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溪因他们而闪耀!
第十八届“感动巫溪”人物揭晓,
用坚守诠释责任,以大爱书写时代华章,
致敬平凡英雄!
游小燕:拳拳母爱藏心间 畜牧星火惠百姓
游小燕,女,中共党员,生于1980年5月,通城镇云台村驻村第一书记。她是一位畜牧领域崭露头角的女性科研工作者,获6项发明专利,4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创经济价值超亿元。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儿子才刚刚蹒跚学步。在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的宣传召唤下,2023年6月,她主动请缨赴巫溪县通城镇云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誓将科研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驻村一年多来,她团结村支两委坚持“科技赋能”、推动“绿色发展”,引入优质畜禽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推广优质地方鸡10000余只,户均增收5000余元,全村增加收益超100余万元;壮大“云上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山羊养殖量由100只提升至500只,增加村集体收益12万元;打造种养循环基地1个,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培养养鸡、养猪、养羊的“土专家”“土秀才”80余名;为上百户困难家庭点亮希望的灯盏;其驻村事迹多次获学习强国、重庆电视台等媒体平台转载报道。
谢续学:危急时刻安全转移涉险群众410人
谢续学,男,中共党员,生于1969年6月,现任巫溪县田坝镇田坝社区党支部书记。他勇担重任,身先士卒,哪里出现灾情、哪里出现险情,哪里就有他冲锋在前、挥汗如雨的身影。2024年7月11日,田坝镇降雨量达287.9毫米,最大小时雨量达38.6毫米,湾滩河水位再创新高,街面积水超2米,浸泡房屋160余栋,1小时内场镇范围内发生3起泥石流2万余方。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田坝社区的居民们总会在街道上看到一个坚定而忙碌的身影,暴雨来袭,为了村民的生命安全,他逆水而行、步伐坚定,昼夜奋战在防汛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村民需要的每一个地方,安全转移136户410人,尽显一名共产党员无私无畏、勇敢顽强的优良作风。其事迹曾被光明网、县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报道。
刘功秀:乡村振兴路上的“铿锵玫瑰”
刘功秀,女,生于1978年6月,巫溪县尖山镇太平村村民。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眼光独到,立足尖山镇资源优势,大量种植前胡、独活、清脆李等经济作物,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因成绩突出、为民爱农,被群众推荐为重庆市人大代表。巾帼不让须眉,这是刘功秀的人生誓言,她成立巫溪县青山包农业专业合作社、巫溪县绿源农业有限公司,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带动脱贫户等1200余人增收致富。她下定决心要把对家乡的眷顾和热情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带领乡亲种好摇钱树,同奔致富路。企业曾荣获全国巾帼扶贫示范基地、市级专业合作社、全国地标品牌、重庆市中药材示范基地等光荣称号;个人曾荣获2021年川渝乡村女能人称号。其事迹曾被搜狐网、巫溪文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陈元生:勤耕四十载 引领村民共筑致富路
陈元生,男,生于1962年3月,中共党员,巫溪县菱角镇桐岭村蚕桑养殖户。陈元生自行开始养蚕近40年,面对当时技术匮乏等难题,他夜以继日,蚕房为伴,逐渐摸索出一套蚕种催青、小蚕共育、成蚕饲养、上蔟结茧的成熟技术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他一跃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并带动村民一起养蚕,发展蚕桑为该村主导产业。2017年,菱角镇桐岭村建设300余亩高标准桑园,在全县率先实行蚕桑恢复性发展试点,更以“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引进巫溪县祥飞茧丝绸有限公司落户,陈元生主动请缨担任桐岭村蚕桑专职技术员,推动该村养蚕车间实现从传统的每年3季养蚕向智能养蚕10季的大幅提升,也为11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他的带动下,桐岭村蚕桑产业蓬勃发展,每年共养蚕800张,产茧3.4万公斤,年收益将达到182.32万元。其事迹被县融媒体中心报道;桐岭村蚕桑产业被人民网、上游新闻、华龙网、重庆日报等报道。
谭洲贵:36年如一日用爱诠释出“丈夫”二字的重量
