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媒体视角
巫溪县政务服务中心关于2022年巫溪县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2-06-06

巫溪县政务服务中心

关于2022年巫溪县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政策解读

近日,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2022年巫溪县政务服务工作要点》,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体验更愉快,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抓紧抓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紧密对接国家首批改革事项,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加快推进我市“1+N”实施方案体系落地落实。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二、深化“全渝通办”。通过统一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审核要点、工作规程、综合窗口设置和系统支撑,构建“标准统一、就近交件、协同办理、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对接“渝快办”平台“全渝通办”线上服务专区,线下设置“全渝通办”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对与自然人相关的事项,探索不受行政区划、户籍身份及常住地限制的办事规则,推进办事结果就地立等可取。

三、推进“跨省通办”。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第一批事项和“川渝通办”第一、二批事项办理提质增效,落实“放管服”改革第二批和“川渝通办”第三批、电子证照互认共享第一批事项清单。继续深化西南五省(区、市)“跨省通办”。进一步拓展与周边省(区、市)、长江沿线城市、东部沿海城市的对接合作,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现“跨省通办”。

四、规范实施行政许可和备案管理。编制县、乡镇(街道)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整治变相设立和实施许可,重点规范备案事项,分类梳理备案事项清单。推广行政许可案卷评查试点成果,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持续规范中介服务,构建网上“中介超市”服务标准,推进行政管理中介服务事项“应进尽进”,鼓励引导其他中介服务事项进驻,规范参与“中介超市”采购活动的市场主体行为。重点推动采购人入驻数量、发布项目、选取项目质量和数量的提升。

五、优化提升“渝快办”平台功能。全面实现县级部门业务系统与“渝快办”平台互联互通,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渝快办”平台“应上尽上”。拓展智能导办、智能审批、“不见面审批”等智慧政务应用。丰富“住、业、游、乐、购”等数字生活场景,提升“渝快办”平台个人和企业服务体验。加快“渝快办”平台小程序建设。实现水电气讯查询、缴费、过户等通过“渝快办”平台办理。优化网上办事页面设计。建立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常态化查错纠措机制,鼓励窗口人员定期“网跑一次流程、网巡一次纠错”,以切身体验补短板、强弱项。

六、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建立完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进政府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以及社会第三方数据共享。探索依托居民身份证、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建立“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有序推进历史证照数据全量归集,以及新发证照即入库、入库即可用。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窗口、监管执法现场和社会化领域的场景应用。提升在线身份认证、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收据应用覆盖率。推动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签名印章系统,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各级审批职能部门推广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应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各审批职能部门电子归档工作。

七、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落实“双告知”“双跟踪”“双反馈”许可办理机制,加快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开办企业“一网通”和“E企办”。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推动“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持续优化企业办税服务,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运用“渝快办”平台“政策直通车”服务专区,推进“E企惠”等到惠企服务系统建设,对企业和政策分类画像,实现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企业应享尽享、免申即享。设立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推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稳岗扩岗等惠企政策一窗申报、快速兑现。

八、持续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实现“一本报告管前期”,推行技术审查事项与行政审批适度分离。深化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在土地供应前开展相关评估工作和现状普查。深化“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中的“体外循环”“隐性审批”等行为。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涉及的测绘事项,实现“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实施方式。推进承诺制信任审批。

九、依法有序推进放权赋能。将点多面广、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执法权赋予乡镇(街道),进一步放权赋能。执行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工作规范,提升放权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组织开展行政权力下放和承接运行情况自查评估,对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进行“回头看”,动态调整放权事项。

十、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审管衔接,推进审批和监管信息实时共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将有关联的多个监管事项整合为综合监管“一件事”,深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化“互联网监管”,加强监管数据共享和应用,探索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

十一、提升“一站式”服务集中度。贯彻落实县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场地特殊要求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均应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鼓励纳入综合窗口办理。确不具备集中进驻条件的,要纳入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水电气讯、公证、法律服务等事项和中央在渝单位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集中进驻事项必须在政务服务中心实质运行,严禁“明进暗不进”。完善部门业务综合授权的“首席事务代表”制度,推进更多事项当场办理、简单事项即时办结。推动无差别综合窗口和分领域综合窗口从重数量向提质量转变。持续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服务能力建设。规范提升车辆检测站服务,优化检测流程和材料,增加车检服务供给。

十二、完善“一卡通一码通”服务体系。发行应用居民服务卡(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推广使用“渝快码”,加快推进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在医保购药、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社区管理等高频应用领域的场景应用,并逐步向税费缴纳、就医住院、待遇申领、罚款缴纳等领域延伸。推进“渝快码”扫码个人信息及证照免提交等模式在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其他领域应用。

十三、高效办成“一件事”。赋能“一件事”牵头部门优化管理,提升实际办理率和全程网办能力。围绕自然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从公民出生到身后、企业准入准营到简易注销,新增公民婚育、义务教育入学、公民退休、军人退役、公民身后、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助残扶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灵活就业、企业准营、员工招聘、证照并联注销等“一件事”套餐。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探索“存量房转移预告和抵押预告一件事”全程网办。对现有“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市级“一件事”套餐开展提质增效优化行动。

十四、持续推动“减证便民”。梳理完善并发布我县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行政机关在办理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时,不得索要清单之外的证明。扩大“无证明城市”试点成果,推动证明“免提交”。新增一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群众只需“承诺”即可办理相关行政事项。新增一批证明事项在“渝快办”平台全程网办。

十五、拓展政务便民服务。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延伸,便民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下沉,实现更多事项“就近办”。推动社保、医保、民政、农村建房审批等群众高频事项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拓展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代办事项范围。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建立健全帮代办服务机制,梳理公布帮代办事项。推行“群众点单邮政上门”服务。建立完善政务服务数字地图。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及基层单位自助机设置,实现一端多能、综合应用。推行“政务邮政”“政务银行”“政务通信”服务,支持更多服务事项接入邮政、银行网点和通信自助营业厅自助终端。鼓励拓展工作日延时、休息日预约等服务。

十六、实施政务服务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政务服务队伍集中培训轮训开设“政务服务大讲堂”,先进区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互学互鉴。开展政务服务“走基层、转作风”活动,创建政务服务示范窗口、示范单位。健全政务服务工作错情提醒约束机制。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工作效能监管和结果运用,完善奖惩激励措施。

十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政务服务中心联动,开展政务服务满意度抽查回访。设置“营商环境监督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疑难复杂问题兜底服务。建立健全对群众投诉问题的办理程序和督办机制。提高政务公开专区查阅、咨询等服务便利度。提升政务服务公开内容的精准性。用好“好差评”制度,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三个全覆盖”,以及“好差评”联动反馈、“差评”核实整改和整改回访“三个100%”

十八、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强化经费、人员、场地、信息化保障,注重研究解决政务服务重点难点问题,做到该办的事不拖、能办的事不等、难办的事不放、合办的事不推,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十九、鼓励探索创新。深入贯彻“一网通办”“一窗综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部署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经验和成果,积极探索有关改革试点任务和路径举措,激发改革潜力和创造力

二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布解读政务服务政策举措,认真梳理总结政务服务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充分运用“上党报、上专刊、上电视、上公交、上新媒体”和进公共场所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渝快办”政务服务的宣传推介力度,让企业和群众知用、好用、爱用,争取更多先进成果在更大范围得到复制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