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公告公示
巫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巫溪县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的公示
日期:2025-09-12

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渝人社〔2025257号)精神,我县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推荐工作严格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差额评选、民主择优的方式进行。根据评选范围、程序、条件和要求,现对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名单公示如下。公示时间5个工作日,从2025912日至2025918日。

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公示期内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来访等方式向巫溪县残疾人联合会反映。反映形式为信函的,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形式为电子邮件的,以到达日日期为准。反映情况须实事求是,提供具体线索或事实依据。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联系电话。

联系单位:巫溪县残疾人联合会

联系电话:023-51521095

地址:重庆市巫溪县残疾人联合会二楼办公室

一、自强模范拟推荐对象

王道银(肢体)巫溪县祥胜食用菌股份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

二、助残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

巫溪县残疾人联合会业务科科长

附件:公示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巫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巫溪县残疾人联合会

2025912




附件

公示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一、王道银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一)基本情况。王道银,男,45岁,汉族,群众巫溪县祥胜食用菌股份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

(二)主要事迹。在巫溪县胜利乡,45岁的蔬菜种植大户王道银,用独臂书写了一段从人生低谷到产业高峰的传奇,生动诠释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命运重击,独臂启新程28年前,年仅19岁的王道银在务工时遭遇意外,永远失去了右手掌。面对这毁灭性打击,他曾陷入深深的绝望。是家人的爱支撑他重新站起:未婚妻默默为他戴上假肢,母亲朴实的鼓励少只手,照样活出人样!烙印心间。成家后,为养家糊口,夫妻俩摆过地摊、做过安装、经营过服装,屡经挫折。2001年,他敏锐转向农贸市场卖菜,凭借诚信积累人脉和经验,逐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菜贩子

慧眼识机,创业遇荆棘一次菜市淡季,他冒险高价收购高山晚季四季豆竟被抢购一空。他敏锐意识到老家种植错季蔬菜的天然优势。2004年,他试种2亩四季豆净赚3000元,初尝甜头。次年,他满怀信心流转土地扩大至12亩。然而,缺乏科学种植技术的他,沿用菜贩思维盲目种植,导致蔬菜品质差、产量低,连续几年亏损近50万元,债台高筑,创业梦几近破碎。

克难奋进,科技破困局深陷困境,王道银没有放弃。为突破瓶颈,他远赴安徽、湖北等地学习先进技术。巫溪县残联、县农委伸出援手:积极为他争取农业贷款和扶持政策,帮助修建田间基础设施;协调本地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经过三年刻苦钻研与实践,他成功掌握了核心技术,并搭建起覆盖6省市的销售网络。2015年,运用新技术种植的蔬菜品质优良、广受欢迎,当年总产值一举突破100万元,实现华丽翻身!

砥砺前行,反哺显担当成功后的王道银致富不忘乡邻。他创办祥胜专业合作社,将种植规模扩大至200余亩,坚持科学化、标准化生产,其辣椒、西红柿获重庆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合作社被评为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他优先吸纳本村及周边脱贫户、残疾人就业,高峰时日用工达50人。如村民尤久芝,在合作社稳定务工6年,年收入约1.5万元,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他常对乡亲们说:只要想种菜,种子、技术、销路我都支持!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胜利乡70多户农户发展起高山错季蔬菜产业,共同走上增收路。

从失去右掌的绝望青年,到带领乡邻共同致富的产业带头人,王道银用独臂撑起了属于自己的蓝天,更在巫溪高山之巅树起了一面残疾人自强不息、反哺社会的鲜艳旗帜。身体的残缺无法阻挡奋斗的脚步,只要意志坚定、方法科学、信念不灭,必能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收获丰硕的人生果实!

二、李林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一)基本情况。李林,男,36岁,汉族,中共党员巫溪县残疾人联合会业务科科长

(二)主要事迹。李林同志,现任重庆市巫溪县残联业务科科长、县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拄着拐杖,将个人磨难化为助残大爱,成为残疾群众心中可亲可敬的李同志,用真情与实干架起服务桥梁。

浴火重生,以残助残的拐杖战士2011年,大学毕业的李林放弃城市工作,毅然返乡担任大学生村官。2015年,27岁的他被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历经四年病痛折磨和药物治疗,虽战胜病魔却落下下肢残疾,余生需拄拐而行。面对骤变,他写下劫后余生不可躺,青春于我正当时自勉,主动借调县残联。身体的残缺让他对残疾同胞的困境感同身受,更坚定了他投身残疾人事业的信念。

真情奉献,残疾群众的贴心人转岗残联,李林从办公室繁杂工作做起。公文写作生疏,他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翻至卷边,只为严谨规范;他身兼多职,以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担当,长期坚持严谨高效,赢得认可。他深知办公室是联系残疾人的第一窗口,面对来访或走访对象,他始终热情细致、耐心倾听、竭诚相助。

听力残疾人刘祥军,一户两残家庭,虽有劳力却因沟通难求职无门。李林多次奔走协调,最终帮其在学校谋得环卫岗位,一份稳定收入撑起全家。我经历过绝望,更懂希望的重要。残疾人需要的不仅是政策,更是希望!他用行动传递希望,成为残疾人心灵的依靠。

创新实干,脱贫振兴的领航员面对曾是重庆最后摘帽贫困县之一的严峻现实,李林调任业务科后勇挑重担,立足县情创新破局解困松绑推动建设失能弱能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释放重残家庭劳动力。拓宽就业,培育阳光帮扶基地,创造家门口就业岗位。

发展微业,扶持生猪、土鸡养殖等适合残疾人的微产业,精准促增收。巧借外力,在鲁渝协作中,促成县残疾人企业龙凤工艺与山东企业深度合作(代工合同额500万元),借力直播等新业态拓销路。

汗水浇灌硕果。2020年底,全县6014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2021年,巫溪县残工委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这份荣誉,凝结着李林日夜奋战的付出与残疾群众脱贫后的笑容。
    李林以拐杖丈量初心,用残缺之躯诠释生命厚度。他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希望的播种者、心灵的抚慰者、致富的领路人。他的事迹证明:身体的局限无法禁锢崇高的灵魂。李林,这位拄拐前行的贴心人,正继续践行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誓言,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人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