、车流量大的路段安装警示灯和智能监控设备

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1000公里。强化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实施交通设施安全加固。完成40座桥梁护栏升级改造,改造普通公路危旧桥隧30

道路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路段整治工程。加快对全县19处长下坡路段、农村道路临水临崖和急弯陡坡1561公里隐患路段的治理。加强中梁隧道、北门沟隧道和龙头山隧道的灯光、中心隔离栏和限速设备设施的安装

5. 水上交通安全

1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结合大宁河水域水上交通险情规律特点,及时更新风险点。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事宜图,补充风险点典型事故案例,更新完善全县水上交通风险管控示意图和手册。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采取张贴发放风险分级管控示意图、播放典型事故案例等方式加强对到港船舶的宣传,指导船舶有效防控风险。

2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充分发挥和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CCTV、水上遇险报警专用电话等科技手段,加强值守值班,提高水上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控能力。

3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

加强大宁河、县城码头、三峡库区花台至孝子溪段、中梁、孔梁电站水库等重点水域、双生码头、渝溪码头、孝子溪码头船舶港口的安全监管,强化非法采砂、船舶超载、冒雾航行、违规夹带危险品等非法违法行为治理。全面实施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恒泰航运等水上运输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救能力。开展运营船舶、旅游客船救援救生设备装备检查,督促企业、船主严格落实应急救援责任和应急准备。积极整合巡航执法装备设备和辖区内可投入搜救的社会救助力量,实行清单化管理,充实强化水上搜救应急力量,完善水上应急救援格局。加强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齐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置应急救援装备。

专栏:水上交通安全支撑项目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新增专业应急救援人员10人,购置救援船、航道工程船、挖掘机等应急救援装备。每年开展1次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跨区域联合演练(巫山、奉节、巫溪联合演练)

6. 建设施工安全

1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制订巫溪县建设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指导施工单位及相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根据各自职责落实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定级,拟定分级管控措施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大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核查等制度措施落地力度。

2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一体化可视化管理采用层级预警、分级自动处理预警信息,有效帮助监管人员聚焦关键问题

3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

强化危大工程安全管理,加强北景城、云著等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防范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六类事故为重点,排查建筑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高边(切)坡、复杂地质、围堰、水闸、脚手架、模板支架、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施工临时用电等关键部位,以及工人宿舍、围挡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监督检查建设单位质量安全首要责任、监理工作十不准、施工单位日周月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执行及项目关键人员到岗履职情况等重要环节安全管控工作

全面排查危险房屋、重要公共建筑和存在使用安全隐患的房屋,特别是学校、医院、场馆、车站、商场、宾馆等公用建筑,以及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为酒店、饭店、学校、体育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行为,严厉打击影响房屋建筑结构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建筑物所有权人安全主体责任。

按相关规定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农村住房安全监管严格查处建设施工领域常态化违规作业、危大工程管理不善等安全生产突出违法行为

专栏:建设施工安全支撑项目

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气象预警平台,及时向参建三方发布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预警。施工现场安装人员实名制管理、视频监控、扬尘噪声监测设备。施工现场所有处于使用状态的升降机和塔式起重机安装安全监控设备。

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配齐吊车、挖掘机等建设施工事故应急救援装备9台(套),每年开展建设施工事故应急救援演练2次。

7. 城市运行安全

1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领域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实行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控。根据确定的风险等级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风险空间分布图,建立包括风险名称、位置、影响范围、风险因素、重点防范期、监测和预防责任人、管控措施等要素的动态数据库和风险清单台账,完成县城区城市管理领域安全风险电子地图的绘制。通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形成城市管理领域的违法行为、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三张清单,深入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切实增强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健全城市安全发展行业领域负面清单。

2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完善重大风险点危险源安全监测手段,强化日常巡查盯守基于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实现联动互通、信息共享,提升城市运行风险预警能力

