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针一线勾勒千年文脉,巧手慧心续写非遗传奇。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巫溪嫁花”代表性传承人李小秋,用青春为古老技艺注入新生,让“巫溪嫁花”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巫溪嫁花”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刺绣艺术,承载着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李小秋自小深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巫溪嫁花”情有独钟。多年来,她潜心钻研这门技艺,并拜师巴绣代表性传承人唐丽娟老师,刻苦练习,不断提升技艺水平。
李小秋正在刺绣。
“巫溪嫁花”代表性传承人李小秋说,我的母亲和奶奶是嫁花师傅,自幼在刺绣的氛围中成长,后面到红池绣楼学习,学了以后就更加喜欢巫溪嫁花,后面就彻底的投入这个行业。
作品《会呼吸的牡丹》。
经过多年学习,李小秋熟练掌握平针、垫绣、戗针、擻和针、参针、盘金、抽拉雕等技艺,并在保留传统针法和图案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研发新图案100余种,其创新作品《会呼吸的牡丹》、《蝴蝶》等在各类非遗文化展览和手工艺大赛中脱颖而出,屡获殊荣。这些奖项不仅是对李小秋个人技艺的高度认可,也让“巫溪嫁花”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李小秋说,其实获奖是对我坚守的认可,也是对绣娘的一个鼓励。
李小秋传授“巫溪嫁花”知识与技艺。
为了让“巫溪嫁花”得到更广泛的传承,李小秋还积极开展传承活动。走进校园,在先锋小学举办培训班,为学生传授“巫溪嫁花”知识与技艺,并面向社会培训技能人才多达500余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巫溪嫁花”。
先锋小学学生陈安琪说,在绣花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巫溪嫁花的精巧与细腻,也越发佩服那些传承者们。
文化兴则乡村兴。李小秋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让“巫溪嫁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巫溪嫁花”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我县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李小秋说,热爱它保护它传承它,把我的能量传递给她人,去感染身边的朋友,让巫溪嫁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