谭洲贵,男,生于1954年4月,城厢镇五新村村民。1986年,杨光秀已经历过2次丧夫之痛,拖着两个女儿和一个患有脑膜炎的儿子艰难度日,谭洲贵在认识杨光秀后,杨光秀因意外瘫痪,但他毅然与杨光秀结婚,并独自照顾瘫痪妻子36年。36年间,他们没有生育子女,全靠谭洲贵一人撑起这个家:每天早早起床,为妻子穿衣洗漱和做饭喂饭;变着花样为妻子做饭,做完饭再去忙农活,忙完再回来照顾妻子。因妻子瘫痪后不能自主排便,每一次妻子的大小便,都是谭洲贵用轮椅将她推到厕所里,再抱着她坐到排便椅上后解决。平日里他担心妻子无聊,便每天把妻子背下床,阴雨时让妻子在屋檐下坐坐,看看风景换换心情,天晴时就让妻子在外面坐坐,晒晒太阳补补钙。喂猪、砍柴、洗衣、做饭,甚至包括杨光秀上厕所等琐事,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仍是手脚麻利……曾获“巫溪好人”荣誉称号,其感人事迹曾被县融媒体中心报道。
金良春:亲体肾移植 诠释骨肉情深
金良春,女,中共党员,生于1988年11月,2019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巫溪县峰灵镇双树村综合治理专干。2016年6月,金良春的弟弟金良志患上慢性肾炎,经过持续的治疗和复查,病情仍旧加剧,被确诊为尿毒症5期,在了解到进行肾移植是弟弟金良志活下去的希望,她毅然决然作出决定,为弟弟捐肾。根据医嘱所说体重超重会增加手术风险,从决定为弟弟捐肾的那一天起,金良春每天都在坚持锻炼,即使因恶劣的天气出不了门,她也坚持在家里或者村里做运动。除了运动,金良春也特别注意一日三餐的饮食少油少盐,晚上几乎不吃米饭,仅1个月时间,便成功减重15斤。2023年9月,亲体肾移植配型成功。2024年1月16日,亲体肾移植手术成功,金良春用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诠释一份深沉而又勇毅的爱,手足情深的感人故事传遍山乡。曾荣获“重庆好人”“巫溪好人”等荣誉称号,其感动事迹被县融媒体中心报道。
肖红梅:用爱回报两位养父二十余载养育恩
肖红梅,女,生于1990年1月,古路镇观峰村村民,是残疾人肖贤春兄弟俩35年前捡回的女儿。35年来,未成家立业的肖贤春兄弟俩将肖红梅拉扯大。特殊家庭成长的艰辛和悲痛反而让肖红梅身上充满满满的正能量,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像她的名字红梅一样,历经风霜仍如花绽放,她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拼尽全力回报两个爸爸。长大后的她,放弃外面优渥的生活,回到家乡悉心照顾年迈的爸爸,在自己生活还很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给老人治疗眼病,在老人车祸受伤后悉心照料,最大限度的改善两位老人的生活条件。如今,在照顾好两个爸爸的同时,肖红梅还分出精力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人,这份爱的回报谱写了一曲尊老敬老、践行孝道的动人赞歌。曾荣获“重庆好人”“巫溪好人”称号,感动事迹被重庆日报、市文明办网站、县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报道。
石德荣:28年收留帮助14名残疾人
石德荣,女,1967年1月生,中共党员,宁厂镇猫儿滩社区党支部副书记。2015年,丈夫不幸中风落下肢体二级残,石德荣一边悉心照顾丈夫,一边抚养两个儿子,生活的重担并未让她屈服,反而激发了内心深处的力量。石德荣不仅以柔肩扛起整个家庭,28年来,还收留6名残疾人,帮助8名残疾人就业。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巫溪好女人·十佳巾帼志愿者”等称号,其感人事迹曾被重庆日报、县融媒体中心报道。
刘世发:全心照顾患病哥哥 书写亲情大爱
刘世发,男,生于1973年9月,天元乡万春村村民。刘世发的哥哥刘世彬56岁,膝下无子,一直疾病缠身,肺穿孔、急性肾衰竭,又于2024年突发血栓,半身接近瘫痪,生活排泄不能自理,无人照顾,在巫溪县人民医院治疗后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刘世发在外务工得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营生回家带着病危的哥哥直奔万州三峡医院,仅初期治疗费用达5万余元,而刘世发家中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这让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帮助哥哥看病,刘世发和妻子合计省吃俭用,在家照顾哥哥,不能外出务工,刘世发就四处去找小工挣钱,即便如此,他对大哥的照顾却从未有丝毫怠慢,一日三餐,洗脸洗澡,无微不至,诠释了“孝老爱亲、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良好家风和传统美德。曾获“巫溪好人”荣誉称号。
塘坊社区“银发”志愿服务队:排忧解难显担当 服务群众促文明
塘坊社区“银发”志愿服务队是由辖区党员代表、退休人士、社会贤能等热心公益的群众自发成立的志愿队伍,平均年龄65岁,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资历优势、经验优势、人脉优势和才能优势等,主动为当地党委、政府排忧解难,自愿为辖区群众开展服务。
社区活动中他们主动要求参与活动策划、筹备、演出及相关服务工作,围绕当前重要会议、重点工作、群众关注点等创作本土节目,通过宣讲、诗歌、小品、情景剧、三句半、五句子山歌、舞蹈等形式在每月的文化服务活动中进行表演。“无事酒”泛滥成灾,群众怨声载道,会员谭孝菊主动思考,将大家的心声道出,及时创作“三句半”节目《严防严控整酒风》广受欢迎,遏制当地的“整酒风”,被工人日报、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由县委宣传部拍摄上报给市委宣传部作为“春风满巴渝”专题片素材。如今,该志愿服务队从成立之初的20名会员,到现在会员达288人,为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系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