3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

强化安全生产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构建安全生产隐患常态化排查治理机制。开展以市政公用设施、老旧人防工程、公共空间等为重点的城市公共设施安全专项检查。依法打击城市违法建设、损坏公共设施、侵占公共空间、渣土车辆违法运输倾倒等行为。强化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监管制度,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城市管理应急保障队伍为核心,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配备鼓励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与邻近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落实救援人员培训上岗制度每年组织1次应急演练做好城市公园紧急避难场地的规划、建设、保护工作。

专栏:城市运行安全支撑项目

巫溪县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价项目。以现有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基础,全面摸排县城区安全风险现状,绘制安全风险分布两张图,形成城市安全管理领域三张清单,计划于2023年完成。

巫溪县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基于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综合评价、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数据汇聚、数据交换等9个应用系统和1个运行维护系统。计划于202212完成建设任务,进入调试及试运行。

巫溪县城市运行安全风险整治工程。完成巫溪县宁河街道南门湾48号、52号房屋之间垮塌堡坎治理工程收尾工作。开展巫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建设地点为城厢镇,实施垃圾填埋场坝体加固、垃圾堆体整形、坝前局部封场处理、堆体中污泥及餐厨垃圾固化、填埋气导排设施建设、临时覆盖工程、堆体垃圾渗滤液处理等七项内容,增加填埋库容10立方米,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进入调试及试运行。

8. 旅游安全

1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制订《巫溪县旅游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指导红池坝、观峰等A级景区、水韵酒店、平湖画梦旅行社等旅游经营单位开展风险点和危险源排查,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拟定风险控制措施,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县旅游行业风险分布图,形成旅游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持续改进机制。

2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与规划自然、气象等部门联系,畅通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渠道,强化对偶发性的极端天气、地震地质灾害、旅游高峰期等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优势,以热力图等方式形成实时监测预警一张图

3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

根据《巫溪县文化和旅游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聚焦A级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领域,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深入组织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实施旅游安全专项治理,高度重视火灾防范加强灵巫洞景区缆车、滑索等高空设施运行监管。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黑社黑导黑车旅游安全突出违法行为。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坚持人防与技防协同,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建设,指导旅游企业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每年开展1—2次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等应急演练

专栏:旅游安全支撑项目

①旅游安全风险分级评价项目。参照《旅游安全管理规范》《旅游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标准》等,综合考虑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各旅游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类别安全风险等级建立旅游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旅游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②旅游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整合全县5家重点景区的视频监控和客流监测点,对主要出入口、停车场、售票中心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覆盖5家重点景区的实时数据和影像采集系统,建立上下联通、横向贯通的旅游网络数据热线,实现景区、旅游集散地、线路客流及突发事件预测预警。

9. 燃气安全

1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开展高压与次高压燃气管道等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推动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建立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明确相关企业风险管控责任。

2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加快建立健全燃气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强化风险和隐患信息动态监测,提高风险监测与预警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城镇燃气经营企业管道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建立高压燃气管道在线实时监控系统、泄漏监测系统以及人口密集区域、安全风险较大区域、偏远区域燃气管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强化风险隐患监测防控。探索建立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第三方服务的燃气安全风险监测防控机制,实现风险精准化管控治理。提升燃气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精准度和覆盖面,提高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

3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

强化燃气管道保护。严格落实城镇燃气管道法定检验制度,燃气压力管道综合定检率提升95%以上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规定的燃气管道保护范围和安全控制范围,参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对第三方施工与油气管道影响的管控要求进行第三方施工涉燃气管道安全的风险管控,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燃气管道管理单位的责任。完善城镇燃气经营企业日巡查、月覆盖巡检机制,充分利用视频监控、高精准泄漏检测、无人机巡线、手持智能终端等方式,实现人巡技巡有效结合,提升巡检效能和精准性。

推动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评估。依据GB/T 50811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组织有关专家或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组成评估组,开展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评估,评估周期一般不低于两年。

推进燃气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按照《油气管道和城镇燃气管道隐患整治行动方案》和《全国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狠抓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推进安全宣传教育、挂牌公示、隐患排查治理、技防物防、对标达标、监督执法、应急管理等七个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严厉整治燃气有关企业安全准入不严格、燃气工程转包和非法分包、燃气有关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燃气管道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燃气具、不按规定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燃气经营企业入户安检流于形式、燃气经营企业应急预案不落实、燃气安全监管执法宽松软等突出问题。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依照《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重庆市管道天然气行业应急预案演练指导意见》,完成城镇天然气专项应急预案修订,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燃气经营企业完成应急预案修订。

