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专项规划
  • [ 索引号 ]
  • 11500238750071502K/2022-00130
  • [ 发文字号 ]
  • 巫溪府发〔2022〕6号
  • [ 发布机构 ]
  • 巫溪县人民政府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成文日期 ]
  • 2022-03-09
  • [ 发布日期 ]
  • 2022-03-10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有效性 ]
巫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巫溪县科技创新“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2-03-10

巫溪府发〔20226

巫溪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巫溪县科技创新“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巫溪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巫溪县人民政府

                                 202239

    (此件公开发布)

巫溪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22

目 录

一、发展现状6

(一)发展基础。6

1.“十三五”科技发展主要成就。6

2.存在的问题。7

(二)发展机遇。9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9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9

3.交通互联互通的机遇。10

4.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10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基本思路。12

1.顺应科技发展趋势。12

2.突出巫溪地方特色。12

3.助力经济社会发展。13

4.夯实基础补足短板。13

(三)主要目标。13

三、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创新15

(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15

(二)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旅游发展。17

(三)利用科技创新提升绿色工业。18

(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20

四、加快完善企业科技创新23

(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3

(二)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23

(三)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24

(四)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25

五、强化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聚集25

(一)积极吸引市内外创新资源。26

(二)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26

(三)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产业。27

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28

(一)加快科技孵化平台建设。28

(二)加速科技研发平台建设。29

(三)加大科技和金融融合力度。31

(四)改进科技创新服务制度。32

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33

(一)完善创新决策机制。33

(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33

(三)完善创新激励机制。34

八、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34

(一)立足本地培育人才。34

(二)大力引进创新人才。35

(三)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36

(四)增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36

九、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37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37

(二)带动全社会R&D投入力度。37

(三)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力度。38

(四)加大科普传播和宣传投入力度。38

十、加强组织实施39

(一)完善组织实施机制。39

(二)完善创新创业环境。39

(三)加强规划实施考核评价。40

巫溪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重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巫溪抢抓战略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巫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奋力实现巫溪绿色崛起,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1.“十三五”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以来,根据重庆市的统一部署,巫溪县先后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园区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了财政资助、税收激励、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优惠政策,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十三五”以来,巫溪县完善科技投入方式,创新财政补助形式。通过事前与事后结合的多元投入方式,实施科技金融计划,引导、放大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作用。从项目引导、财政金融、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多方筹划配备资金,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的支持。

    创新平台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十三五”以来,巫溪县大力建设科技平台,打造1家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运用平台、1个科技金融平台、5个创新创业平台、2个技术研发平台、4个市级科技服务平台、2个市级科普平台共计6类科技平台。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截至2020年底,累计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6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大力壮大创新队伍,孵化载体累计入驻企业326家,孵化企业200余家,累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120余次,培育创新创业人员10000余人次。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截至2020年底,巫溪县共有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9家,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有效发明专利9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2.55件,登记科技成果311件。科技成果转化率100%,甲鱼人工繁殖技术、太白贝母设施栽培规范化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专利的转化应用,实现甲鱼繁殖率提高50%,成活率提高20%,太白贝母亩产值提高10%并获得林木良种证。

    2.存在的问题。

    创新能力不强。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人才基础等因素限制,巫溪县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缺少行业内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科技产业发展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科技成果难以应用和转化,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少。此外,巫溪县工业结构以能源矿产开采为主,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不足,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支撑不足,粗放型发展路径短期难以改变,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

    科技投入不足。“十三五”以来,巫溪在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安排经费预算,支持科技创新。但受财力限制,仍然存在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巫溪县科学技术支出从2015年的2024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316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从20150.5%增长到2020年的0.53%,科学技术支出虽略有增加,但撬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巫溪县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普遍投入。巫溪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从“十二五”末期的0.16%下降到2020年的0.10%,不仅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也与巫溪县设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以上”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

    金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尚待加强。“十三五”以来,巫溪县先后出台了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探索以知识价值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债权融资机制;完善科技股权投资体系;推动银行提高对科技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政策措施。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包括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在内的多项政策措施尚未落实,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尚待加强。

    部分科技创新政策脱离于地方科技创新需求。当前,巫溪县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基本上是对重庆市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市级相关政策加以遵循,而未能很好结合巫溪县情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导致自上而下的科技创新政策一定程度上脱离于地方科技创新的实际。部分创新政策设置标准过高,超出了巫溪县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未能服务于企业创新。

    (二)发展机遇。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巫溪带来重大机遇,有助于巫溪在融入“双循环”新格局中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中嵌入产业分工体系,在促进产业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中成为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巫溪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巫溪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

