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2022年>决策草案
巫溪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日期:2021-05-17

巫溪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О二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7

第一节  “十三五”教育发展成就7

1.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呈现新格局8

2.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8

3.教育投入实现新增长8

4.学校布局得到新优化9

5.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9

6.教育改革呈现新气象10

7.教育成果得到新拓展10

第二节存在的问题12

第三节发展机遇与挑战13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4

第一节指导思想14

第二节发展目标17

1.2035远景目标17

2.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17

第三章  主要任务20

第一节深入推进教育质量高水平发展20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

2.着力增强教学教研实效24

3.创新和改进人才培养方式25

4.健全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25

第二节优化各类学校布局26

1.合理调整幼儿园布局26

2.动态调整义务教育布局28

3.加快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扩容30

4.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资源31

第三节推动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35

1.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35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6

3.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37

4.统筹推进中职教育产教融合38

5.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39

6.支持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40

7.构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40

第四节提升教师队伍水平41

1.着力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41

2.着力提升干部师资队伍素质42

3.着力优化干部师资队伍结构44

4.着力保障教师待遇和个人荣誉45

第五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46

1.加快教育信息化装备升级46

2.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47

3.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47

第六节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48

1.全面推进依法治教48

2.全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49

第七节持续深化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50

1.构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培养体系50

2.推动课程建设校本化落地50

3.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51

4.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51

5.落实县管校聘机制改革52

6.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52

第四章  保障措施53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53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53

2.统筹推进发展规划的实施54

3.强化安全稳定保障54

第二节  加大经费保障力度55

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55

2.足额保障学校经费55

3.落实教育民生政策56

4.规范经费使用管理56

第三节  强化制度机制保障56

1.健全制度机制保障56

2.强化督导评估57


巫溪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为推动巫溪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和《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巫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巫溪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任务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教育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紧紧围绕1345工作思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突出教育教学质量核心,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教育保障、力促教育公平、改革教育评价、提升队伍能力,教育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十三五规划教育发展目标顺利完成,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呈现新格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调研教育事业发展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教育重大问题形成机制。全面落实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巩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打造教育系统党员亮身份”“脱贫攻坚我先行等品牌活动,发挥党员四个作用,开展党员四项行动,教育系统党建规范化、科学化学水平不断提高。

2.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02所,在校学生76293人,在编教职工601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1%、普惠率达96.8%,比2015年分别增长6.1个百分点、13.3个百分点;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9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比2015年增长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8%2015年增长8.9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

3.教育投入实现新增长。十三五期间,巫溪县教育经费统筹运行。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60.06亿元,比十二五提高104.08%,年均增长20.82%,基本实现财政经费对教育事业全额足额保障。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资助金2.87亿元,落实营养改善资金1.34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乡村教师和乡镇教师补助政策全面实施,教师收入整体提高。

4.学校布局得到新优化。聚焦城乡学校学位供需矛盾,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先后整合42所小学(村级校点)、1所初中,实质分离巫溪中学、白马中学,完成文峰职中与职教中心职教资源整合。统筹整合全面改薄、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累计投入约2.5亿元,新征教育用地330余亩,建成白马、天元等5个幼儿园,发展民办园16所,完成思源实验学校新建、徐家小学迁建、30余所学校改扩建,加快推进城区先锋小学、白马小学新建。累计新建校舍5.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5.3万平方米,铺设塑胶运动场4.3万平方米,硬化运动场7.3万平方米,维修改造学生食堂5.6万平方米,建成24所学校教师周转房2.2万平方米。投入3.47亿元,建成巫溪教育资源平台,完成数字校园、教育信息装备和六大功能室、实验室改造,教育信息化、装备标准化迈上新台阶。

5.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力构建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选优配强校级班子。完善校级干部交流轮岗机制,加强干部履职过程管理,推行干部队伍全员考评。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实施队伍能力提升工程,严格执行教师管理五不政策,推行教师从教行为负面清单和一票否决制度,教师敬业精神和师德师风明显改善。引入实施青椒计划”“互加计划,助力农村新教师专业成长,广泛开展送教到校”“同课异构校际教育资源共享等教研活动,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招录教师1117名,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幼儿免费师范生450人,交流轮岗419人次,选派支教教师123名,培训教师16851人次;100余名教师被评为市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1000余名教师获市级及以上竞赛等级奖。

6.教育改革呈现新气象。建立教学教研改革长效机制,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学校质量监测制度,学业质量考核到教师个人。突出项目引领发展,积极实施领雁工程、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4+1项目,承办乡村学校少年宫市级现场会。实施教育断穷根,助力大巴山等项目,引进清华附中、山东泰安、渝中区及市教委帮扶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助推巫溪教育发展。在普通高中实施巫溪巴蜀云校双师+课程试点,巫溪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原汁原味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落地三实教育、三课学习资源建设,实施阅读提升计划和品格教育,强化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网络教研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学、考、练、比、用教师能力提升,扎实推进新高考改革,落实高中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探索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导航。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结对捆绑发展机制,以点带面、以城带乡格局基本形成。

7.教育成果得到新拓展。教育系统全员参与脱贫攻坚,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和群众满意度,落实三级六方控辍保学机制,强力推进控辍保学,精准落实各类教育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义务教育学生零辍学、各类学生资助零遗漏、营养改善全覆盖。完成学前教育二期、三期三年行动计划,普及普惠和保教保育水平大幅提升。高质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建设各类项目学校47所,市级以上特色学校或教育实践基地20个。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市级改革发展示范校,与5所中高职院校、12个企业建立校校、校企合作关系,成功申报12个国家、市级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年均订单签约培训2000余人。立项市级以上课题50个,结题12个,建设高中市级精品课程6门,打造精品课程50余门、中小学社团500余个。

1 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分类

指标

2016

2020

“十三五”

变化情况

学前

教育

在园幼儿数(万人)

1.2297

1.2353

0.0056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81.4

85.1

3.7

义务

教育

在校学生数(万人)

