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我县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到43.4 ℃,热射病这一高温“致命威胁”也随之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为帮助市民科学认识热射病,掌握实用的预防方法和紧急救治要点,记者来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邀请医生为大家答疑解惑。
据了解,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类型,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热量过度积聚。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经典型,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经典型热射病则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发病。
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树林介绍,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口渴、多汗、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引起重视,这可能是中暑的先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很可能已经发展为热射病,必须立即就医。
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树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高温环境下,应尽量待在凉爽的环境中,空调房是最佳选择。要主动、规律地补水,必要时补充电解质。穿着以浅色衣物为宜,做好防晒工作,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活动,注意休息。尤其要特别关注和保护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中暑预防的核心是避热、补水、知风险、识症状、快反应。
县人民医院医生特别提醒,若遇疑似热射病患者,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散热,用湿毛巾或冰袋敷颈动脉、股动脉等大血管部位,或温水擦拭身体降温。当患者意识清醒时,可补充淡盐水,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就近就医,避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