    2020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巫溪县委《关于全面融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中将巫溪目标定位为“努力建设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创新成果应用示范集聚区”,使巫溪“成为三峡库区乃至成渝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展示地”。

    巫溪县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处,是渝陕鄂边区的物资集散地和信息窗口,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渝陕鄂毗邻地区纵深开放门户中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巫溪在推进国土空间优化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补链成群、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过程中拓展协作新空间,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深化与渝陕鄂边区县(市、区)全方位协作,积极主动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助于巫溪在渝陕鄂边区纵深开放中发挥支撑作用、带动作用、示范作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

    3.交通互联互通的机遇

    “十四五”期间,巫溪将大力推进对外大通道项目建设。随着巫镇、巫开、两巫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通车,以及郑万高铁开通运营,巫溪将迎来全面高速时代,实现铁路建设“零”的突破。从而彻底打破交通基础设施瓶颈,构建起渝陕鄂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区位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变。“十四五”巫溪交通互联互通的推进,为巫溪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促进创新创业主体茁壮发展,加快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资源不断聚集,极大地促进巫溪科技创新的发展。

    4.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空前提高。当前以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在高科技国际竞争白热化以及知识产权约束的刺激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庆不断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四五”期间,巫溪要不断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将为“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创新在巫溪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找准定位,以科技创新推动巫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思路

1.顺应科技发展趋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巫溪“十四五”科技创新要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5G应用等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科技型企业入驻巫溪。要加强大数据智能化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推进企业经营活动加速“触网”“上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插上智能的翅膀。要注重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持续拓展大数据智能化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政府治理等领域应用场景,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商用、民用、政用价值。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家居等应用示范,让巫溪广大群众共创智能时代、共享智能成果。

2.突出巫溪地方特色

要依托巫溪资源要素禀赋,在科技创新中突出巫溪特色、立足生态优势、符合巫溪实际,做到聚焦创新。在旅游方面,坚持“绿色打底、山河为骨、文化铸魂”,通过全域化发展、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积极构建“一心一轴两翼三环”旅游格局。在工业方面,要立足于巫溪县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工业发展必须服从于环境保护的定位,因地制宜围绕引进和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质量高的绿色工业开展科技创新。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支持种质资源挖掘、育种材料创新、传统品种提纯复壮和提升良种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融入“三峡农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

    3.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科技创新既要带动农业、工业的发展,也要助力巫溪经济社会政府治理的全方位发展。要在科技创新中助力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壮大,使农业、工业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使科技创新成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巫溪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体系的完善;要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

    4.夯实基础补足短板

    针对巫溪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的问题,巫溪“十四五”科技创新要在创新主体、专业人才、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需要补齐短板,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要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要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为重点大力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要以丰富特色、提升专业化为重点发展壮大、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要以适合巫溪特色产业的专项科技为重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

    (三)主要目标。

    把巫溪打造成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创新成果应用示范集聚区,到2025年初步形成集聚区的框架体系和核心功能,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

——创新成果应用示范集聚区初见成效。以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为创新成果试验基地、成果转化承接地,着力打造国家级、市级园区、景区,加快建设县级园区。累计培育科技创新平台1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件以上。

——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投入,财政科学技术支出逐年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激励政策更加健全,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服务保障更加优质,崇尚创新、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氛围更加浓厚,营造科技创新“小气候”,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创新人才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完善引才政策,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提升产业层次或填补产业空白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层次,形成优秀人才聚集效应。

——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持续提升。科技教育与普及全面发展,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更加多元,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公民基本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水平相适应。

2035年,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初步建成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创新成果应用示范集聚区。

三、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创新

    (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

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广适宜巫溪县的马铃薯、生态畜牧、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主推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大宁河鸡、生态鱼、中蜂、茶叶、核桃、蚕桑、烤烟、魔芋、油菜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逐步扩大马铃薯、水稻、油菜、玉米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规模,扩大机械深松技术作业面积和宜机化土地整理整治面积,进一步提升农业耕种收综合化机械水平;发挥“巫溪洋芋”作为中欧互认证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优势,发展壮大塘坊—文峰—朝阳—尖山马铃薯产业带,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马铃薯种源基地和优质商品薯基地,争取建设马铃薯种质资源库;改扩建畜禽良种场和规模养殖基地,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推进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到十四五期末,把巫溪独活、巫溪太白贝母打造成全国最大商品基地和优质种源基地;着力发展特色精品果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果业。

