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巫溪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0号建议答复函
日期:2023-06-02 来源:巫溪县教育委员会


龚莉华代表:

你在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组织县城中学生开展宁厂古镇盐文化研学游的建议》(第60号)已收悉,经我委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中小学研学旅行开展情况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巫溪县教委积极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提倡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予以探索,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及县内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2017年,我县向市教委申报了三所(红路小学、通城中学、西宁初中)研学旅行试点学校,三所学校组织开展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取得较好效果。随后,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一系列研学旅行活动,巫溪中学、白马中学开展优秀学生暑期研学活动、珠海实验小学与林业局合作定期开展植物认识研学实践、各校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分别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等,积累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同时,县教委牵头,县教师进修校组织,开展了研学旅行的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巫溪县研学旅行方案》,并结合巫溪地理、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等众多资源,设计了研学旅行线路,初步形成生物、地理和历史等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健全完善研学旅行制度机制。县教委协同县发展改革委、县文化旅游委、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科协、团县委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从运行模式、课程建设、资源整合、路线设计、项目实施、后勤及安全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实施方案,形成体制机制,引入有资质的研学旅行组织机构或旅行社,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校规范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积极动员家长支持,将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实践常态化。

(二)深化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按照“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原则上,每学年在学期中间(不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小学四、五、六年级45天,初中一、二年级56天,高中一、二年级57天的研学旅行。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三年级、高三年级学生的研学旅行工作,参照开展。强化课程育人,寻找各学科教学与研学旅行有机融合的对接点和突破口。有效整合人文、地理、历史、生物、科技等资源,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形成县内研学旅行精品路线,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镇)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为主、高中阶段以市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三)有效整合研学旅行资源。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研学旅行资源,依托县、市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纪念园地、实践基地、主题景区、乡镇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等,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加强教育系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县内宁厂古镇、阴条岭和白果林场、红池坝、兰英大峡谷、通城和文峰等地红色资源等,争取本县各部门及市上支持建设我县研学旅行营地,丰富研学旅行资源。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涵盖红色记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工业科技、志愿服务等内容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四)项目引领研学旅行发展。以项目引领方式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打造研学旅行精品课程。一是推动“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课程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县内通城、文峰、西宁、徐家等地外红色资源,有机结合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研学旅行之中,围绕“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力开展 “红色主题班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化。

二是加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建设。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家乡的山清水秀,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感受国家建设成就。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研学旅行的沃土,着力以最美中国、最美家乡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以巫溪历史文化为主线,打造行走中的历史文化课程,重点打造巫溪县内宁厂古镇的盐文化、巫文化,金竹坝悬棺、红池坝春申湖、巫溪传统嫁花非物质文化等课程,通过走进博物馆、文化古迹现场等方式体验、感受、了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三是着力打造巫溪生物、地理研学课程项目。拓展延伸中小学生物、地理课程,充分利用巫溪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精心设计研学路线,建设生物多校化、巫溪地学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通过研学方式,在行走中观察学习,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让生物、地理活起来,通过研学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怀。

四是建设好“做一个有道德和守法的公民”志愿服务项目。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取向和道德力量;引领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成为法律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并以环保、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为主题,以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服务社会能力等。

五是开展好综合实践基地实践历练项目活动。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等为目标,有效利用县内外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等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基地活动,走进企业现场,通过体验、感受、实践、学习等有效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视野。

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以上答复函已经许正国主任审签,请如实填写建议办理答复函回执(已随本答复函寄出),并在收到答复函二十个工作日内寄送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

此函

联系人:刘晓峰     联系电话:023-51510971

巫溪县教育委员会

2023529

附件下载:

1.巫溪教办〔2023〕8号(人大建议第60号回复).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