加强城镇天然气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配备先进适用装备,建立城镇天然气应急力量数据库优化综合应急队伍、民兵应急力量、社会应急力量的协同调度。每年组织开展1次燃气事故综合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0. 其他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推广智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持续推动城镇燃气管道隐患整治,严格落实城镇燃气管道法定检验制度。发挥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运行效能,推动电梯物联网技术落地,扎实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新模式。推进气瓶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用好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和市特种设备信息一体化平台,构建信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

功能区安全。严格入园项目准入,开展园区建设项目区域整体安全评价,完善园区安全保障设施。整合园区企业应急队伍与社会应急力量,充分利用救援人员与装备,强化园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园区整体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强化园区快速应急能力。

工贸安全完善标准化评审和执法检查二合一,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分类分级推进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对粉尘涉爆等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定期调度、销号管理。持续开展四涉一有限一使用企业的专项整治督促企业限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对推进不力的企业实施通报约谈和联合惩戒。

危险废物安全建立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大打击故意隐瞒、偷放偷排或违法违规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力度

增强灾害预警与抵御能力。

1.洪旱灾害

1加强风险调查评估

与全国、全市同步,在全县范围开展洪旱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开展危险区、薄弱环节重点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全县洪旱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洪旱灾害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强化中梁、孔梁、刘家沟大中型水库上磺、古路、大河、文峰、塘坊、中梁、天元、徐家重点北门沟、上磺、古路、文峰、塘坊重点区域三个责任人制度,实施责任人公示制度。

2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洪旱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监测网站点布局。依托信息平台,优化预警模型,拓展预警场景,提升灾害分析研判、预警能力。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洪旱灾害预警信息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3推进重大隐患整治

加强柏杨河、大宁河、湾滩河、梅溪河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望山水库病险水库山洪灾害治理。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强化洪旱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相关标准配齐救援人员与装备。每年开展一次洪旱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专栏:洪旱灾害防治支撑项目

洪旱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购置洪旱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及相关硬件1套,新增监测站1个,配齐监测设备。开展监测人员技能培训。

2. 地震和地质灾害

1加强风险调查评估

开展地震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建立全县地震和地质风险数据库,编制地震和地质灾害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

2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实施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建设,开展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设备建设。落实基层地质灾害监测责任和防灾责任,将监测、处置和防治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和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县技术管理员四重网格工作要求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等工作。

3推进重大隐患整治

全面推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规范化建设。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提高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有序实施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

4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拓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保障地灾应急响应与处置。加强地震和地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相关标准配齐救援人员与破拆、切割、顶升等装备。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开展1次简易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年开展1次大型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专栏:地震和地质灾害防治支撑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程、预报预警工程、灾害风险管控工程和综合治理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设备建设406处,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1处。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移民搬迁200人。

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7处。

3. 森林草原火灾

1加强风险调查评估

完成全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工作,摸清全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隐患底数,客观评估风险水平,科学制定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2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加快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科技水平能力,加强国家高分卫星等资源高效整合应用,加紧优化完善相关数字平台系统,确保及时提供准确的火情信息。健全完善奖惩机制,更好地发挥广大护林员群众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防灭火的积极性,实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3推进重大隐患整治

深入开展林下可燃物、林区易燃易爆场所、通信基站、电力线路、油气管道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元旦、春节、两会、清明、高温伏旱期、国庆等重点时段森林草原火灾督导检查。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加大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涉林旅游地区、国有林场、农林结合部的火源管控力度。加快推进火情瞭望塔、监测哨、智能监控、防火蓄水池、防火隔离带、防火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松材线虫疫木焚烧规定。

4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针对性应急演练,通过无预设脚本的火情演习检验备战成效。进一步完善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保障体系。

