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部门乡镇
【最美县城进行时】县委宣传部:以“四大行动”绘就崇德向善文明新图景
日期:2025-10-31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锚定“厚植城市人文底蕴”方向,巫溪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紧随部署“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近年来,县委宣传部以实干作答,通过理论传播、文明培育、文化服务、文旅融合“四大行动”,将全会蓝图转化为惠及群众的生动实践,为巫溪城市文明建设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今天特别栏目《最美县城进行时》,邀请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宝林,请他谈谈如何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服务群众、建设文明的具体实践,奋力绘就巫溪崇德向善的城市文明新图景。

我们常说“厚植人文底蕴,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对于咱们普通市民来说,这个“崇德向善”具体会带来怎样不一样的感受和变化呢?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强调“厚植城市人文底蕴,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厚植人文底蕴,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为巫溪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城市发展,文化为魂。全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立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坚持以文润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城,将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作为新起点,全面开启城市文明建设的新征程。这不仅需要塑造“森林之城、宁静之城、灵动之城”的优美形态,更要培育与之匹配的人文内涵。我们将推动重庆城市精神与巫溪人民优良品质深度融合,凝聚唯实争先强大合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巫溪力量。

我们未来准备采取哪些具体的举措?

围绕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我们明确未来五年文化建设路径:构建与“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定位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巫咸文化、中医药文化、康养文化等特色文化标识更加彰显。到2026年,确保理论传播体系更加精准高效、文明城市建设深化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普惠共享、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了达到以上所说的规划,我们会具体采取哪些行动?

为此,我们将系统实施“四大行动”:

一是理论传播创新行动。整合“两中心一平台”资源矩阵,构建“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擦亮“宁河金喇叭”品牌,创新打造“院落宣讲”“车间课堂”“云上微课”等特色载体,组织骨干宣讲员、百姓名嘴深入基层一线,用“乡土话”诠释理论精髓,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来,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4800余场,覆盖群众近24万人次。

二是文明培育深化行动。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深化“五美城乡·文明巫溪”建设。健全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机制,全域构建完善“善行义举榜”。在累计培育国家、市级、县级先进典型68人、197人、4600余人的基础上,实现量和质双提升。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运行,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闭环服务,精准配送服务项目20个,解决群众需求超2000件。

三是文化服务提质行动。以“15分钟品质文化圈”建设为牵引,推动县文化馆、图书馆与基层站点资源共享、服务联动。创新实施“文化点单”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文艺辅导进基层”“非遗传承校园行”等惠民活动,年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加强宁厂古镇等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巫舞、巴绣、老鹰茶等非遗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建成非遗工坊15个,在整理出版《巫溪民歌》《巫文化研究文集》的基础上,陆续推出《巫咸文化传承传播工程系列丛书》。

四是文旅融合攻坚行动。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有机植入“唤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设水城”城市更新全过程。规划建设非遗体验馆、文化休闲长廊等特色空间,打造“老城记忆”“水城夜游”等文化走廊。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盐疗康养”“文化研学”“非遗体验”三大特色业态。持续开发龙凤木梳、巫溪老鹰茶等文创产品,持续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

文化铸魂,实干兴业。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奋力为“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建设注入强大文化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