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ife
放慢脚步 丈量生活
——巫溪市井里的人间烟火
of Local People in Wuxi
文 + 冯艺馨
图 + 王颖荣 周健 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图虫
在大巴山深处,有一座山水相依的小城,“空山晴滴翠,远水绿生烟”,美如一幅风景画。对于一些游客来说,这里只是一处僻静之地,是厌倦了忙碌生活之后的“诗与远方”;但对生于此、长于此的巫溪人来说,这里是乡音难改的心安之所,火红枫叶、热闹街市、一草一木,都有令人难以忘却的魔力。
乡音是每个人心中难忘的乡土情结,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一切属于它的人们,不管背离它多久多远,总能让人感到它不可抗拒的引力……
“金秋时候,凉风渐起,萧萧疏林,夜夜秋声。”昨夜,又淅淅沥沥下了一场雨,雨后的巫溪,山间白雾缭绕,大宁河绿水奔腾,将这座青山绿水间的城市笼罩在雾气里,宛如人间仙境。幢幢房屋顺着山势爬到半山腰,河水潺潺之声不绝于耳。
大人们在河岸边摆满凉椅,喝茶聊天,小孩在水中打闹嬉戏,一代又一代巫溪人,在河水的依偎下生活。古树、古桥、古屋,连绵青山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这座小城安宁祥和,一朝一夕轮转,四时之景更换,山水环绕之间,生活怡然自得。
古道与新步道
畅游山水间,忆往昔繁华
巫溪坐落于大巴山东段南麓,有着五千年的制盐历史,虽然如今“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盛景不再,但城市里仍保存着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栈道遗址群“大宁河古栈道”巫溪段。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宁河古栈道由汉明帝永平七年(64年)建修,系以竹笕引宁厂盐水至巫山之用。后因引盐工役被废,便作栈道之用。古栈道以大宁河为主干,从龙门峡口,经巫溪县延伸到陕西的镇平县、湖北溪县、重庆城口县一带,总长约400多千米,其长度超过著名的剑阁栈道,在我国古栈道遗迹中首屈一指。
大宁河古栈道中,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为巫溪县宁厂古镇后溪河口至巫山县龙门峡口的大宁河中下游,全长约80公里,栈孔全部开凿在河谷右岸的崖壁上。巫溪人民称这段古道为“巫盐古道”,它横亘在中国版图腹心地带,是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通廊之一,也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管理西南地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在历史上,地位仅次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巫盐古道曾是运送食盐的主干道,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靠运盐营生的盐客们,靠着肩挑背磨,用汗水和双脚,蹚出了这条沟通川东和陕南的盐商之道。其中北门沟至剪刀峰段,曾是巫盐古道上最繁华的一段,无数盐商和“盐背子”(背盐脚夫)都在这里留下痕迹。漫漫盐道,纵横千里,洒满了背盐人的血泪辛酸。
现如今,栈道上人流如织的场景,早已随宁厂盐泉的衰落远去。由于历史变迁,新型工业制盐技术的兴起,以及交通的不断改善,曾经繁华的古道由盛转衰,不少古道也逐渐荒芜,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为守住巫盐古道的文化古迹,自2015年起,巫溪对境内的巫盐古道分两批次开启了修复工程,最终共计修复8.1公里,将宁厂古镇、汉风神谷、剪刀峰、大宁古城等多个观景区连为一体。
徜徉在崖壁古道上,脚下就是滔滔不绝的大宁河水。为了方便人们游览,修复后的古道安置了石制板凳,旁边还配有介绍巫盐古道历史的碑刻或宣传画。北门沟附近的古道在修复后尤为受欢迎,因离城区较近,每天傍晚时分都有很多居民到此散步;周末,也有不少居民和游人会从北门沟出发,沿着古道步行至6.2公里外的剪刀峰游玩,在全程约3个小时的徒步中,一边欣赏沿岸风景,一边追忆上古盐都的辉煌盛景。
除了沉淀着厚重历史,讲述着“盐背子”辛酸故事的古道,巫溪还在城区规划专设了月亮湾山地公园健身步道、柏杨河湿地公园亲水步道等独具特色的步道,它们现已成为巫溪居民们绿色出行、游憩山水的最佳观景道,与步道旁的山水一起,融入巫溪人的城市记忆里。
月亮湾山地公园健身步道是为作“桥梁”而建。因城市建设需求,巫溪先后在赵家坝和马镇坝建设了两个新城区。然而,两地之间有一片荒坡,地处柏杨河河畔,地势狭窄,山形陡峭,俨然成了夹缝中一块丑陋的“伤疤”。为此,巫溪政府根据该区域的交通条件、用地条件,投入大量资金,在此地修道筑墙、栽花种草,将荒坡建设成了一处独具特色的城中郊野公园——月亮湾山地公园。因为有柏杨河的天然屏障,公园闹中取静,成了一处清幽之地,也成了两个城区之间一道独特的风景。漫步于公园的健身步道上,春供赏花,夏能乘凉,秋有果摘,冬可闻梅,一年四季皆是好去处。
在大宁古城城中的休闲广场里,有益智的象棋对弈;有舒展身手的太极剑舞动;有装点生活的栀子花、牡丹花叫卖。市井长巷的各色风貌,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沿柏杨河溯流而上,柏杨河湿地公园占据了马镇坝城区23.5公顷的面积。为响应政府“山城步道的建设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的号召,柏杨河湿地公园依山就势,以水为媒,古朴建筑掩映其间,融入了巫文化等巫溪本土元素。亲水步道串联起鱼形跌水、太极广场、银滩拾贝、水岸湿地等观景平台,以及中轴桥、泰和桥、栖凤桥、万通桥四座景观桥,并在沿途配有儿童乐园和咖啡吧。
白日里,阳光穿过枝叶洒下的光影,是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到了傍晚,柏杨河湿地公园的步道回廊处,人们散步聊天,耳边传来悠扬的二胡声。偶尔有巫溪流传千年的五句子山歌婉转响起,那悠远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言子里话家常
