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巫溪县上磺镇,有这样一位小伙,当被问及他的行踪时,家人总会笑着说:“妹姑娘在屋里‘绣花’呢。” 这位被街坊邻居戏称为 “绣花姑娘” 的小伙,名叫李心果,今年30岁。他的 “绣花”,实则是在潜心钻研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技艺 —— 大漆制作。
李心果打磨葫芦瓶。记者 王梦娇/摄
李心果毕业于重庆文化艺术学院,毕业后前往石家庄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工作,月薪5000元的稳定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年。然而,2023 年,他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开启了与大漆相伴的日子。
割漆工艺。图/视觉中国
大漆,又称生漆,在巫溪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前,宁厂古镇不仅是盐的集散地,也是生漆的重要交易场所。李心果对大漆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他深知这门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价值。回到家乡后,他开办了“漆果儿”漆艺工作室,一头扎进大漆制作的世界。
漆果儿工作室。记者 王梦娇/摄
每天,李心果都在自家的四楼上忙碌着,完成上漆、打磨、揩青、抛光等一系列精细活儿。这些工序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湛的技艺。每一件大漆工艺品都要经过半年以上的创作过程,至少刷20多层漆,还要加入特殊的矿石颜料,才能呈现出艳丽雅致的色彩。其中,精磨和揩青是最为困难的环节,全靠纯手工完成,这也使得每件工艺品呈现的图案独一无二。
李心果创作的大漆手工艺品。记者 王梦娇/摄
李心果的工作室空间不大,却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大漆手工艺品,手镯、发簪、珠子、平安扣、葫芦瓶等,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招人喜爱。他告诉我们,在过去,这些精美的工艺品都是供皇家贵族把玩使用的,如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漆工艺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葫芦瓶呈现不同色彩。记者 王梦娇/摄
去年11月,李子柒复出的第一个视频就是推广大漆工艺,这让李心果信心倍增。他看到了大漆工艺被更多人知晓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承和推广这门技艺的决心。去年,他的产品开始陆续面世,很多人通过他的朋友圈购买他的工艺品。现在,第二批工艺品也已推出,他还打算建立直播间,通过网络销售工艺品,进一步开拓市场。
李心果在荫干房查看手工艺品干燥度。记者 王梦娇/摄
在传承大漆工艺的道路上,李心果并非一帆风顺。大漆制作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愿意投身其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同时,市场对大漆工艺品的认知度还不够高,推广难度较大。但李心果并没有退缩,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让大漆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李心果说:“大漆工艺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我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漆工艺,喜欢上大漆工艺品。”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对传承的使命感。
从儿童美术教育到非遗大漆工艺传承,李心果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期待着他在大漆工艺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