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经区县推荐、资格审核、综合评定,重庆市文明办推出了2022年1月-2月“重庆好人”20名(组)。他们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用善行义举弘扬时代新风、引领文明风尚,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村支部书记王应鹏获评敬业奉献类“重庆好人”称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王应鹏
男,中共党员,生于1965年10月,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村支部书记。
事迹简介
古路镇观峰村位于巫溪县城西部,距离奉溪高速路羊桥坝出口7公里,距离巫溪县城22公里,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辖区4个社,共526户、1508人,东接巫溪鱼米之乡羊桥坝,西邻国家森林公园红池坝。观峰村虽有其独特的交通区位地理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让观峰村得到良好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王应鹏根植故土,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知识浇灌村民,用党的政策助力家乡振兴。他以村为家,领跑乡土华丽转身;他为民则勇,守护青山留住乡愁;他德润万家,孝德美名远扬四方,展现出新时代的乡贤精神。
图片来源:重庆文明网、文明重庆
明清时期所谓的乡贤大多出生于名门望族,但古语说“人皆可成尧舜”,出身于清寒之家的王应鹏就是这样一位新时代乡贤。生于观峰,长于观峰,王应鹏对这片土地饱含着深情,2002年在观峰村村民的支持下,他当选观峰村党支部书记,自此以后,他就以村为家,心系百姓疾苦;以民为重,反映群众的呼声;以德服人,关心维护群众的利益,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一致好评,使观峰村自上而下都充满凝聚力,同时他凭着勤奋、执着、胆识、魄力带领村民踏上了致富路。近几年来,观峰村在王应鹏的带领下,先后获得全国级、市级以及县级荣誉称号十多个,还入选2016年全国“三百佳”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王应鹏成为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新时代乡贤的代表人物。
1.以村为家,领跑乡土华丽转身
王应鹏深爱着这片土地,曾经有人以每年50万的高薪聘请王书记去外地工作,但是为了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他拒绝了:“惟愿老去时,乡亲们还有一片故里。”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绕着村里新修好的公路走,走完一圈回到村委会,把办公桌、会议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王应鹏坚信:“村民来村委会办事情,看到这里整整洁洁,才会更加信任我们。”
观峰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为了更好地展现其优势,王应鹏决心改革,将乡村旅游作为观峰村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发展旅游首先就是要有清晰的思路,他不仅时常组织村班子成员学习有关乡村旅游振兴的理论政策,还多次自费组织他们出村、出县考察学习,用理论丰富自己头脑,理清自己的思路。一个村的发展必须得到村民们的支持,一个村的发展路线是否正确,也只有老乡说了算。他多次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观峰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了解观峰村的发展现状,理清观峰乡村旅游发展的正确路线,使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得到村民的支持和拥护,促成了观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2.为民则勇,守护青山留住乡愁
王应鹏带领村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上绿色兴村、绿色致富转型之路。“如果为了发展就严重破坏环境,吃的是子孙饭,不长久。”王书记如此说道,“在观峰村严令禁止任何人乱砍滥伐的行为。只要发现一起,就要以村规论处,绝不轻饶!”王书记是观峰青山的守护者。
“民生稳,人心就稳,村里就稳;民生向上,人心就向上,村里就向上;民生得到保障,人心就得到保障,村里就能得到发展。”王应鹏说,“守好村民的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才是乡村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在王书记的提议下,观峰村通过“集体控股、公司经营、成果共享”方式,成立重庆市江雅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乡村旅游。为了鼓励村民,王书记组织动员全村180户将自有土地、山林等进行折价入股,公司以现金方式入股,村集体将公共设施入股,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约95万元。观峰村2021年共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收入95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在他的带领下,2015年7月完成30平方米的电商平台建设,现电商服务站已扩建至300平方米,2021年该电商平台销售额达125万元,电商产业成功带动46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户均销售额达4600余元,60%以上的农户都吃上了旅游饭。观峰村于2020年2月成功创建国家级AAA景区。
3.德润万家,孝德美名远扬四方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王应鹏作为观峰村的支部书记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让观峰村全村凝聚在一起。他放弃休息日,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对村庄进行环境整治,在整治中他不怕脏不怕累,整治后的观峰村更加美丽,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称赞;作为村书记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为了能够将村里的电子商务扶贫农产品展览厅整理好,他花费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学习琢磨。
生于观峰,长于观峰,王书记深受观峰孝德文化的滋养,同时,经过党的理论知识的武装,王应鹏深知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发扬观峰孝德文化,加强观峰孝德精神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路线。2015年观峰村成功承办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会并组织建设百米孝德文化长廊、孝德堂,筹划开展孝德故事讲述和评选“孝德之星”活动,利用孝德榜样感染激励民心。
在乡村,农耕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王应鹏的建设思路中农耕文化也占据了重要位置,他组织建设观峰村农耕文化展厅,打造种植百草园。近几年,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王书记带领全村一鼓作气,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标识标牌系统,完成可视范围的农房风貌改造。这些项目不仅充实了观峰的旅游资源,还良好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孝德文化与农耕文化。
村民每每谈到王书记,总是异口同声称赞书记的好。他们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找到王书记,他都会耐心地解释和帮助我们,并将我们反映的情况记录在他的一个小日志本中”。翻开王书记办公桌上那本磨烂边角的“民生日志”,你会看到内容的厚实、态度的踏实、人气的汇聚积淀,诉说着一个普通农民儿子对父老乡亲的款款深情和为人民服务的忠诚信念;王应鹏是家乡父老乡亲的标杆,以身作则,牢守底线;十九年的村书记之路,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实现了自我价值,为乡村的振兴崛起提供了“观峰良策”,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