4.9406

5.0499

0.1093

其中:普通小学

3.3623

3.3301

—0.0322

普通初中

1.5783

1.7198

0.1415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2.5

96

3.5

高中

阶段

教育

在校学生数(万人)

1.2112

1.3441

0.1329

其中:普通高中

0.9125

1.0348

0.1185

中等职业教育

0.2987

0.3093

0.0106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1.2

95.3

4.1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巫溪教育事业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基础薄、短板多,整体办学条件和发展水平仍处于全市靠后位置,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学前教育保育教育水平不均衡、公办幼儿园资源短缺、幼儿教师编制紧缺、城区公民办比例失衡、农村小学附设园民办园办学条件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叠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程度低农村、城镇的矛盾突出。边远农村学校不断萎缩,大量资源空置,办学成本高效益低。城区中小学承载全县近40%的办学容量,学位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高中阶段办学优势不明显,县内初升高比例仅90%左右,普通高中大班额接近80%,学位供需矛盾明显。二是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不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校长专业化水平不高,名优骨干校长、教师梯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引进难、留住难受职称限制,教师交流调配通道不畅,活力不足。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问题依然存在三全育人的育人机制和一体化德育体系不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智育水平不高,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育、个性特长培养被弱化等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重视、落实不够。四是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不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不健全,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部分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办学粗放低效,缺少活力和特色,同质化现象突出办学从教行为需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够、教育开放水平不高、教育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家庭教育特别是边远农村家庭教育缺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第三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国内看受新冠疫情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不稳定,国家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变革、产业升级加速演进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落地实施,为巫溪教育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扩大教育开放,突破短板、治理薄弱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教育领域发展看。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发展新主题,教育评价改革的纵深推进,以评价为指挥棒和突破口,重构教育生态成为必然趋势。公平、优质、开放、多元的教育成为主旋律。社会对高质量、多样性的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社会需求变化牵动教育理念的更新、手段和模式的变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着力五育并举,强化核心素养培育,促进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强调资源整合、强化学生一体化培养、注重学习能力建设、跨学科融合、非智力因素培育等成为教育新的风向标。多方联动参与教育治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线上线下互融互通、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等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的教育生态变革为巫溪教育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社会各主体积极性,培育各类创新主体,推进各类要素高效参与教育改革创新和保障服务提供了新机遇。

从县域情况看。巫溪县党政重教、社会支教、学校办教的氛围不断浓厚,教育自身发展活力不断激发,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县内生态资源富集、人文底蕴深厚,交通瓶颈不断突破,文旅开发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红利分享机遇在实践基地建设、地方特色课程开发、研学实践活动开展、资源引进和整合等方面起到助力作用。但巫溪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有学上上好学双重矛盾叠加,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有效办学模式、科学育人观、教育教学手段等与教育现代化要求匹配度不高。科学的教育评价和教育治理体系还不健全学校活力动能激发不够等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问题和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优化学校布局和各类教育资源配置,突出五位一体综合评价改革,强化课程改革配套和队伍提能培优,落实教育保障,促进教育公平,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效能。着力打造优质特色教育县,建设渝陕鄂边区教育高地,为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为服务巫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十四五期间,全县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的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落实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协调动员各方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巫溪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强化系统思维,注重统筹谋划,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深度融入一区两群教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创新协作发展。有效整合县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巫溪教育提档升位。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为根本,树人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中小幼各学段,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行为习惯养成全过程。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巫溪教育发展实际,聚焦全县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堵点,将治薄补短纳入工作重点。以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聚合力量,调结构、提能力、抓治理、提质量,激发发展活力,努力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新发展理念,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引擎。坚持破立并举,有效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打破体制机制、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和优质资源短缺等壁垒,强化教育治理扩大教育开放、整合教育资源,着力在教育评价、办学模式、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一体化等方面推动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发展原则,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盘活资源,着力推动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边远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关注残疾学生、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益保障。

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法理念,落实依法治教,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健全教育法律实施和监管机制,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教育水平和政府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水平。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水平。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的监管机制。

第二节 发展目标

1.2035远景目标。

2035年,与全市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全县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基本建成优质特色教育强县,成为渝陕鄂边区教育发展的标杆,推动巫溪成为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聚集强县,为巫溪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建成具巫溪特色、体系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学习者得到全面、充分、个性的发展;不同阶段教育更加公平、优质;教育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增强;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2.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处于渝陕鄂边区区县前列,努力建设优质特色教育县,打造渝陕鄂边区教育高地,为巫溪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教育普及和均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公办幼儿园和城区、中心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加快建设、高中学校扩容增位,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化解,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达到全市平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质学校资源作用充分发挥,薄弱学校治理协同推进,区域间和校际间办学质量和均衡程度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办学特色和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更加健全五育并举”并重推进形成常态,教学教研互助机制更加完善,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高效,学校多样特色化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办学特色充分彰显,一校一品格局基本形成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队伍素质和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干部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机制更加健全,管理者队伍和专任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水平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更加专业,学科名师、卓越教师和专家型校长得到梯队培养。教师引进和交流调配机制更加畅通,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活力有效激发。

——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评价导向作用有效发挥,乡镇(街道)教育履职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单位(企业)用人等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五类主体”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政策配套、平台搭建、过程跟踪和结果运用形成闭环。

——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惠及全民。农村幼儿园配套更加完善、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大幅提升,保育教育水平全面提高,普及普惠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格局得到优化,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部化解,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建设得到有效整合,普职发展更加协调。贫困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民生政策有效落实,特殊群体学生和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妥善解决

——教育治理能力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筹引领教育发展科学教育决策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备。以规范为基础,科学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现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善,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得到保障,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党政、家庭、社会凝聚更大教育合力,社会资源参与教育评估、决策服务、资源建设的机制更加成熟。   

2巫溪县教育事业十四五主要目标表

分类

主要指标

2020

2022

2025

“十四五”

