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眼下,在红池坝镇铁岭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村民们正趁着好时节,在贝母地里除草,为丰收打基础,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村民们徒手除草。
走进红池坝镇铁岭村的贝母种植基地,嫩绿的贝母苗长势正好,村民们戴着草帽,手持农具,弯腰仔细除草。他们手法熟练,分工有序,劳作画面满是生机。据了解,红池坝镇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湿润,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为贝母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村民袁金华看准商机,凭借多年在外闯荡积累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毅然返乡承包了土地,投身贝母种植产业。
贝母种植户袁金华介绍,临时流转土地流转了120亩,去年种了地果种了三十几亩,种子这一块儿种了二十几亩,总共就种了五十几亩,一百二十亩预计就是两年时间就成器,今年下半年几乎这一百多亩就种完了。
贝母产业的发展,让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据袁金华介绍,参与贝母种植劳作的村民,每天能获得 150 元的务工报酬。
红池坝镇金家村村民张昌付回忆:“去年 3 月,我就到工地干活,一直忙到 11 月才回家。每天中午老板管饭,伙食还挺丰盛。每天能拿到一百多元报酬,我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对于未来,袁金华有着清晰的规划。他打算以贝母种植为主导,逐步引入党参种植作为补充。他还计划与周边农户合作,成立种植互助小组,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增收。
袁金华分享了他未来的种植规划:后续仍将以贝母种植作为核心业务,同时,引入党参种植作为辅助。由于贝母种植存在周期,土地会闲置一年多。袁金华计划利用这段时间种植党参,党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培肥土壤,待党参收获后,再开展贝母种子的种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