专栏: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支撑项目

森林草原火灾风险调查与评估。按市林业局统一安排全面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工作,完成全国森林和草原风险普查平台信息录入工作,接受国家和市级核查。

森林草原火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白果林场黄草坪管护站、官山林场官山管护站各建设一个容积2000立方的消防水池;修建猫儿背林场白鹿镇兰莽村漆树垭口至猫儿背林场打锣坪管护站防火公路16.6公里;修建红池坝林场西流溪至朝阳坪防火道路15公里;在云台寺修建一个1000立方米的防火水池在云台寺及万步云梯的山顶、山腰、山脚铺设消防管网,并配备防火设备;新建生物阻隔带65条,593.2公里;新建或改建防火公路61条,337.392公里;新建或改建组合阻隔带357条,1615.126公里。

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工程。完成重庆市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项目建设,服务范围涵盖32个乡镇(街道)、4个国有林场,175个监测点位。完成巫溪县大宁河流域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主要建设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火源管理卡口系统、预警监测指挥中心、铁塔基建系统、专业扑火队能力建设、防火检查站等六大项,涉及柏杨街道、城厢、通城、白鹿、天乡、兰英、官山、红池坝、猫儿背等20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程。组建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30人。购置水泵、水带、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含高压细水雾、脉冲枪)、油锯、小型发电机、割灌机、阻燃服装、消防头盔、逃生面罩、防烟眼镜、阻燃手套、消防水车、北斗/GPS定位器等装备和设备。

4. 气象灾害

1加强风险调查评估

查清我县低温寒害、高温热害、雷电灾害等气象灾害的分布、形成原因以及发生规律,绘制全县各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图、气象灾害综合防御分区图。

2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着力提升灾害天气敏感行业预警管理水平,增强行业预警发布及响应实效。建设智能探测系统,加大气象监测密度。建设智能预报系统,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建设智慧防灾系统,增强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实现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完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全媒体准确及时无偿向社会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

3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组织制定低温寒害、高温热害、雷电灾害等各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加强移动式气象监测站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跨部门共享和协作联动。加强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统筹管理,保障应急救援及时有效实施。面向社区、乡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减灾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

专栏:气象灾害防治支撑项目

智能探测系统建设。夯实气象+大数据基础云平台完成全县69个常规自动站、5套土壤气象观测站的升级改造;在灾害高发区、高影响区、敏感区等观测盲区和观测空白区增设5套自动气象观测站,4A以上风景区增设2套特殊观测气象自动站,在红池坝景区建设冰雪气象服务示范基地。

智能预报系统建设。在国家级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基础上,强化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能力建设。建成涵盖实况产品、分钟级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短期智能预报、客观化气候预测的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市县一体化现代天气预报业务。

智慧防灾系统建设。依托气象+大数据基础云平台和气象服务大数据,完善各类灾害隐患点预警阈值在内的预警大数据集。完善基于大数据一体系、三网络、五平台为核心的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硬件设施和软件升级改造。

村镇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增加村镇气象监测密度,建设完善乡镇自动气象站观测网和农村自动雨量监测网。建立健全空间分辨率到乡镇的精细化气象预报系统,发展旱涝、高温、低温短期气候预测动力模式系统。健全完善村镇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发展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队伍,建立覆盖乡(镇)、村的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信息和发布网络。

(四)提高事故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1.加强指挥平台建设

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实现信息汇集、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会议会商及值班备勤等指挥中心功能完善事故灾害应急物资装备、应急指挥通讯等保障功能。推进乡镇(街道)应急指挥平台标准化建设。

2.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加强先进适用装备配备,督促指导乡镇(街道)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技能比武竞赛和跨区域机动演练强化多灾种专业化训练,提高极端条件下综合救援能力。

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结构和布局,依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城市运行、地质等领域事故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优化协同调度和应急保障机制。

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加强与人武部门沟通协调,建立组织指挥和联动机制,实现应急力量共建共训。科学制定装备配备规划,支持民兵应急力量装备建设。组织开展民兵应急力量联考联评和事故灾害综合应急演练。