变化情况

属性

学前教育

在园幼儿数(万人)

1.2353

1.38

1.62

0.38

预期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85.1

89.0

93.0

9.90

预期

在园幼儿普惠率

96.8

100

100

3.2

预期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37.2

51

55.0

17.80

预期

义务教育

在校学生数(万人)

5.0499

5.01

4.98

0.07

预期

其中:普通小学

3.3301

3.295

3.28

0.05

预期

普通初中

1.7198

1.715

1.7

0.02

预期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6

96

96

0

预期

高中阶段

教育

在校学生数(人)

1.3263

1.519

1.65

0.32

预期

其中:普通高中

1.017

1.144

1.2

0.18

预期

中等职业教育

0.3093

0.375

0.45

0.14

预期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5.3

96.1

98.5

2.70

预期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3

55

60.0

7.0

预期

人力资源开发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8

8.4

8.6

0.6

预期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

10.4

11.2

1.2

预期

教育投入

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

19.4

20

20

0.6

预期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深入推进教育质量高水平发展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立德为根本,树人为核心,强化五育并举”“五育互融,教书和育人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突出德育实效。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学段重点,遵循成长规律,研制出台德育一体化指标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幼小中一体化德育体系。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专题教育读本,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常态化巡讲、精品化展示机制,着力打造思政精品课程。建立健全各类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构建党、团、队相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特色党团主题教育活动。将道德行为规范、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教育、自我认知教育、理想信念和生涯规划、整体国家安全教育等德育主题或内容螺旋上升、分段落实。德育目标融入学科教学、主题活动、综合实践,德育因素与校园文化、环境创设等有机融合。围绕学生中心,以班级为单位,建构班级文化体系,强化整体人格塑造。打通德育有效路径,深入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确定35条以红色精神传承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路线,围绕主题分学段打造一批德育精品课,培育一批德育精品课程,每年评选一批德育标兵和品德好少年,建设一批德育示范学校,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提高智育水平。充分发挥教师进修校、学校学科教研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夯实知识基础,强化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有效教育模式,着力打造卓越课堂。深度开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落实实验课程,开展阅读拓展,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个性特长培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建立县级优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标解读和作业(试题)诊断设计等资源库,提高作业质量,严控作业数量,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强健学生体魄。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深入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加强学生体育健康知识宣传,科学安排学生体育运动,落实一课两操活动,确保每天校内校外至少各锻炼1小时。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情况通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落实学生健康问题跟踪干预机制,全县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开展传统体育、趣味体育、益智体育等活动,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加强学生体育特长培养,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自主选择并培育学校1—2个特色体育项目。建立学校每年一次、全县每两年一次开展运动会的机制。加强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疏导完善学校卫生设施和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常态化近视防控、传染病防控工作。注重学生营养改善,科学搭配学生营养,加强学生饮食习惯和用眼习惯培养,减少学生肥胖和近视发生。优化学生学习、休息时间,确保学生充足睡眠。

增强美育熏陶。大力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地方传统文化艺术、非遗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加强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学校艺术社团,每个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逐步完善学科“审美基础+技能+审美创新”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优秀艺术,增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将美育渗透纳入教学评价。注重艺术特长学生持续跟踪培养,每年定期开展艺术展演、评比和特长展示活动,建设一批艺术特色学校。

加强劳动教育。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健全完善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年段,将日常的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学生值日、校外劳动实践、社区服务和职业体验等纳入劳动实践内容,落实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和劳动任务清单。坚持德技并修的理念,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工匠精神培育。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搭建劳动技能竞赛平台,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大力支持,形成劳动教育合力,每年开展“劳动之星”评比活动,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推进法治、生态文明和国防教育。加强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的教育系统八五普法工作和法治教育。落实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等系列活动。加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学资源,围绕生态文明主题开展教研、赛课、征文、展演等系列活动,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推广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有效遏制学校餐饮浪费。深化学校国防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学校军事课和学生军事训练的统筹管理和指导,将国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级各类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2.着力增强教学教研实效。加强教学教研体制机制建设,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队伍。健全完善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落实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建立学校教学教研视导和考评制度,建立健全县级教研员联系指导学校、定期上课机制。建立学科组关联个人的教学业绩考评机制。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围绕教学六认真的高质量落实,每期开展教学教研常规专题视导。建立健全县级教研网络平台,创新开展区域联合教研、多校网络同步教研、点对点专题指导、学校教研活动定期抽查等。打破校际边界,围绕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创新基地建设、课堂建模、社团建设、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诊断工具开发等,聚合教研机构、学校骨干力量,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服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以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有效课堂、卓越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创新和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价值观为导向,推行体验式、互动式、合作探究式、项目研究和选课走班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变革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目标意识,积极探索自主学习、跨学科融合学习、人工智能手段学习、创客学习、项目研究式深度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学习方式。强化综合素养提升,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辅助活动课程,强化校本课程开发,着力围绕个人修养品格、学生艺术素养培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实作能力开发课程,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具有特殊才能和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甄别、发现、遴选和培养机制,推动此类学生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培养。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探索普职融通、分层培养的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变革,强化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落实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进一步完善、提升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和能力,建立家庭教育服务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家校共同育人。

4.健全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多维评价改革。落实国家、市级关于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健全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县级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测机制。将全面育人、多维评价的质量标准作为党委、政府树立科学质量观的基本要求,并有效融入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健全和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县级质量监测中心,开发科学的质量监测工具,引导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强化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深入分析全县各类教育质量的普遍问题和关键堵点,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高办学质量。

专栏3全面推动教育质量高水平发展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幼小中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培育德育精品课程25门、打造德育精品课500堂、评品德好少年1000名,建设德育示范校25所。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学生运动会,建设特色学校40所,新增名师工作室8个,教研工作坊15个,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个,劳动教育示范学校20所,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50所。建立具有特殊才能和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甄别、发现、遴选和一体化培养机制,建立县级质量监测中心,健全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县级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二节 优化各类学校布局

