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县科技局:《巫溪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
日期:2022-03-10

    一、《规划》的政策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根据《巫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及《中共巫溪县委办公室 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巫溪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巫溪实际,编制了《巫溪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全县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创新在巫溪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找准定位,以科技创新推动巫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突出巫溪地方特色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融入“三峡农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在工业方面,因地制宜围绕引进和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质量高的绿色工业开展科技创新。

三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科技创新既要带动农业、工业的发展,也要助力巫溪经济社会政府治理的全方位发展。

四是夯实基础补足短板要在创新主体、专业人才、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补齐短板,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

四、《规划》提出的科技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规划》提出,照分“两步走”的思路,把巫溪打造成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创新成果应用示范集聚区。到2025年,初步形成集聚区框架体系和核心功能,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到2035年,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初步建成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创新成果应用示范集聚区。

(二)具体目标。《规划》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到2025

一是创新成果应用示范集聚区初见成效。以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为创新成果试验基地、成果转化承接地,着力打造国家级、市级园区、景区,加快建设县级园区。累计培育科技创新平台1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件以上。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投入,财政科学技术支出逐年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三是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激励政策更加健全,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服务保障更加优质,崇尚创新、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氛围更加浓厚,营造科技创新“小气候”,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四是创新人才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完善引才政策,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提升产业层次或填补产业空白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层次,形成优秀人才聚集效应。

五是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持续提升。科技教育与普及全面发展,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更加多元,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公民基本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水平相适应。

五、“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规划》围绕重点领域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聚集、创新生态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等7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突出科技化、智能化建设,强调科技创新和大数据智能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建设,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绿色工业、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创新发展。

二是加快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聚集。积极吸引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保障。

四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科技孵化平台、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和金融融合力度,不断改进科技创新服务制度,实施优势企业培育计划。

五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决策、创新政策、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决策咨询、重大科技项目和政策跨部门协同会商会审机制,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

六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培育,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七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带动全社会R&D投入力度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科普传播和宣传投入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