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社会民生
【回眸“十四五” 启程“十五五”】巫溪县马铃薯和蔬菜产业发展专班:“小土豆” 成就 “大产业” “绿蔬菜” 拓宽 “富民路”
日期:2025-11-19

粮安则民安,菜丰则市荣。“十四五” 期间,巫溪县将马铃薯与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关键抓手,以 “巫溪洋芋” 金名片破圈出海,借高山蔬菜绿动能稳供增收,五年耕耘筑就了从35万亩马铃薯基地到50万吨年产量的产业高地,更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中欧地标的品牌飞跃。如今,站在新起点,产业专班如何擘画 “十五五” 新蓝图,推动 “小土豆” 成就 “大产业”、“绿蔬菜” 拓宽 “富民路”。

本期《回眸 “十四五”  启程 “十五五”》系列访谈栏目,邀请到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县马铃薯和蔬菜产业发展专班组长谭玉军。他将结合巫溪县马铃薯与蔬菜产业的发展实践,带我们全面回顾 “十四五” 期间的 “丰收答卷”,详细解读 “十五五” 时期的 “未来蓝图”。

“十四五” 期间,巫溪县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马铃薯作为10亿级产业集群来抓,从 “种得好” 到 “卖得好” 再到 “品牌响”。

一是培育优质种薯。我们建成了重庆市规模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年产出2000万株试管苗、5000万粒原原种。

二是打造了示范基地。在尖山、朝阳、文峰、塘坊等乡镇建成了马铃薯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年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年产量突破50万吨。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了15家本土加工企业,推出了薯条薯粉、马铃薯面条、酸辣粉、曲奇饼干等系列产品。

最后是唱响品牌,我们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六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巫溪洋芋” 也入选了《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录》。

巫溪县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蔬菜产业方面,我们主要围绕 “稳供、优产、提质、增效” 下功夫。

一是稳定产能保供应。年均种植蔬菜17万亩,年产量33万吨,既满足了本地的 “菜篮子”、也成了外运的 “抢手货”。

二是优化布局提品质。依托市级高山蔬菜保供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了以胜利、塘坊、文峰、尖山为主的高山蔬菜产业示范带。

三是培育主体促加工。培育了3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年加工销售蔬菜超过1万吨,产值突破6000万元。

四是认证品牌增价值。现有10个蔬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巫溪高山包包菜、高山大白菜也获得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认证。

面向 “十五五”,巫溪县有哪些目标、举措?

“十五五” 期间,我们将聚焦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建设。

在马铃薯产业方面,一是要把种薯繁育做得更 “强”。计划把脱毒试管苗年产量再提升10%,选育一批抗病虫害、附加值高的马铃薯新品种;二是要把种植基地做得更 “优”。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通过 “协会 + 经营主体 + 集体经济 + 农户” 的模式,带动农户共享收益;三是要把品牌做得更 “响”。联合餐饮、食品企业研发一批马铃薯新产品,打造几个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

蔬菜产业方面,一是要打造更高标准的示范基地。聚焦绿色高效种植,引入智慧农业设备,提高亩产效益;另一方面就是要借助各类平台,比如中国的农交会、农博会等宣传推介巫溪高山蔬菜。

同时也研发一批深加工产品、拓展消费场景;此外,我们还将推动产村景、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创建马铃薯现代农业 AAA 级景区和高山蔬菜智慧农业基地,让产业园区变研学 “景区”、农特产品成消费的 “爆品”,真正实现 “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的双赢目标,加快推动巫溪绿色崛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