1.合理调整幼儿园布局适应因城镇化、高山移民和人口政策等因素带来的人口分布变化,合理布局幼儿园。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提高公办园和公办在园幼儿占比。新建县幼儿园、马镇坝南岸幼儿园、凤凰第二幼儿园等幼儿园;改扩建徐家、通城、文峰幼儿园;投入使用白马幼儿园;办好乡镇中心园,充分利用中心小学、村级校点闲置校舍,改扩建中心小学附设园,增加村级校点幼儿班,增加胜利乡、鱼鳞乡小学、蒲莲小学附设园,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回购或租赁部分民办幼儿园,举办成公办园。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园建设力度,新建小区必须配套幼儿园,已完成新建小区幼儿园通过回购、由开发商移交政府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由政府委托办成民办普惠性幼儿园。

3  巫溪县幼儿园调整目标

调整年份

学校

现有规模

调整后规模

备注

班级规模

学生容量

班级规模

学生容量

2021

白马幼儿园

0

0

18

540


徐家幼儿园

0

0

6

180


凤凰幼儿园

12

360

18

540


通城幼儿园

6

180

9

270


塘坊幼儿园

8

240

9

270


县幼儿园

6

180

15

450


胜利小学附设园

0

0

3

90


鱼鳞小学附设园

0

0

3

90


2022

大同小学附设园

2

60

3

90


龙门小学附设园

2

60

3

90


2022

大河小学附设园

2

60

3

90


红岩小学附设园

1

30

3

90


得胜小学附设园

2

60

3

90


黄阳小学附设园

1

30

2

60


峰灵小学附设园

3

90

4

120


沙溪小学附设园

1

30

2

60


红星小学附设园

1

30

2

60


白鹿小学附设园

3

90

6

180


中坝小学附设园

3

90

4

120


乌龙小学附设园

1

30

3

90


渔沙小学附设园

1

30

3

90


丛树小学附设园

2

60

3

90


西安小学附设园

1

30

2

60


和平小学附设园

1

30

2

60


2025

县幼儿园

15

450

23

690


文峰幼儿园

12

360

18

540


凤凰第二幼儿园

0

0

9

270


马镇坝南岸幼儿园

0

0

18

540


古路小学幼儿园



6

180


朝阳幼儿园

0

0

6

180


花台小学附设园

4

120

6

180


蒲莲小学附设幼儿园

0

0

6

180


赵家坝幼儿园

0

0

9

270


2025

马镇坝北岸幼儿园

0

0

18

540


中梁小学幼儿园

1

30

3

90


2.动态调整义务教育布局。结合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及流动人口集聚趋势等学龄人口变化因素,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完成城区先锋小学、白马小学建设;调整城区初中布局,新增思源实验学校24个班初中规模,改扩建宁河初中、城厢中学、镇泉小学,收回珠海实验小学校舍资源,扩大办学规模,筹建柏杨街道南岸小学、凤凰第二小学、凤凰第二初中;新建文峰第二小学、改扩建古路小学、塘坊小学等中心乡镇小学;调整部分学生极少、办学效益的中心校,由区域内其他中心校实行学区化管理,撤除多年没有学生但保留建制的村级校点,对因高山移民或其他因素生源无保障的村级校,在按程序征求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撤并整合。优化学校办学模式,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充分发挥区域优质学校资源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学校联盟办学、捆绑抱团发展。

4 巫溪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调整目标

调整年份

学校

现有规模

调整后规模

备注

班级规模

学生容量

班级规模

学生容量

2021

先锋小学

10

450

48

2160


白马小学

29

1305

60

2700


上磺小学

30

1350

36

1620


2021

徐家小学

18

810

24

1080


思源实验学校

36

1800

60

3000


巫溪中学(初中部)

6

300

6

300


白马中学(初中部)

23

1150

6

300


古路初中

33

1650

36

1800


2022

宁河初中

36

1800

42

2100


2023

珠海实验小学

42

1890

48

2160


镇泉小学

36

1620

42

1890


塘坊小学

24

1080

30

1500


2024

凤凰中学(初中部)



18

900


柏杨小学



36

1800


2025

凤凰第二小学

0

0

36

1620


文峰第二小学

0

0

24

1080


3.加快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扩容。结合巫溪普职规模和全市职教规划需求,满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化解高中阶段大班额需要,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扩大巫溪中学、白马中学办学规模,适当调整上磺中学、尖山中学初中规模,改扩建巫溪中学、白马中学、尖山中学,新建凤凰中学(高中),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容量,逐步达到普通高中常年招生80个班4000人规模。加快推进职教中心改扩建项目,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常年招生30个班1500人。

5巫溪县普通高中学校调整目标

学校名称

现有规模(2020)

调整后规模

班级规模(高中)

学生实有容量(高中)

2022

2025

教学班()

学生标准容量()

教学班()

学生容量()

巫溪中学(高中部)

44

2950

52

2840

54

2700

白马中学(高中部)

67

4221

82

4500

90

4500

上磺中学(高中部)

19

964

23

1180

24

1200

尖山中学(高中部)

31

2035

35

1915

42

2100

凤凰中学(高中部)

0

0

0

0

36

1800

合计

161

10170

198

10435

246

12300

6巫溪县职业高中学校调整目标

学校名称

现有规模(2020)

调整后规模

教学班()

学生()

2022

2025

教学班()

学生()

教学班()

学生()

职教中心

67

3093

79

3950

90

4500

合计

67

3093

79

3950

90

4500

4.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资源。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服务保障能力,维护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健全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完成特殊教育学校迁建扩容,新建规模达到18个班,探索在残疾儿童较多学校设立特教班,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加快推进中心小学、初中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实现特殊教育资源教室3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

