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磺镇羊桥村远景。记者 贺裕思/摄
8月22日傍晚时分,褪去燥热后的上磺镇羊桥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三三两两的出门散步,广场旁的羊桥村办公室里一派繁忙,屋内,卢祖真坐在电脑桌前,文件资料堆积如山,却被整理得井井有条。
情暖童心,暑假班守护留守儿童
2004年,32岁的卢祖真返乡就业,2008年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入羊桥村担任村会计,2010年通过选举担任羊桥村党支部书记。
彼时的羊桥村,邻里和睦、民风淳朴,但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卢祖真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
为了给村里的留守儿童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刚走马上任的卢祖真就决定——在村办公室开办暑假班。他告诉记者,2010年他刚当上村书记,很多老人对他不是很信任,怕孩子们安全没保障,加上孩子好不容易放长假都想玩耍不愿意参加,所以很多家长都持观望态度。
他和工作人员商量后,拟定出了《羊桥村委会暑期辅导班安全责任书》,责任书里明确了孩子们参加暑假班期间的所有安全保障问题。随后,便和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村民们看着卢祖真如此认真负责的态度,便开始试着将孩子送去暑假班。
“每年几乎都有五六十个小学生来我们这儿参加补习。”卢祖真说,几年来,家长们从开始的观望,到现在还没放假就提前给孩子报名参加,这种态度的转变成为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卢祖真在结班仪式上与学生们交流。记者贺裕思/摄
除了家长的信任,孩子的成长,也让他们尤其欣慰。
“暑假班里有个叫冉启燠的娃娃,刚开始来的时候话都不怎么说,后面我们老师耐心的开导他,带他们做游戏,慢慢他也开始融入人也变开朗了,还说明年要第一个来报名。”每当说到孩子们通过暑假班成绩提升或变得开朗,卢祖真的高兴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很多留守的孩子其实都自卑、内向,但每个孩子都是未经雕琢的璞玉,一定要在他们成长期间好好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孩子们将来定会成长为有用之才。
“有了这个暑假班,娃娃的暑假作业我们都没操心过,班里有专业老师辅导,平时还有课外活动,带娃娃们去写生、扎稻草人,让我们省了很多心。”冉啟燠家长冉龙全说。
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记者 贺裕思/摄
7年来,羊桥村暑假班累计收纳学生400余人,成了孩子们暑期争先恐后想要参加的“夏令营”。为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暑假班还增添了兴趣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不再是简单的作业辅导。现在还有了专业社工和大学生的加入,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爱心续航,基金会助力学子梦想
早些年间,羊桥村尽管每年有不少高中应届毕业生,但许多学生为了生计,都选择早早步入社会,终止学业。卢祖真看着本该背着崭新大学行囊继续求学的学生们,穿着工装进入工厂,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知识才是斩断穷根的利刃,卢祖真不忍学生们被眼前困窘牢牢束缚,将大好前程断送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他当下便决定,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
但空有一腔热血远远不够,得有实打实的资金为孩子们兜底,撑起他们逐梦大学的底气,奖学基金会的设想应运而生。
可基金会成立容易,资金如何来?真要付诸实践,才发现困难重重。
2018年,卢祖真跑遍了羊桥村所有企业、商店。“开始还有人以为我是骗子,后面硬是说破了嘴啊,东拼西凑,我自己也添了一点儿,才筹集到5000多元。”卢祖真介绍说,当年羊桥村共有十名应届生考上大学,每人奖励500元,资金一下就用完了。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基金会不得不无奈暂停。
但卢祖真心中的那团火从未熄灭。
202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卢祖真遇到了在外办厂回家过年的老乡王家瑜,他鼓起勇气向他讲述了自己想成立奖学基金会的设想。王家瑜被卢祖真的真诚打动,他郑重地向卢祖真承诺:“卢书记,成立这个基金会是个大好事!我愿意每年给基金会托底,给孩子们铺铺路!”
有了乡贤的助力,基金会在今年正式成立。
基金会对考上重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奖励。记者 贺裕思/摄
村上特意给基金会设立专户用于奖学。基金会设立标准对于考上重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一次性奖励500元;被“211工程”大学录取的学生,可获奖励1000元;若被“985工程”高校录取,则奖励金额提升至2000元;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子,奖励1000元。
当看到那些凭借自己努力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接过基金会奖励的那一刻,卢祖真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今年,还有拿到奖学金的毕业生加入到暑假班教学队伍中来,这不仅是对学生们学业成果的肯定,更是在羊桥村播下了重视教育、追求知识的种子,让更多孩子看到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希望,让知识的帆船,在羊桥得到了续航。
卢祖真说,若今后资金壮大,基金会还会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希望拿到奖学金的学子们,能够记住家乡,以后有机会也能为家乡尽一份力。
志在暮年,办夜大丰富老人生活
在羊桥村,卢祖真宛如一颗不知疲倦的陀螺,围绕着“让村子变好”这一轴心高速旋转,关注村里学生的学业,只是他忙碌日常的一角。那些为村庄奉献了一生的孤寡留守老人,也成为了他记挂的存在。
老人们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生活难免孤寂,卢祖真思考着如何能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与意义。
他告诉记者,他想像城里一样,在村里开设夜大,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养生保健常识,还可以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音乐等。希望老人们能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让他们在晚年时光里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尽管目前夜大还处于计划阶段,但卢祖真已经满怀期待地憧憬着它给老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他坚信,这将成为羊桥村关爱老人的又一暖心举措,也将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卢祖真,这位羊桥村的书记,以他的爱心、决心和恒心,在乡村教育、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羊桥村的希望之路,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全面提升。他的故事,还在羊桥村继续书写着,而他的奉献精神,也将激励更多的人为乡村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