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城镇颜家村的魔芋种植基地。记者 陈瑶/摄
魔芋,这一富含葡甘聚糖的特色作物,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健康价值与广泛的食用用途备受青睐。依托这一优势,土城镇近两年来将魔芋产业作为农业特色支柱产业重点培育,让小小的魔芋盘活了闲置土地,更成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初秋时节,土城镇颜家村的魔芋种植基地一片生机盎然,大片的魔芋叶片舒展厚实,长势喜人,拨开叶片,底下藏着饱满的魔芋块茎,正趁着适宜的温湿度努力生长。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除草、管护,一派繁忙又充满希望的景象。正在田间除草的村民杜德清告诉记者,自家从去年开始种植魔芋,按照去年的行情,一亩能收1500多斤,纯收入超过3000元,今年他索性把家里闲置的土地都种上了魔芋。
杜德清表示,自家去年有两亩地没有种,但是看到去年的收成,今年决定把全部田都种上。因为村里支持,并且魔芋现在行情不错,收入不低的同时还少费力。
颜家村村民在魔芋田间劳作。记者 陈瑶/摄
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曾经却是另一番模样。颜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廖弟华回忆,过去村里的坡地大多种玉米、土豆,收成全看天脸色,忙活一年也就勉强糊口,后来不少人索性放弃耕种,大片土地渐渐荒废。
2022年,当地政府邀请农业专家反复考察,发现这里的海拔高度非常适合魔芋生长,便开始鼓励村民试种魔芋。魔芋上半年种下半年就可以收,是个短平快的项目。种植的过程劳动强度不大,主要的劳作就是开头种和最后挖,当中只需干施肥除草等轻松活,收入价格也比较可观。
产业起步阶段并非一帆风顺,技术和销路都成问题。魔芋的抗病力不强,容易发展成软腐病。村民们从没种过魔芋,心里犯嘀咕,不相信这东西能带来收益。有几户胆大的先试种了,也因为缺技术,魔芋染上了病害,损失不小。
为破解这些难题,当地政府把魔芋产业列为带动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一方面邀请农业专家定期进村指导,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另一方面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源、技术和销售渠道,彻底打消了大家“不敢种、不会种、卖难”的顾虑。
镇里通过多方努力在土城镇建立了加工厂,解决了农民的销路顾虑。另外镇里召集全镇村干部,请专职种魔芋的专家来授课,再由村干部给农户开院坝会,在田间地头给老百姓手把手的教技术。
如今,土城镇已培育魔芋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商品魔芋种植基地2000亩,全镇11个村的450户村民加入种植队伍,总面积达3000亩。
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在外务工的人终于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一亩地最后制成的商品可以卖到两万块钱左右,再把种子等加起来一亩地可能卖到将近三万块钱。按每亩产商品芋1500公斤、种芋150公斤计算,扣除前期投入和人力成本,参照去年价格,每亩纯利润可达3000-4000元,农户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从荒草丛生到绿意盎然,从“靠天吃饭”到“产业致富”,土城镇的魔芋产业不仅改变了土地的面貌,更改写了村民的生活。如今,魔芋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主引擎”。当地还在持续发力,不断延伸魔芋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魔芋产业更兴旺,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一步,土城镇计划抓好魔芋种植扩面,吸引更多农户种植魔芋;另外,抓好魔芋单产和田间管理,进一步提高魔芋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