支持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依托国家社会应急力量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全社会应急力量数据库。健全属地为主的社会应急力量调用机制,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工作。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与综合应急救援队、专业救援队伍共训共练,定期组织社会应急力量参加联合训练和演练。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3. 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建立以级库为主体,乡镇(街道)储备为基础,村(社区)储存室(间)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按照国家应急物资储备指导目录,加强级库物资储备,紧急转移安置物资储备保障标准达到3000人。

加强应急物资管理。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物资管理、储备、调运、使用、回收、进退出保障工作机制。完善运输资源调运、征用、补偿、结算等配套政策。落实紧急运输绿色通道,健全应急优先通行机制。

4.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健全应急预案管理机制。依照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标准,加强应急预案的统一规划和分级分类管理,严格落实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依托国家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推进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依照《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强化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完善突发事件分类和分级标准,规范应急响应分级。完成《巫溪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督促指导乡镇(街道)、园区、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评估。开展常态化事故灾害应急演练,重点加强双盲演练。十四五时期,每年组织开展1级综合应急演练。

5. 加强灾后救助恢复

健全灾害救助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救助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自然灾害救助政策知晓度。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健全受灾群众应急期救助、过渡期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和旱灾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引导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加大受灾群众心理援助。

规范灾后恢复重建。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统筹推进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有效整合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工程等政策。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强化恢复重建政策监督评估。

专栏: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支撑项目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程。改造级应急指挥大厅,设置会商指挥席位专家会商室数据机房配置显示系统、会议系统、专业扩声系统与融合通信系统。推进乡镇(街道)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乡镇(街道)配置显示终端、会议终端与融合通信终端。

应急物资保障工程。依照《重庆市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完善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库房总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室外货场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按照保障人数3000人储备应急物资,包括抢险救援保障物资、应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资、受灾人员生活保障物资等。完成乡镇(街道)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化建设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基层应急救援服务站

应急救援实训(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工程。依托县综合救援队驻地,建设集宣传教育、科普活动、展览体验、演练实训、技能培训、战勤保障的应急救援实训(安全教育)基地。

(五)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1.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乡镇(街道)统一指挥、专兼结合的综合性应急管理队伍。细化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闭环管理工作,每年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在实物储备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协议储备、依托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等多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指导乡镇(街道)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强化应急状态下的人、财、物支持。发挥社区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优势,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和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互联网+基层应急行动,将基层应急管理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完善村(社区)安全隐患和各灾种信息直报机制,提高风险快速排查和隐患快速处置能力,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专栏: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支撑项目

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人员配置配备应急管理执法装备组织开展乡镇(街道)31轮的应急管理人员培训、每年1次的综合应急演练。

互联网+基层应急工程。以村(社区)网格为最小节点单元,采用网络监测系统、道路监控系统、移动终端信息采集系统智能数据分析评估系统等手段,整合村(社区)网格的平台资源。建设村(社区)网格的应急信息屏幕、应急广播系统,为安全监管、应急指挥、防灾减灾、及时救援提供快速便捷途径。

2. 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加强应急领域的社会监督,落实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服务平台作用,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各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行为及时制止和惩处非法违法行为对经核查属实的投诉举报按程序给予现金奖励。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将安全生产、消防重大违法行为纳入联合惩戒黑名单

3. 深化应急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教育以官网、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周”“世界急救日等为主要载体,推动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有序开展群众应急避险演练。

4. 完善市场参与机制

推动第三方技术服务。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动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服务,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事故预防功能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险,推进巨灾保险加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保障。

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紧急征用、紧急运输等应急领域诚信制度和信用记录,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将安全生产重大违法行为纳入联合惩戒黑名单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分工、落实责任主体,加强规划实施与年度计划的衔接,明确规划各项任务的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工作联系、强化统筹协调,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确保支撑项目有效落地,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二)加强经费保障

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资金保障机制,继续落实应急管理专项资金政策,坚持专款专用、滚动使用、严审慎用加大应急管理公共产品和服务支出的投入,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重点项目的经费需求

(三)强化考核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由安委会办公室、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考核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并强化考核评估结果应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