    推进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选择巫溪“1112”重点农业产业,林果、冷水鱼、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农产品烘干、净化、分级、保鲜、储藏等初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推广产地初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完善加工装备和设施建设,进一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率,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建立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具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链。坚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鼓励返乡人士、本土人才创业创新。积极引进和整合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平台的作用;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校达成科技战略合作意向,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推动智能化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巫溪特色农产品种植、开发和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推进农业管理智能化,综合利用物联网,建设全县智能农业监测网络,实现监管网络全覆盖,精准指导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以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加快农业机械智能装备、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及农机作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示范建设一批智慧农场和基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转全程透明可溯。追溯探索农产品流通交易智能化,提升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商品化能力。

专栏1  现代特色山地高效农业攻关与推广项目

1.现代种业保护。开展特色农业技术和品种创新,助推育种技术改良、新品种试验以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巫溪洋芋”“巫溪独活”、“巫溪太白贝母”“巫溪老鹰茶”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品种,打造优质种源基地。加强种子检测体系建设,提高种子质量监控能力

2.农产品加工与保鲜。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能力,鼓励和支持依托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开展“一房多用”,发展产后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果蔬、茶叶、中药材等为重点,开发营养均衡、功能强化的健康食品,以及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非食用加工产品。

3.智慧农业。将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应用于农业生产,积极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精准农业,试点实施农业全程数字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构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构建面向生产、生活、经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的服务技术平台体系。建设全县智能农业监测网络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4.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加强涉农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集成、研究开发、培育改良,推广应用农作物和养殖的病害防治技术,完善和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围绕科学种植、养殖、农产品营销加工、农民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培养一批科技骨干,提高农民整体科技素质。

(二)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围绕重点景区、重要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旅游模式,大力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商贸、教育、文化、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围绕红池坝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大宁河国际漂流节等重大旅游活动,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提升重大活动、赛事水平。紧盯高科技智能化有特色,策划举办大美山河·逍遥巫溪重大文旅系列活动,增强文旅活动吸引力和实效性,唱响逍遥巫溪品牌。聚焦无障碍旅游和无接触服务,推进旅游设施智能化改造和互联网+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一点游巫溪,加强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应用,提升旅游便捷度,让游客舒心、满意。

专栏2  生态旅游攻关与推广项目

全面推进智慧文旅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集旅游管理、服务、营销一体化“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化改造,基于VRAR5G等技术,探索开发VR地图、智能导游等应用场景,提供沉浸式、交互式服务。开展旅游大数据应用,推广“一点游巫溪”,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文化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与巫山县、奉节县等周边区县的智慧文旅联动交流,推进文旅线上合作宣传推广协同化。

 (三)利用科技创新提升绿色工业。

    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中,对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和“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找准定位,成为产业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清洁能源、建筑材料、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特色轻工、盐卤开发等产业,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生产新型技术产品、采用新型经营模式等方式,推动产业向关键环节和价值链两端延伸,推动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理石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药材精深加工、教育装备生产中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加快以大数据智能化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扶持引导传统企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转变,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管理、营销智能化水平,建设工业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化园区和智能化厂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发展智能产业。实施“机器换人”行动,鼓励企业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重点围绕绿色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加工、服装鞋帽加工、清洁能源生产、教育装备生产等领域,推进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建设,引导工业企业“上云”发展,推动企业由传统生产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构筑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

专栏3  绿色工业攻关与推广项目

1.数字化车间。深入推进“机器换人”,聚焦食品加工、大理石加工、服装鞋帽加工、教育装备生产等特色产业,鼓励企业对生产线实施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引导企业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到2025年,建设数字化车间1间。

2.智能工厂。以智能化升级为方向,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设备、新材料,引导企业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应用,加快企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和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鼓励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建设智能工厂。到2025年,建设智能工厂1个。

3.工业“互联网+”。加快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支持建设云平台,引导企业发展云制造和促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引导企业通过传感器、嵌入式终端、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等技术和产品的集成应用,形成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新型能力,实现生产管理各环节的互联互通。建设全域性普惠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连接融合起来,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深化工业互联网试点建设与应用,促进企业强链、补链,积极培育制造业产能共享、循环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

    加快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和新兴科技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健康、养老、育幼、文化、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智能化升级。大力培育康养旅游、食品营养健康、中药保健养生、智能物流、共享经济、网络零售、无人商店、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会展等产业,打造渝陕鄂川边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推进“云旅游”,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创新升级。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家居等场景化应用,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乡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路径。

专栏4  新兴产业攻关与推广项目

1.现代物流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基地。加快建立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服务平台,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和效益。培育支持物流业一站式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突破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数据库的对接,加快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2.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大数据、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新业态。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瞄准行业前沿技术装备、新兴产业应用领域和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大力研发、应用、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3.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健康为主导方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新产业培育机制、公共服务、产学研协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实现创新要素高度集聚、配套体系更加完备、对外开放显著扩大。大力推行绿色制造理念,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工厂。

