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记者从巫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新闻发布活动上获悉,2024年,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40.2万亩,收获面积11万亩,同比增长8.4%;种植产值达13.8亿元,同比增长8%。中药材加工业快速增长,新增规上企业2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0.95亿元。
中药材贝母和独活。
发布活动在通城镇举行。会上,县农业农村委中药材专班组相关负责人系统介绍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优势,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一主两辅”之一,并作为乡村产业振兴主导产业,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品牌打造等举措,培育“独活”“太白贝母”“黄精”“金花葵”等一系列优质中药材,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随后,红池坝镇、兰英乡、双阳乡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本乡镇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其中红池坝镇充分发挥地理环境优势,深耕黄连、贝母、天麻、云木香等道地药材种植,建设多个现代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成功实现富民强村; 兰英乡以种植太白贝母为主,实行“村集体经济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双引擎策略,形成“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太白贝母综合产值超过8000万元;双阳乡全乡共223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目前中药材在地面积达5200余亩,涵盖独活、云木香、贝母、前胡等 10 余个品种,规模化生产体系基本成型。
在问答环节,面对村民提出的产业规划、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热点问题,各个发布人结合实际案例逐一解答。
据悉,巫溪县下一步将立足现有地标品牌,加大中药材产业品种创建、宣传推广;并加大后端产品开发,多业态、多模式全链条打造中药材产业。力争将巫溪县打造成全国道地药材种源基地县、优质独活种植区、全国太白贝母基地县,让这方沃土上的“苦药材”真正变成乡亲们的“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