乡音无改,游子心难忘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独特的风物。重庆方言与重庆的地形一样,有着崎岖山河的起伏婉转,巫溪作为重庆的一部分,其语言文化也与重庆一脉相承。同时,作为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处的“上古盐都”,几千年来,巫溪盐场商贾云集,来自各地的方言在该地相融相通,使得巫溪方言最终在重庆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出了自己的独特韵味:一方面,巫溪话有重庆话平翘舌不分和儿化音偏重的特色;另一方面,它也摒弃了一部分重庆话与普通话相距太远的音义,继承了陕南与湖北等中偏北地区的发音与音义,相较重庆本土发音而言,更接近普通话。
重庆每个区县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根据地域划分了好几大派系,如主城片区、江綦片区、万州片区、巫奉片区等。巫溪方言属于巫奉片区,是重庆各大区县方言里最生动有趣的方言之一。这大概与巫溪的地形有关:大巴山脉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为巫溪人避免了太过“快节奏”的烦恼,加上大山深处的秀丽风景,老实人家的淳朴民风,让巫溪人说话时总是蹦出许多语气词,即便是再寻常不过的语境,从他们口中说出也多了几分欣喜的意味。其中最常见的是“哒”:“他走哒”“我吃饭哒”“好哒”。另外还有随说话人心意出现在句子各处的“啹”“儿”“啊”“喔”等等。
在巫溪,有一种“干什么”叫“搞么哩”,有一种“我想你”叫“我欠你”。此外,巫溪话中又有一种后乡音(区别于县城的口音,主要指县城边缘宁厂、白鹿、西宁等地),更接近于重庆主城区口音,会把“uan”说成“an”。例如“团结”说成“谈结”,“端午”说成“单午”等。巫溪话亲切自然,活泼跳跃,语调的婉转起伏里,仿佛藏着大巴山脉的连绵和大宁河水的湍急。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如同生命的密码,透过方言,可以感知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对于中国人来说,方言更像是一种情感纽带,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游子。在巫溪人极具特色的语音语调与用词方式里,蕴藏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谱,若是巫溪游子在“他乡遇故知”,抑或是在他乡与乡音重逢,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定会被隐隐牵动。身处异乡时,那些无人可说的方言,藏匿在身体的骨血里,悄无声息,却从未离去。
古城新篇章
繁华街巷,烟火气十足
大宁古城位于巫溪县大宁河畔的岸坡上,是巫溪老县城所在地。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是目前三峡库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且没有被淹没的古县城,历经了1800余年岁月沧桑。如今制盐盛景不再,大宁古城却在一次次改造中,换上了崭新的城市面貌。
从古城楼的楼道往里走,是一条由大理石铺就的街道,实际是曾经古城墙内形成的半边街。古城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由条石垒筑,全长280余丈,高2.8米,具有“御敌”和“防洪”双重功能,既是城墙又为河堤,但在千百年风雨侵蚀和洪水冲刷下,早已伤痕累累,如今虽然部分经过修复,但是历经岁月的沧桑古韵依然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大宁古城西、北门因扩建被废,仅存东、南门,如今沿街部分尚存,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修葺之后,街道道路平整,两旁圆木柱顶起吊脚楼,古木窗花木墙壁,屋顶沿用古代造型的琉璃瓦,格局美观,韵味十足。踏入街中,顿感心灵净化,心情愉悦。再往前走,城门洞是老人们歇凉娱乐的好地方,河边的凉风吹过来,抿一口巫溪老鹰茶,时光便于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在昔日古城墙根,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漫滩路,是巫溪人平日里最爱逛的烟火之地。在夜市、生态石滩、景观花草的装点下,这里早已从一副质朴模样,摇身一变为人们茶余饭后散步的休闲胜地。河边灯火下人影绰约,与大自然相连接,以巫文化天人合一的“灵城”美景,向河滩上的人们展示着巫溪独有的浪漫风情。
每当和煦的阳光洒向漫滩路,路边的桂花树就像绿色的绣球,排队成行,戴上一圈圈漂亮的光环;北门口的大黄葛树,则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常年为周围的百姓遮阴避雨;黄昏时,河岸边彩灯闪烁,映入大宁河之中,波光倩影,璀璨夺目;夜晚,这条路上又坐满了纳凉的人,人们喝着夜啤,侃着大山,就着河边晚风,鱼肉酒香下肚,生活惬意畅快。
在巫溪老城与新城之间,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南门隧道,它是连接老城与赵家坝新城的人行通道,隧道里,人们熙熙攘攘围坐一起,或打牌,或闲聊,或闭眼小憩,或轻摇蒲扇,一片悠闲自得的景象。隧道两侧的墙壁上,涂有花花绿绿的涂鸦,写有大大小小的字,就像一处树洞,一笔一画记录着巫溪人细腻的情感。
一城一滋味,烟火绎人间。千万小家的灯火在山间起伏错落着,像五线谱上的乐符,演奏出一首温馨小曲,看似平淡,却充满无可比拟的欢喜。
古老的城墙,巍峨的城门,平整的石板街,鳞次栉比的商铺,无不彰显出古城的流风余韵;而穿城而过的大宁河,漫滩路上的烤鱼飘香,展示出的则是一幅怡然自得的巫溪城市居民生活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