    (五)加强科技创新在社会事业中的应用。

    集聚优质医疗力量,整合医疗资源,拓展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空间,提高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技术储备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2.0工程,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防范。加大河流岸线水土流失保护、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土壤污染及固废危废治理,依靠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探索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路径,着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污染治理科技水平。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社区治理智能化网格化共治平台建设,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

专栏5  社会事业攻关与推广项目

1.智慧医疗。提高健康产业信息化,推进智慧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医疗卫生网络平台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乡村延伸。

2.智慧校园。实施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建设智慧教育、智慧学校、智慧教室、智慧课堂及其应用场景,推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智慧化与融合发展。

3.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深化科技创新,加快实施水、大气、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重大环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实施环保产业示范,发展环境服务业,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科学管控调度,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推进碳市场建设和碳排放权交易。

4.社区治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打造“互联网+社区”的智慧社区,在城乡社区和农村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完善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做到全程帮办。开展基层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

    四、加快完善企业科技创新

    (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提高创新意识。支持各类企业集成运用创新驱动优惠政策,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创建特色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撑。鼓励企业成立研发机构,推进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实施法人化改革,内设研发机构按规定调整为研发类企业法人后,享受科研院所创新创业相关政策。

    (二)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

    适应巫溪实际,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科技应用的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新增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的主体,成为规范运营、标准化生产和带动农民的标杆和骨干。

    立足巫溪实际,以中小微企业作为企业创新的主力军,完善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方式,围绕区域特色高新产业,加大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改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服务机制,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鼓励帮扶大众科技创业,推动科技成果、创新思路等落地并发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

    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转型发展一批科技型企业,支持具有较强研发基础和发展实力的传统企业转型发展,建立完善研发体系,增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市级科技型企业,积极引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科技企业和上市企业,打造细分领域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规”“上市”。扶持提升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科技计划调控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科技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攀升,增加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专栏6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科技企业成长工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自主研发、购买、受让、许可等方式获得知识产权,引导现有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为科技型企业,鼓励新办和招商引进各类科技型企业。推荐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备案管理。到2025年累计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件以上。

2.“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提供分层次、分类别培育和精准服务,提升企业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应用,支持企业“上云”、“上市”,大力发展“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25年累计培育“专精特新”3家,“上云”3家。

    (四)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充分用足用好各项科技创新财政资金。用好国家、市级科技计划及巫溪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等。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券、研发准备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增量补助、重大新产品补助等普惠性财税政策,强化股权投资、转型孵化等专业服务,培育或引进科技型企业及“双高”企业。

    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激励政策体系,通过多种政策手段,降低金融机构投资风险,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不断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降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风险,有效缓解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鼓励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做好企业服务。不断完善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和改革举措以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建立以需求导向、绩效导向为目标的科技专项管理体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涉企政策落实,全面梳理并积极落实一系列降低企业税费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融资服务,积极开展政银、银企、政企合作。坚持对规上企业建立问题台账,做到“一对一”服务,“一对一”解决问题。

    五、强化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聚集

    (一)积极吸引市内外创新资源。

    积极引导市内外创新资源进入巫溪县,深入推动“引技、引智”工作,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争取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装置落地巫溪。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挖掘市内科技合作资源,鼓励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开发、科技咨询、学术交流等方式来巫溪县创新创业。依托巫溪县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处的地理优势,深化与渝陕鄂边区县(市、区)全方位协作,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人才招聘、县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的“传帮带”等渠道,引进一批优势科研项目、人才、技术、成果。不断深化县市、县院、县校、县企科技合作,推动与渝中区、山东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向更高水平发展。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扩大和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工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大数据智能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争取市级层面上各类科技资源向巫溪县倾斜。

    (二)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联系协作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优势互补。立足巫溪产业、企业需求实际,重点推广绿色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技术,集结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服务、成果转化4类科技平台功能。加大政府部门对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服务力度,鼓励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实力和合作能力的企业同市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巫溪县建设联合研发基地(中心)、实训基地、科技合作基地。支持企业与市外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或共建分支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探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心)、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

专栏7  产学研协同创新工程

1.专家大院。积极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依托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产业带动、中介服务、科技培训、自身建设,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利用平台、创业辅导、宣传推介等,为中小型农业企业、农村能人等提供农业创意规划、农业创新创业指导。

2.科技小院。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校企、校地合作,联合攻关,加强集成推广与成果转化,推进实用技术创新,建设集科研、实训、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科技小院。

3.实训基地。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师徒制”模式,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办法,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育。