专栏4  巫溪县“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详表

项目编号

项目

名称

★代表“十四五”期间完工项目

项目

细类

项目概况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责任单位

备注

建设地址

建设性质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

年限

1

巫溪县城区幼儿园建设工程


学前教育

宁河街道、柏杨街道、凤凰镇

新建

包括赵家坝童赟幼儿园(购置)、赵家坝幼儿园、县幼儿园、老城西门幼儿园、马镇坝南岸幼儿园、马镇坝北岸幼儿园和凤凰第二幼儿园城区7所幼儿园新建工程。其中,购置面积7245平方米,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

2024

2027

规划项目

县教委


2

巫溪县重点镇幼儿园建设工程

学前教育

通城镇、文峰镇、古路镇

新建

包括文峰幼儿园(扩建)、通城幼儿园(扩建)、古路幼儿园重点镇3所幼儿园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

2022

2025

规划项目

县教委


3

巫溪县乡镇附属园建设工程

学前教育

朝阳镇、花台乡、蒲莲镇、下堡镇、中梁乡

新建

新建朝阳镇、花台乡、蒲莲镇、下堡镇、中梁乡5个乡镇附属园,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2024

2025

规划项目

县教委


4

巫溪县白马小学校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

柏杨街道

续建

项目占地面积约60亩,总建筑面积30500平方米,并配套道路、运动场、绿化、给排水等附属工程建设。

2020

2023

已开工建设

县教委


5

巫溪县先锋小学校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

宁河街道

续建

项目占地面积约41亩,总建筑面积25880平方米,并配套道路、运动场、绿化、给排水、配电房及设备设施等附属工程建设。

2020

2023

已开工建设

县教委


6

巫溪县凤凰第二小学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

凤凰镇

新建

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包括教学综合楼、学生食堂、后勤用房、地下车库、配套用房、操场、门卫室等,以及配套运动场、校门、道路、绿化、给排水、管网等附属工程。

2022

2025

规划项目

县教委


7

巫溪县凤凰中学校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教育

凤凰镇

新建

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包括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地下车库、配套用房、门卫室,以及配套运动场、围墙、道路、绿化、给排水等附属工程。

20222025

正在进行选址

县教委


8

巫溪县镇泉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

柏杨街道

新建

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包括标准教室、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功能用房、卫生间及附属设施工程。

2022

2025

前期进展阶段

县教委


9

巫溪县文峰第二小学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

文峰镇

新建

新建校舍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包括教学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师生食堂、车库、门卫室等,以及配套运动场、校门、道路、绿化、给排水、配电房及设备设施等附属工程。

2025

2026

规划项目

县教委


10

巫溪县古路小学扩建项目

义务教育

古路镇

新建

新建学校综合楼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并附属工程建设。

2022

2024

前期进展阶段

县教委


11

巫溪中学学生宿舍及食堂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

宁河街道

新建

新建校舍建筑面积8680平方米,其中:学生食堂3516平方米、学生宿舍5164平方米。

2022

2023

完成立项、可研

县教委


12

巫溪县尖山中学女生宿舍楼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

尖山镇

新建

新建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其中女生宿舍3500平方米、阶梯教室3000平方米,配套建设管网、道路、绿化等设施。

2022

2023

完成立项、可研

县教委


13

巫溪县城厢中学改扩建项目

义务教育

宁河街道

新建

规划新建综合楼面积12000平方米,配套建设管网、道路、绿化等设施。

2021

2022

完成立项、可研

县教委


14

巫溪县城厢中学校运动场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

宁河街道

新建

新建200米运动场及地下车库,其中运动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

2024

2025

已完成施工图审查

县教委


15

巫溪县中学校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教育

宁河街道

新建

新建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12个班规模,同时配套完善管网、给排水等附属工程。

20252027

规划项目

县教委


16

巫溪县白马中学校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教育

柏杨街道

新建

新建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24个班规模,同时配套完善管网、给排水等附属工程。

20232025

规划项目

县教委


17

巫溪县职教中心扩建项目

职业教育

凤凰镇

新建

新建24班模的实训综合楼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学生宿舍及食堂12000平方米米,实训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并配套运动场、围墙、道路、绿化、给排水等附属工程。

20212022

施工图审查

县教委


18

巫溪县特殊教育学校迁建项目

特殊教育

凤凰镇

新建

占地面积约26亩,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包括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办公用房、康复训练中心、培训中心、实训基地、运动场及绿化、道路、给排水管网等附属配套设施等。

20222024

完成立项、可研

县教委


19

巫溪县老年大学迁建工程

继续教育

凤凰镇

新建

占地面积约10亩,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包括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办公用房、运动场及绿化、道路、给排水管网等附属配套设施等。

20222025

规划项目

县卫生健康委


第三节推动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坚持公办为主、公民办并举的发展原则,健全完善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规范、优质发展。实施学前三年滚动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城区公办独立园建设和乡镇中心园改扩建,充分利用村级校点闲置校舍创办幼儿班,解决边远村社幼儿入园问题。提高学前3周岁、4周岁幼儿入园率,将学前三年入园率纳入乡镇(街道)和相关小学考核,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健全完善幼儿园管理标准,定期召开学前教育现场会,建立幼儿园定期督查、评估机制,落实幼儿园年检和结果公示制度,持续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坚持启蒙养正、科学保教,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构建以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围绕五大领域开展园本课程开发,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完善学前教育1+N捆绑发展机制,实现公民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改革全覆盖,推进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落实相关部门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和监管责任,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启动并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着力解决上好学问题,发展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着力治薄补短,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要素保障加快城区学校建设,人口集中的中心乡镇学校适当扩容增位,彻底化解大班额。启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编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生均师资配备和办学条件标准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推动学校办学、学生发展标准落地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着力学校精细化管理、有效课堂建设和卓越课堂打造,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打破学校围墙,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集成、扩大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全覆盖,推进落实三级六方控辍保学责任体系,精准落实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健全完善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机制,确保适龄儿童都能完整接受义务教育。着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统筹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加强考试管理与结果运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

