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社会民生
13万亩青脆李战高温 农委“双线”出击挽回果农损失
日期:2025-08-03

八月初酷暑,正是巫溪青脆李飘香上市的关键时节。然而,连日持续的高温“烤”验,导致部分青脆李出现软果、红果(太阳果)增多现象,果农心头蒙上阴云。县农业农村委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全国客商加速收购优质果,并联系加工企业兜底软果红果,最大限度为果农止损增收。

通城镇的青梅村青脆李分选打包现场。记者 李培烈/摄

位于通城镇的青梅村,是巫溪青脆李的核心产区之一。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层薄、蓄水能力弱,对高温尤为敏感。连续多日逼近40℃的烈日炙烤,使得村里不少本应清脆的李子变软、被晒伤发红。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及时联系果商,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采购商涌入巫溪。

巫溪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向芳介绍,她们立即组织全国各地的果商到巫溪收购,最多的时候一天有80多个果商分布在全县各个种植基地,平均每天的收购量能达到2000多吨。

通城镇果农谌祖学是“抢收战”受益者,他家10亩青脆李几天售罄。看着果园所剩不多的好果被有序采摘运走,他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他说到,我家一共13亩李子,目前卖了6万多元,总共能卖8万左右。

工作人员对青脆李软果和红果进行深加工。记者 李培烈/摄

优质果销售进入尾期,因高温受损的软果、红果,鲜食价值低,极易腐烂,若无法及时处理,损失将进一步扩大。县农委迅速开辟“第二战线”,积极对接市内外的水果深加工企业。在农委的牵线搭桥下,一批加工企业迅速跟进,开出了保底收购价,专门收购软果和红果用于制作果脯、果酱、果汁等产品。

针对即将进入成熟期的晚熟品种,县农委组织农技专家深入产区,指导果农加强果园水分管理、合理利用遮阳网等设施,并持续对接市场,力求最大限度保障晚熟果品质和销路,为果农全年收益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