    (三)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产业。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保障。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推进“双创”“互联网+”等创新模式建设。优化科技服务业扶持政策,大力培育科技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知识产权评估、电子商务等专业或综合性的科技服务机构。

    加大科技中介机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培育科技咨询、检验检测、技术评估、技术经纪、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中介机构,培育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初步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满足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需求。支持开展市场化运作,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融资并购、公开挂牌、竞价拍卖、交易撮合、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抓好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设,探索知识产权质押及融资工作,鼓励发明创造,引导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鼓励引导市内外知名优质服务机构在巫溪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以及相关科技对接活动,引导和支持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参与“双创”建设,加快巫溪县科技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科技企业和技术成果数据库建设,为政府、企业和创投机构等提供便捷的技术需求、专家、项目和投融资等信息,促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成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

    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一)加快科技孵化平台建设。

    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民间投资机构等各类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孵化器,提档升级恒易众创空间、网联英客市级众创空间、巫溪洋芋星创天地、网联天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培育一批创客、创新团队及科技型企业。建设巫溪县中小企业孵化园,完善创新服务中心功能,探索开展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的建设工作,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科技孵化平台。

    促进孵化器组织和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孵化、异地孵化等新型模式。健全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以巫溪县网联天下孵化器为依托,为企业提供多功能培训服务平台和多业务孵化平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创业基地、企业和创投机构发展“众创空间”,切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环境,为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提供支撑。

专栏8  科技孵化平台提升工程

1.加强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升计划,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融资等途径,支持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加快发展。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

2.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体系。

    (二)加速科技研发平台建设。

    加强研发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强化政府引导,根据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打造一批行业性、专业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科学家及科研团队等来巫溪设立科研分支机构或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培育本地科研机构做优做强。鼓励企业与市内外企业共建或自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或承担部分研发任务,形成企业研发机构的梯度培育机制。

    实现科技研发平台聚合发展。积极争取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技术、大数据等产业扩大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需求为导向,统筹布局建设科技研发平台,积极争取市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建,争取建设重点实验室。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以园区建设为着力点,服务县级工业园区创新,完善创新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开展农业领域集成创新。

专栏9  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工程

1.重点实验室。以重点产业企业为核心,鼓励其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带动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打造科技创新企业集群。到2025年,争取建设马铃薯区域重点实验室。

2.高端研发机构。结合巫溪盐卤综合开发情况等,争取引进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科学家及科研团队等来巫溪设立科研分支机构或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市内高端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市内外企业共建或自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引进培育高端智能制造、新产品试制试生产等项目。到2025年,争取引进北京地之光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及院士团队建设高端研发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

3.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加快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装备、生物与新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及企业新产品研发等,深入开展技术、人才、项目合作,自建和联合创建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协同创新体等科技创新平台。

4.农业产业园区。围绕马铃薯、青脆李、冬桃、高山蔬菜、中药材及柑橘等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产业园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区域集聚的农产品收储、加工园区。鼓励和扶持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到2025年,争取建设2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区,5个县级农业产业园以及1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三)加大科技和金融融合力度。

    推动科技和金融融合力度,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中心功能,引导市内外创业投资资本进入巫溪县,运用好创业种子投资基金,服务初创期中小微企业,完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退出流转机制,增加创业投资基金的流动性,提高使用效率,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能力。

    鼓励面向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整合社会金融资源,吸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建立风险补偿金,充分调动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金融租赁等方面的积极性,持续开展以知识价值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债权融资新模式,切实减轻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负担成本,化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用好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贷款损失进行风险补偿。积极推进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大力发展价值链融资、供应链融资和物流金融,鼓励银行开展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订单、收费权等新型融资方式。

    (四)改进科技创新服务制度。

    整合各类服务资源,聚集质优价廉服务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专业化、协同化、成本低廉的公共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甄选和使用服务的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包括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与培训、技术创新和质量保障、市场开拓、投融资等服务在内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尽快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健全更加灵活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支持企业自主选择技术研发方向,自主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自主管理使用和处置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对接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平台大型科研仪器、科技人才、科技文献、研发基地、科技成果、科普、自然科技资源等,实现开放共享,形成“线上网络平台、线下服务载体、专业服务机构、政策制度安排”四位一体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实施优势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引进和专利布局。推动专利技术成果的实施和产业化,引导企业采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利用区域专利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基础信息免费或低成本向社会开放,运用“互联网+”模式,建立覆盖企业、众创空间、科技园区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和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投融资等服务业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交易。

    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一)完善创新决策机制。

    支持政府与重点龙头企业、行业等开展协同创新。完善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立县级科技咨询委员会,扩容科技专家库,建设多层次科技智库。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和政策跨部门协同会商会审机制。