3.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

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开展普通高中扩模提质行动,统筹普职协调发展,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5%以上。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细化落地学校课程方案,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地,校本课程精品化落实,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深化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聚焦高中新课改培养目标,建构学生中心,强化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引导,落实生涯规划导航,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举、”“同步,着力课标细目化研究,突破教学高能耗低效率现状,推进分层培养,探索建立基于生活情境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接强基计划、英才计划、艺体升学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要求,深度开发校本课程,建设一批新教材新课程示范校、课程创新基地、校本教研基地、优质精品综合实践课程、优秀社团,深入开展跨学科课题项目研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搭好平台。

持续实施高中引智借力发展计划,深化与国内优质高中、高校合作办学机制,着力加强高中教师培养,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适应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探索特长学生、特殊需求学生初高中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普通高中教学资源库,实现高考资源共建共享。结合学校特点,探索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为支撑,分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特色高中建设,建设普通高中综合改革示范校12所。

4.统筹推进中职教育产教融合。

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推进中职双优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围绕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德技双修,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引领课堂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生产一线和实际操作过程,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水平和技能培训能力。积极开展职教项目申报和建设,以项目为引领,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打造现代农艺、农业机械、建筑、服务类等特色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链接本土企业,协同推进专业建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工学结合、教师校企融通,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职教中心与对应专业高职院校开展3+2分段制联合办学,贯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通过引企入校、申报争取等方式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学生生产性实训实践。发挥实训基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用,实行学校+基地+企业的培训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创业扶贫、企业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实1+X证书制度,培养更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5.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办好特殊教育。健全三残儿童入学保障机制,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强化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师资培训,落实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指导与评估,为特殊教育儿童少年家长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开展特殊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抓好残疾学生知识和技能培训,落实康复课程,实施差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特殊儿童少年发展,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探索完善幼儿、高中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通发展,强化特殊儿童职业技能培训,为部分特殊儿童升学深造、就业发展创造条件。

保障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建立健全资助资金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国家助学政策,推进学生资助规范化、标准化,实现资助育人。完善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预防矫治体系,推动专门教育与治安管理处理、刑事处罚等配套衔接。

6.支持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深化民办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监管,健全民办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评价体系和退出机制,落实资格审核、收费备案、年检和评估制度,严格实行校外培训机构教学内容备案制度,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监管,民办培训机构监控系统接入县教委,落实日常培训监管。落实经费、教师培训、公民办协同发展等措施,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发展。

7.构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健全完善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积极整合社区教育学院、职教中心以及域内各类教育资源,建成以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街镇(乡)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村)教育学习点为支撑、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学习网络,形成服务全县人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建设,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包括加强婴幼儿早期教育、老年教育、特殊群体教育和家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系列课程资源开发或引进,建立健全全民终身教育课程资源,推进数字化学习进社区、进家庭。加强社区教育专业化队伍建设,合理配备社区教育专(兼)职人员。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高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大普通话推广和培训力度,教师教学、大型活动和会议等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到2025年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以上。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建设市级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完成县教师进修学院和社区教育示范县的创建。

专栏5各类教育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实施第四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3%,公办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启动并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2所、建设8个课程创新基地、8个教研工作坊,16门优质精品课程、30个优秀社团,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5%以上,建设普通高中综合试点改革示范校1—2所。培养双师型教师50名,建设各类实训基地8个,每年完成社会培训6000人次。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建设市级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完成县教师进修学院和社区教育示范县创建。

第四节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1. 着力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建立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维师德评价机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师德学习、培训和考核机制明确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将教学业绩作为师德表现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将师德内容纳入师培师训,系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情怀、优秀传统文化、法制与心理健康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和宣传,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负面清单管控,落实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2.着力提升干部师资队伍素质。制定干部师资队伍培训培养规划,实施干部师资能力提升工程,分层、分类、分科开展五年周期不少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建立培训反馈汇报机制,通过学、考、练、比、用等有效形式,落实教育管理干部、校级领导、学科教师全员系统培训。落地教师、校长专业标准,建立各类人员学习任务清单,落实常态化、个性化学习,每年定期开展教材教法、课程标准、教育政策等为内容的教师基本功测评,纳入个人考核评价。建立新教师入门培训和跟踪培养、转正考核机制,激励新教师正向成长,促进快速站稳讲台。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建立任务清单和考核机制,发挥优秀教师引领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加大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落实教师家访制度,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将家访及教师述评情况纳入考核。借力渝中优秀师资增建名师工作室10个,专业考核选拔学员80名。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制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健全完善县、市级骨干教师选拔标准,通过校级培养推荐、县级遴选,分批次选拔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00,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养,分批认定命名。在县级优秀骨干教师中分批次推荐评选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特级教师3名,市级名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50名。实施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在优秀的市、县级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县级学科名师50名,卓越专兼职教研员10,以领军团队为主要力量,分学段成立学科专家指导团队,深入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开展学科素养竞赛、薄弱学科治理和学校学科教学巡回指导,并搭建学习培训和交流的专业成长平台,同步配套工作经费,跟踪管理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实施县级教育管理者能力提升计划,以两年为周期,利用寒暑假开展管理干部定制化全员轮训,提升教育管理专业化水平。实施学校干部和学科教师梯队化培养机制,以师德为根本、以业绩为依据、以民意为参考,健全完善学校后备干部库。强化校长专业建设,健全完善以校长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管理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治校业绩、社会评价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开展校长专业化评估和结果运用,推动校(园)长正向提拔任用及校际交流探索建立高中学校或大规模初中学校招聘引进名校长机制,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为引进校长提供待遇、住房等保障。充分利用巴蜀中学、重庆师范大学帮扶等资源,通过选派执行校长或管理团队实行联合办学或创办附属学校。实施校长赋能培训计划,重点遴选培养一批校(园)长,制定系统培养计划,落实3年培养周期,细化培养目标,系统开展线上线下通识培训、专业培训、影子跟踪培训,落实课题研究任务,实施阶段性任务和回校实践跟踪评估,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定期开展校长论坛、开展校长学习成果展评,建立校长成长发展档案,落实培训过程和结果评估,畅通名优校长成长通道。系统培养县级专业型骨干校(园)长40名,市级专家型骨干校长5名。

