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

马铃薯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种薯质量关系全年收成与农民增收。近年来,巫溪县创新推行“异地扩繁”模式,将由本地培育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调运至内蒙古、甘肃等高纬度、冷凉地区扩繁为生产用种,再回运至县内种植。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种薯质量与产量,也为全县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凤凰镇七星村的种薯集中发放点。记者 李培烈/摄
近日,在巫溪县凤凰镇七星村的种薯集中发放点,一辆辆满载马铃薯种薯的货车缓缓驶入,不少村民早已在现场排队等候。工作人员按照前期统计的预订数量,逐一核对信息、精准称重、有序分发,现场繁忙而井然。
马铃薯作为巫溪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万亩左右,每年种薯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为破解当地因气候条件限制导致的种薯繁育产量不稳、病害多发等难题,薯光农业科技积极探索“异地扩繁”路径——将巫溪自主培育的脱毒原原种,调运至内蒙古、甘肃等北方地区进行规模化扩繁。待种薯达到质量标准后,再统一运回巫溪,供应给广大种植户。
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刘福祥介绍
目前已销售马铃薯种薯3200吨,正处于发放配送阶段,现已发放2000吨。为提高种薯产量与品质,将巫溪的脱毒原原种运至内蒙古进行扩繁,扩繁后再回收回来,通过“高海拔培育、低海拔种植”的模式,既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又保障了种薯品质。
近年来,巫溪县依托山区地理与气候特点,持续推动马铃薯产业向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逐步构建起从脱毒育种、异地扩繁到本地推广的完整技术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薯光农业科技公司下一步将重点推广一批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马铃薯新品种,并围绕种植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储藏等关键环节,组织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农户种植技能与经营管理水平。
从“巫溪育种”到“北繁南用”,再到“技术入户”,一条融合科技与自然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新路径正在巫溪稳步延伸。随着种业创新与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小小马铃薯,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富裕的强大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