    (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加强对巫溪县科技产业的调查研究,及时将产业需求反应到公共政策层面,积极推动与产业要素配置有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的配套政策制定工作。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国家、市级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政策配套资金的预算管理、使用监督和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不断提高科技事业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保障体系,加强人才、技术、设备以及财税、法律等方面的服务。落实国家、重庆市关于科技人员在职创业和离岗创业、提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等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专栏10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1.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重庆市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20192022年)》《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管理和服务实施细则》《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等创新支持政策。

2.落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支持政策。

3.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三)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改革科技管理制度,加快推动绩效评价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用好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逐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参与项目合作,促进科研人员兼职创新或在职创业,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

    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将项目受理、立项评审、验收结题等关键环节,委托给第三方机构管理。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以科研诚信为基础,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将监督和评估嵌入“三评”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落实科学数据管理制度,促进巫溪县科技资源的有效积累、交流和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八、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一)立足本地培育人才。

    深入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落实“重庆英才计划”,大力培育名家名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落实科技人才启明星专项,培育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精英及青年科技人才。发挥现有技术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围绕生态畜牧业、生态茶叶、生态果蔬、生态中药材、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持续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夯实基础,搭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

    开展就业创业技术技能培训。支持职业学校、有实力的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就业创业技术培训,结合产业实际,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创业培训体系,探索建立“创业+特色技能”“互联网+”创业培训模式,加强对乡土人才、行业人才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

    (二)大力引进创新人才。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完善引进人才政策措施,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采用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智力引进与项目引进并重等方式,积极引进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集群发展的人才和团队,引导高层次人才向科研、生产和基层一线流动。

    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引进。围绕大数据、现代农业、生物与新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专家团队。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加大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力度,健全市场化引才机制,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引才主体作用,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探索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招才引智。落实大数据智能化急需人才政策及相关待遇。

    (三)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借助外力培养人才。统筹整合各单位人才项目,加强与成都、市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对接,紧扣基层需求,每年聘请或引进一定数量的大学教授、科研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分类组建“专家服务团”到巫溪县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借助外力帮带培养行业骨干力量。聚焦发展短板,依托市级、国家级人才项目,每年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渝中·巫溪对口帮扶、“三峡之光”、“西部之光”等人才交流项目。培养旅游、种养殖、电子商务等具有一定实用技能的乡村人才。“订单式”为行业部门培养紧缺人才,提高自身发展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柔性引才,主动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人才资源,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开发、科技咨询、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争取承办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柔性引进高端人才、顶尖人才,切实形成“周末工程师”“候鸟型教授”集聚的景象。推动专业引才,加强与专业引才机构合作,采取委托办理、协助办理等方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真正把需要的、高端的人才引进来。

    (四)增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鼓励学校加强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支持建设科技教学实践平台,开展VR智慧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明创造,促进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鼓励学校开设科技“小课堂”,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创意及科幻绘画等趣味科技课程。深入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配合开展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编程大赛、科学实验大赛、科技模型大赛等品牌赛事。支持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创新作文大赛、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等青少年赛事活动。

    九、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健全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健全县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和管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绩效。优化整合县级有关部门各类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建立跨部门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支持。进一步使财政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符合巫溪县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需求,实现政策的切实落地,服务于创新主体。

    (二)带动全社会R&D投入力度。

    大力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用好用活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创新主体科技投入激励政策,按照“低门槛、高标准、重激励”的原则,实施分类分档奖补,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平台的补助力度,落实企业税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税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比例,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积极引导社会团体、科研院所、民间个人以“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形式,投资科技领域,推进科技管理机制创新,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县级金融部门开设科技信贷金融绿色通道,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促进信贷资金向科技创新活动倾斜。

    (三)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5G、千兆光纤、IPv6 等基础网络,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聚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高水平打造“数字基建”。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落地巫溪。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实现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多场景应用。加强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建设水利大数据资源平台。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健全重大疫情监控网络。推进公共设施与5G、物联网、传感技术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公共设施。完善政策环境,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做好综合平衡和衔接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促进协同融合,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四)加大科普传播和宣传投入力度。

大力推进县科技馆、特色科普基地等的建设,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序开展科普品牌活动,面向广大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群体,组织开展科技科普进校园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宣传培训活动,不断扩大科技宣传与普及的覆盖面。加强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协作,及时宣传科技政策、发布科技信息、推广科技成果,进一步增强科技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强科普基地和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大对适合互联网传播的科普产品、载体和渠道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