3.着力优化干部师资队伍结构。加大教师招聘和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优秀在校毕业生、巫溪在外省及其他区县优秀教师信息库普通高中学校招聘部属师范优秀本科公费毕业生、研究生学历优秀毕业生、县外巫溪籍优秀教师纳入人才引进管理范围通过考核招聘、公开招聘和公开遴选、考核调配等方式,引进优秀教师制定优秀教师管理办法和引进人才成长规划,落实优秀教师职称、荣誉、待遇保障为其成长提供发展平台落实引人才住房、岗位津贴医疗、子女入学等保障。努力争取国家优师计划和市内公费培养计划,每年定向培养一批公费高中、初中、小学全科和学前教育教师。继续实施国家“特岗计划每年招聘一批紧缺学科教师,补齐结构性缺编短板。招聘引进的优秀教师,每年不少于80学时专业培训,试用期满考核为优秀的纳入人才库管理和青年教师梯队培养

完善各类学校编制标准,建立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落地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教师交流调配制度,盘活用好教师资源,推动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优化学校师资结构。落实优秀教师支教制度,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集团校际干部教师灵活交流。坚持优秀学校中选配干部,优秀教师中选配干部原则,健全完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及选拔任用办法,选优配强学校管理干部,推动学校干部有效有序流动。

4.着力保障教师待遇和个人荣誉。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完善中小学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优化工资结构,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做好边远学校教师安居服务。加大对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评优评先等倾斜力度。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统筹社会性事务进校园活动。建立优秀教师定期表彰机制,县教委每年遴选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县政府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以县人民政府名义每三年开展一次巫溪名师遴选、表彰命名活动,并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最美教师。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家长学生等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提高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专栏6队伍建设主要工作任务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维师德评价机制,健全教师荣誉制度,落实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实施师资能力提升计划,培养县级专业型骨干校(园)长40名,市级专家型骨干校长5名,培养县级骨干教师500名,市级骨干教师50名。培养学科名师50名,卓越专兼职教研员10名。评选师德标兵100名、学科优秀教师500名。县教委每年遴选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县政府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以县人民政府名义每三年开展一次巫溪名师遴选、表彰命名活动。

第五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实施智慧+教育行动计划。科学编制智慧+教育发展规划,着力以优化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抓手,以广泛有效应用为突破口,综合涵盖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个性化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系统和创新服务系统。

1.加快教育信息化装备升级。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于5G传输,改造升级三通两平台,提速学校网络带宽,实现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的校园网络环境。构建全县教育机构统一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实现中小学教室(考室)、民办幼儿园、培训机构教室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统一监管,更新升级校园监控系统、班班通、录播教室、计算机教室设备,推进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机器人教室、创客空间、新型智能化教育基地、人工智能教学研修中心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学环境,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提供条件。

2.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教育办公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建设教育智慧管理、线上教学教研、教师成长发展、考核督导评估、资源共建共享、校园安全、招生及质量监测等信息化平台,构建教、学、考、评、管五位一体的应用体系。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索构建感知校园物理环境,将学校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构建智能高效的校园管理系统与教学应用系统,形成个性化的家校联合环境,提供智能化、集成化的校园管理以及人本化、效能化的教育教学服务,推动学校信息化环境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构建以点带面的智慧+教育发展路径,推动全县智慧教育的健康全面开展。

3.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打造以编程、STEAM教育、机器人、科技制作为基础的信息化应用校本课程,夯实学生信息知识、技能基础。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将教师的智慧教育教学应用能力纳入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体系。大力开展教师职前、职后相衔接的智慧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智能化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情境创设和分析评价等能力。强化平台、终端设备的使用效率,突破空间限制,推动“5G+直播教学”“5G+VR/AR学习”“5G+虚拟实验实训”等场景应用,推行智慧课堂、未来课堂、翻转课堂等互动式教学,广泛开展网络教研、远程教学、线上学习等,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向边远学校、薄弱学校精准推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打通各类平台数据共享通道,充分发挥大数据服务管理决策、教育评估、质量分析、师生发展、教育民生作用。深入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载体的师生竞赛活动,深度拓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渠道,提升管理效率、转变育人方式、提高教育开放水平。

专栏7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

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制定智慧+教育发展规划,改造升级三通两平台和教育信息化装备,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构建全县教育机构统一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实现(中小学教室<考室>、民办幼儿园、培训机构教室)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统一监管。建设教、学、考、评、管综合应用平台,落实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服务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作用,每年推动3—5智慧校园建设试点。

第六节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1.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坚持依法治教,推进依法决策,健全完善符合国家教育法规、遵循教育规律的依法决策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教育改革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推进教育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改革。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办学从教行为,维护学校、学生、教师和举办者的权益。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建构以办学的理念、目标、宗旨和特色为引领,以学校组织架构、机构职责、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支撑的学校章程体系,引导学校规范、内涵发展。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增强师生宪法法治意识和依法行事的自觉性。健全完善依法治校标准,广泛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   

2.全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学校能动的教育治理体系。政府依法履行发展、管理教育的职责和权利,健全政府教育治理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教育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协同联动的教育治理工作机制。转变政府服务教育发展职能,重点化解学位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队伍结构不优、人员流动不畅等短板和瓶颈问题。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政府基于法律规范和教育规律的,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正确把握教育方向、严格执行教育发展标准,促进学校科学、内涵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教育决策、治理的机制,拓展社会民众、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教育决策的渠道,关注线上线下舆情,畅通民众建言献策通道,提高教育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水平。规范、培育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提供专业、准确的教育综合或专项评估评价,更好服务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进一步简政放权,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办学,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学校监督管理,完善多元参与、平等协商、合作共治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治理的格局。

