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科学统一、高效有序地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批示精神,县应急管理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巫溪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进行了修订。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有关政策,现作如下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有序、高效地做好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和重庆市减灾委员会的通知》《重庆市巫溪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订本预案。
二、预案总体框架
本次《预案》修订对原章节结构和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共九章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应急组织体系;第三章预防预警;第四章应急响应;第五章后期处置和新闻报道;第六章应急保障;第七章宣传培训和演习;第八章附则;第九章附录。
三、主要内容
(一)总则。修订后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工作原则、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共5节内容。修订要点:一是根据上位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要求,丰富编制依据。二是综合考虑我县突发地质灾害实际情况,明确本预案适用范围。三是依据最新应急管理理念,完善本预案工作原则。四是明确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标准。
(二)应急组织体系。修订后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职责与现场组织机构共3节内容。修订要点:根据机构改革实际及部门“三定”方案,调整各工作组名称、组成成员及主要职责。
(三)预防预警。修订后包括预防与预警预报共2节内容。修订要点:一是按照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要求对预防环节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予以完善;二是明确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等级分为Ⅰ级(红色)、Ⅱ级(橙色)、Ⅲ级(黄色)、Ⅳ级(蓝色)4个等级。
(四)应急响应。本章属于地震应急工作的事中响应阶段,修订后包括灾情(险情)报告、灾情(险情)分级与预警与灾情(险情)应急响应共3节内容。修订要点:一是规范了灾害发生后的接处警流程;二是明确了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三是明确事发后的应急工作过程分别从启动响应、应急处置、应急结束三方面开展应急。
(五)后期处置和新闻报道。修订后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理赔、调查评估与新闻发布共5节内容。修订要点:一是明确了各责任单位在善后处置中的职能职责;二是确定灾害评估机制,明确了中型及以下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由县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大型及以上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由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发生特大型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待国务院地质灾害事件调查评估组到达现场后,在国务院调查组的指导下开展地质灾害灾情调查评估工作。
(六)应急保障。修订后包括信息与通信保障、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和资金保障、制度保障与责任追究共6节内容。修订要点:一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规程;二是完善了技术支撑和专家队伍建设;三是明确物资与资金保障方式;四是明确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责任追究管理。
(七)宣传、培训和演习。修订后包括预案宣传、预案培训、预案演练与监督检查共4节内容。修订要点:明确了县地指应每年组织开展至少一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各乡镇(街道)组织各隐患点开展一次单点应急演练,做到全覆盖,并及时将评估报告报应急管理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八)附则。修订后包括名词解释、预案解释、预案颁布实施、预案管理、预案修订与奖励共6节内容。修订要点:一是明确了预案修订解释主体,奖励与责任追究等内容。二是落实了预案管理及监督检查责任部门。
(九)附录。修订要点:一是规范了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处置流程图;二是修正了成员单位及联系责任人;三是调整了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能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