    十、加强组织实施

    (一)完善组织实施机制。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夯实责任主体,完善工作机制,把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列入巫溪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由巫溪县领导牵头,科技局主要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强化科技部门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中的职能,充实监管与服务力量,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的规划、决策、布局、评估和监管工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与配合,加强科技管理程序规范化、手段现代化的建设,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充分聚合社会各界力量,营造全县支持创新、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县共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工作格局。

    (二)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以发展创新文化为引领,努力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创造促进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明晰市、县科技管理服务机构职能定位,建立权责统一的协同联动机制,完善上下贯通的科技管理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明确责任主体,减少审批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执行国家、市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定,确保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应享尽享、用足用活。积极倡导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形成科技创新的社会合力。

    (三)加强规划实施考核评价。

    建立目标责任制,对规划中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要预期性指标,重点产业科技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推进落实进行考核,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定期通报和年度评估制度,重点抓好中期评估和年度评估,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协同推进规划实施与管理,对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提出调整和修订规划的意见,并在年度计划和工作中加以落实。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统计等部门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有计划、分阶段地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

巫溪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项目周期

主要实施内容

项目概算(万元)

项目

责任单位

备注

一、科技研发平台

1

建设新能源技术高端研发机构

新建

20222025

通过引进院士专家或科研团队到巫溪建设高端研发机构,开展盐类资源勘探、锂盐资源分离与提纯技术及失效锂电池资源再生技术研发,研制工业化生产工艺技术,建立测试中心,组建小试、中试生产线开展小规模生产测试。

10000

县科技局、县经济信息委


2

马铃薯区域重点实验室

新建

20222025

联合西南大学共同组建区域重点实验室,通过引进马铃薯方面的科技人才,培养组建一个懂科技的科研队伍。以种薯繁育与质量控制为核心,建立渝东北片区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开展马铃薯杂交种子代替薯块繁殖的试验,繁育并推广一批适合重庆地区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制定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1000

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委


3

巫溪独活研究所

新建

20222025

围绕巫溪独活产业优势,建设独活研究所,组建专家团队,配备种子分选、发芽、质量检测等科研仪器设备,开展独活栽培技术、独活加工技术及产品等研发。

5000

县农业农村委


二、智能信息化

4

巫溪县林场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重庆市巫溪县林场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拟采用“1+1+N”的建设模式。
1”张林场三维全息“一张图”: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融合林场大数据,形成三维全息“一张图”。
1”个地理信息底层平台:作为各项智慧化应用的支撑。
N”项智慧化应用:在电脑PC端实现森林资源一张图、智慧林长一张图、应急管理一张图、监测管理一张图,移动端APP实现移动巡护,建立IOC展示系统等。

300

县林业局


5

巫溪县全域地质灾害防治智慧管理平台

新建

20222025

以服务地灾隐患点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思路,基于地质灾害全息数据库,开发集地质灾害勘调查基本属性、监测预警施工治理等各类数据的统计、管理、分析、应用和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目录的快速检索查询、空间分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危险性区划、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支撑等多个功能。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一张图”建设、GIS全息智慧管理平台搭建、N项智慧应用功能的开发及平台接口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维保障体系建设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内容。

400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6

中药材生产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

新建

20222025

针对巫溪中药材种植生产和资源现状,建立规范的中药材生产智慧化服务平台。以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开发中药材GAP种植过程中从选种、育苗管理、成苗管理,到采收等各个环节的透明化管理应用,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管理系统、巫溪道地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及供应链系统等。基于移动智能终端,集成中药材智慧物联网监管和服务的核心业务功能,通过投入品监管、远程会诊、和长势长相监控等功能开发中药材种植管理终端(手机App

500

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委


7

巫溪县教育用品加工智能工厂建设

续建

20212024

引进智能化设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高档书写板、人体工学课桌椅、创意游乐设施、幼儿教育家具、智能交互式电子板等产品进行加工工艺和流程,研发设计生产模具。

10000

县经济信息委


8

巫溪县智慧农业平台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1个智慧农业平台,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病害等情况,开展远程诊断和服务。培育25个信息化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产业孵化、巫溪县农优特产品综合展销为一体的综合农村电商产业园。

5000

县农业农村委


9

智能蚕桑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蚕桑智能化养殖技术开发,建立桑苗养殖基地进行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引进3.0智能养蚕系统(设备),建设蚕桑智能养蚕车间厂房

5000

县农业农村委、县林业局


三、产业发展项目

10

渝东北下古生界海相深层盐卤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新建

20222030

针对深层盐卤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开展地质研究、中试研究、分析化验,从事锂盐和钾盐资源高效分离与提纯研究,建设年产碳酸锂3万吨、氯化钾100万吨生产线。