第七节持续深化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

1.构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三全育人有效路径,细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深入开展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遵循学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有效整合课程、活动、环境、文化等教育资源,将德育因素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节点和空间范围,形成各学段德育主题重点、目标任务、实施路径、主要内容、评价方案等成果。螺旋上升一体化推进,以点带面开展德育一体化试点,开发一批有代表性的德育课程,共建共享德育资源,树立德育品牌,打造一批德育教育示范校。

2.推动课程建设校本化落地。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推进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课标、课程和课堂的无缝对接,推动课标细目化研究,形成细化的目标要点和分级要求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精准性、有效性,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地。聚合学校资源围绕品格修养炼、综合素养提升、生涯规划导航等,结合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科技创新、思维培养等要素,以项目方式推动校本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校本课程服务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培育精品校本课程300个,形成一校一品多校特色发展态势。

3.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开展集团化、联盟式或学区制管理改革。结合实际,制定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办学集团、发展联盟或实施学区化管理,集聚整合校际资源,发挥优质资源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成员校的办学活力,通过有效方式,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教研互动、师资互培、特色融合、管理一体,实施共进共荣、捆绑考核,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五年内集团化办学覆盖率不低于70%,建设进修校基地学校3—5个。

4.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持破立并举,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制定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市级配套方案的落实措施。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党委、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要求,健全正确的质量导向和用人导向,健全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以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为宗旨的教师评价标准,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评价标准。结合实际,逐步健全完善覆全学段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将教育评价贯穿到教、育、考、招、用等各个环节,探索完善学校特色创建、集团化办学、德育、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等重点或关键领域的评价,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教育评价作用,以评价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5.落实县管校聘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编制岗位、公开招聘、职称评聘、交流轮岗和城乡一体化配置等管理体制机制,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学校编制和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编制和岗位到校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临聘合同方式解决结构性缺编或临时缺员问题。核定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卫生保健人员和缺编幼儿园临聘编制。建立完善县外优秀人才招聘引进绿色通道。探索建立学区(片区)竞聘、跨学区(片区)竞聘形式。建立特设岗位解决优秀乡村教师和校长交流职称聘任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聘用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聘期制,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建立完善教职工退出机制和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

6.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巫溪县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教育督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保障机制、督学聘用管理等方面改革。完善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建设,县教委设立总督学、副总督学,配齐配强督学队伍,实现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加强对部门、乡镇(街道)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常态化开展学校管理过程督导,建立县级评估监测机构,落实国家、市级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估监测。健全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制度。严格教育督导队伍监管,定期开展督学培训,不断提高督学专业化水平。创新和改进教育督导方式方法,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督导开展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工作。

专栏8各类教育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构建德育一体化培养体系,开展一体化德育研究,形成一体化育德评价体系,推动德育实施性落地。推动课程建设的校本化落地,建设校本化精品课程300门。实施集团化办学,组建教育集团或发展联盟1015个,建设进修校基地学校35个。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完善以“五类”主体为对象的教育评价体系,并稳步实施。健全完善编制岗位、公开招聘、职称评聘、交流轮岗和城乡一体化配置等管理体制机制,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县教委设立总督学、副总督学,配齐配强督学队伍,实现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建立县级评估监测机构。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建立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理、部门协同配合的领导体制。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生动贴切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聚焦主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能。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加强警示教育,强化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加大执纪问责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

2.统筹推进发展规划的实施。强化对教育规划有效实施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建立定期研究解决教育重大问题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将教育重大改革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对十四五教育发展改革重点内容、重要项目等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与年度工作有机衔接,及时配套政策、科学配置资源,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有效落实落地。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教育发展、参与教育监督管理,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秩序和发展氛围。

3.强化安全稳定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责任体系。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深入开展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治。持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师生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落实重要节点、重要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认真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建设行动计划,确保专职保安员、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装置配备100%达标,逐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在校园安防建设领域的应用,提升学校安防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校内外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严格落实乡镇(街道)属地、部门属事、学校主体和家长监管责任。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政法、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文化旅游、交通等部门,共同开展护校安园和校园及周边秩序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工、青、妇和村、社区等的作用,健全部门联动、家校联动、社会联动机制,共同防范安全事故。

第二节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健全完善政府投入主体,多元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加大财政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保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在保持教育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0%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占比,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提高预算内基本建设用于教育的比例;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全额用于教育;落实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用于教育的政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吸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积极落实国家对从事教育服务的免税政策和鼓励社会对教育事业捐赠的各项政策。

2.足额保障学校经费。建立学校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标准,足额保障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健全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保障制度,全额保障幼儿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教师绩效。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解决公办幼儿园、城区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学位不足的问题。建立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的学校或教师个人给予奖励。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逐步提高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3.落实教育民生政策。全面落实各类教育民生政策,健全完善资助体系,落实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国家助学政策。打好政策补丁,完善其他特殊群体学生入学就读机制。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实施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资助资金监管,突出精准资助,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严格规范落实国家学生营养改善政策,确保科学营养,保障学生吃好吃饱。

4.规范经费使用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管理政策和规范要求,细化落实教育系统财务管理规范标准,严格落实教育经费预决算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精细化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实施重大项目经费、专项经费使用过程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教育经费审计监督,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三节  强化制度机制保障

1.健全制度机制保障。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制订配套措施,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县级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体系,并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建立部门协调会商机制,定期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鼓励改革创新,对教育短板和瓶颈问题,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探索有效化解或突破渠道,激发首创精神,积累基层创新经验,为十四五教育规划实施探寻有效方法和路径。建立十四五规划的中期和末期评估机制,确保规划总体目标如期完成。

2.强化督导评估。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队伍建设,健全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制度。完善督察协调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督促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评估和跟踪监测,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教育规划实施工作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引入三方机构加强对教育规划实施情况的专项评估,主动接受社会对教育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