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上磺镇推行稻田养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逐渐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新门路。日前,上磺镇“稻虾共养”迎来今年首批蓝龙虾丰收,这批色泽青蓝、硕大肥美的蓝龙虾,在为市场带来鲜美好味的同时,也为当地发展注入了强劲新活力。
上磺镇上磺村稻虾共养基地。记者 龚德财/摄
走进上磺镇上磺村稻虾共养基地,养殖工人从水中熟练地捞起地笼,一只只个大肉肥的澳洲蓝龙虾跃出水面,这些青蓝色的 “小家伙” 奋力挥舞着螯钳,活力满满,饱满的体态尽显出众品质。在阳光下虾壳闪烁着青蓝色的光泽,显得分外诱人。
蓝龙虾。记者 龚德财/摄
蓝龙虾学名叫红螯螯虾,其单只重量通常在一至二两之间,出肉率是同规格小龙虾的两倍,除此之外,这种虾在成熟后体表会展现出迷人的青蓝色,因而得名蓝龙虾。蓝龙虾在稻田里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义务除草工”,又是“生物杀虫师”,通过捕食杂草和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促进了水体净化,有效改善了田间小环境。而水稻则以成片绿意回报蓝龙虾,为它们提供阴凉,降低稻田温度,同时净化水质,两者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
谁能想到,在这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有着巫溪鱼米之乡美育的上磺镇,曾经也发展过养虾,后因承包商经营不善,导致田地撂荒多年。2023年,上磺镇引入重庆星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盘活撂荒地,打造19亩稻虾共养田、24亩蓝龙虾精养塘、5亩鱼塘,绘就出“一地两用、一田双收”的农业新“丰”景。
从过去单一的农作物耕种,到如今多元的生态种养,“稻虾共养”模式在上磺镇逐步推广,当地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发展“稻虾共养”13.7亩,重庆星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布局60余亩,不仅实现了“虾肥稻香”的丰收景象,更显著提升了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使现代农业既高效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