780000

县经济信息委


11

稻鱼综合种养高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新建

20222025

通过“稻+鱼、虾、蟹、贝、蛙、甲鱼、鳅”等技术模式探索,解决“稻田+高位池、集装箱”等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模式难题,整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统防统治等关键环节,形成适宜巫溪县及三峡库区山区稻鱼综合种养高效关键集成技术,实现“一田两用、一田双收”,提升种养殖效益,实现山区稻鱼综合种养现代化。先期在塘坊、古路等稻田集中区域试点,示范面积500亩,后期推广面积5000亩。

5000

县农业农村委


12

巫溪县山地特色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项目

新建

20222025

研发推广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开展CAQSGAP示范CMA CASL双认证,实现全县100万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9%

3000

县农业农村委


13

巫溪县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

新建

20222025

发挥巫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研发中心作用,积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的开发、选育,培育适合西南地区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建设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及种质资源圃,建立高效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体系;研发适合西南地区马铃薯微型薯、种薯采收、分级设备;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肥水管理、晚疫病生物防控以及.采后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1000

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委


14

核桃精深加工及综合应用技术研究

新建

20222025

利用西南大学和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资源,加强核桃综合开发利用,开展核桃油、核桃露、核桃粉等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研制加工设备,改进原有的加工工艺和流程,形成核桃精深加工规范生产标准1套,制定核桃油、核桃露、核桃粉等加工技术方案3套,提高产品品质及效率。

1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林业局


15

巫溪核桃提质增效与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

新建

20222025

发挥巫溪县林业科技专家大院的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品种改良,开展高接换优和综合管护,提升核桃品质。针对核桃蚧壳虫及黑斑病等问题,开展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500

县林业局


16

巫溪柑桔品种结构调整与提质增效技术研究

新建

20222025

开展进行品种优化与柑桔产业带打造,对离县城较近的区域实施采摘为主的多品种、多熟期进行规划;对蜜柚面积过于集中进行品种改良或换种,制定巫溪柑桔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开展柑桔快速成冠技术、整形修剪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肥水管理、套袋技术、适时采摘技术、丰产栽培技术等技术集成示范。建立蜜柚采后机械化处理生产线;建立巫溪蜜柚统一品牌和对外销售平台或渠道。

1000

县农业农村委


17

巫溪县规模化猪场生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新建

20222025

针对重庆市巫溪开展无抗时代生猪养殖产业链技术集成与应用,在全县形成示范辐射,保障生猪产能、肉品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应用HACCP体系,建立有不依赖PCR仪、荧光定量PCR仪等昂贵仪器的快速、适合现场检测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开展消毒为核心的生物安全控制技术、饲料禁抗下细菌性疾病防治技术、病毒性疾病防制技术、提高能繁母猪SPY技术、粪污处理技术等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技术培训体系,提升养猪企业(场)相关从业人员养殖知识与技能。形成对结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500

县农业农村委


18

退化农田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示范与推广

新建

20222025

针对巫溪中药材和经济作物种植区面临的土壤板结、酸化,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通过生物原位修复,改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利用“菌酶协同技术”制备大豆多肽氨基酸肥料,针对不同用途开发出功能型多肽氨基酸肥料;优化多肽氨基酸肥料使用技术,解决农田土壤板结、酸化问题,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优化有机水溶肥和/或贝莱斯芽孢杆菌复合菌剂的联合施用技术,改善退化农田土壤菌群结构,减少土传病害。

200

县农业农村委


19

巫溪县野生资源植物调查与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新建

20222025

利用标本数据结合实地考察,摸清巫溪县可利用野生资源植物状况,对待开发资源植物进行统计并归类(如、药用、建材、果树、观赏、蜜源等),制定巫溪资源植物调研报告,涵盖巫溪资源植物总量的80%以上;绘制巫溪县可利用资源植物分布地图,根据巫溪自然禀赋筛选出可开发利用的野生资源植物50种以上,为巫溪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00

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委


20

巫溪独活品质评价及综合利用研究

新建

20222025

通过巫溪独活与全国其他产地独活进行主要化学成分及DNA对比分析,得出巫溪独活的品质在全国的状况。对巫溪独活进行产品深度开发,对地上部分进行综合利用研究。争取制定巫溪独活国际标准,为将巫溪独活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提供技术依据。

100

县农业农村委


21

加工辣椒新品种艳椒465引进示范及推广

新建

20222025

项目引进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加工辣椒新品种艳椒465,在巫溪县开展集中工厂化育苗,在朝阳镇、文峰镇等乡镇蔬菜核心基地开展种植示范,建设高产示范片,集成中高山加工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开展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引导全县加工辣椒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100

县农业农村委


合计

8297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